题名 |
人類回歸「無肉」飲食是今後全球政體的首要政策 |
DOI |
10.29563/ZHWHGX.201205.0014 |
作者 |
黃穎捷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111號(2012 / 05 / 01) |
页次 |
72 - 81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地球人類近百年以來,以「大魚大肉」飲食發展模式,做為「脫貧」、「繁榮富裕」的定義,脫離宇宙大地所創造人類原本的草食性飲食習性,使今日地球整體能源循環,收支不平衡,無法負荷。1961年,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相當於地球再生能力的70%。1980年,維持平衡階段。隨著人口增加,工業快速發展,1999年,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需求量,已經大於地球再生能力的20%。目前,人類一年當中消耗掉的資源,在地球生物循環圈,要花15個月才能再生;即每年,需要1.25個地球的生產力,才能滿足人類對資源的消耗。全球溫室氣體濃度,這100年不斷上升,平均氣溫,也持續上升,已導致永凍土的甲烷釋放,當甲烷大量釋放時,將啟動全球暖化週期,一發不可收拾。2009年科學研究指出,全球人類的牲畜產業溫室氣體排放比,占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比的51%。農牧產業工廠化的運作發展,是最大因素。地球供應人類肉食所需的土地,是供應人類果蔬飲食土地的10到20倍。全世界50%的穀物和大豆的產量,用於餵養牲畜,也導致全球農業生產與人類糧食供應系統不穩定的危機問題。2010年全球營養不足的人口從9.25億逼向10億,而全球卻約有12億人口超重,肥胖者有3億人。研究顯示,肥胖的人比正常體重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疾病,並早死8-10年。每年全球2千萬人口死於肉食相關疾病。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與德國波茲坦氣候變遷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文明毀滅的因素,每項都是人類改變肉食的飲食發展所致。全球畜牧業生產佔用全球70%的農地,以及全球30%地表的土地。只要讓這些土地,回歸自然的森林草原,很快就會吸收大量碳排,使地球降溫。科學研究指出,人類以大豆與其他替代食品,來取代動物性食品,是逆轉氣候變遷最好的策略,也讓人類更健康與長壽。今日人類的繁榮發展,要重新定義。地球人類,必須重新法定共同永續的新生活規律,即適當統一的「減碳」永續新生活方式。為全球人類永續共存,全球各政治實體、國家政府,必須勇敢的將畜牧業輔導轉業。教育人民,改變目前的「肉食」飲食模式,回歸原本自然定律的作法,回歸宇宙原始設計的自然農業生態、生產、生活模式,人類回歸「非肉」飲食習性,應列為當前全球焦點施政政策。全球人類蔬食救自己,救後代! |
主题分类 |
生物農學 >
農業 生物農學 > 森林 生物農學 > 畜牧 生物農學 > 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