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淺談真菌之毒素

作者

郭建志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6號(2013 / 05 / 01)

页次

177 - 18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寄主的過程中,除利用機械壓力入侵外,還可以產生酵素、毒素(toxin)、生長調節劑與多醣類等化學物質以利為害植物。其中真菌毒素在低濃度的條件下即可作用,是由真菌類所產生的一種低分子量二次代謝產物,且普遍存在於大自然中。Toxin在作用時,會與植物細胞某一特定部位結合,進而影響細胞膜的滲透性,或造成酵素的不活化,並且參與病原菌危害植物的過程,甚至可以加重病勢的發展。例如燕麥葉枯病(Helminthosporium victoriaen)產生的HV-toxin,會改變細胞壁構造,增加細胞呼吸作用,降低生長及蛋白質合成;而Phomopsis amygdali產生的fumonisin,則可使桃樹、李樹的嫩葉枯萎等。此外,除了直接危害作物外,毒素亦可將累積在種子、穀物及飼料中,對動物及人類造成危害;其中受到重視的包括由Aspergillus flavus產生的黃麴毒素(aflatoxin),會汙染花生、玉米及豆類等作物;鐮孢菌(Fusarium spp.)所產生的嘔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伏馬鐮孢毒素(fumonisins)可累積在麥類及玉米中;另外,青黴菌屬(Penicillium spp.)產生的毒素citrinin、citreoviridin等,會侵入稻穀,造成黃變米(yellow rice)。上述毒素若汙染穀物或飼料,會對人類及動物造成相當程度的危害。當病原真菌侵入植物時,某些抗性植物本身會產生解毒作用(detoxification),進而避免真菌毒素的危害。此外,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木黴菌(Trichoderma spp.)及螢光假單孢菌(Pseudomonas fl uorescens)可以抑制毒素對植物的破壞及降低病原真菌的致病力,達到保護作物的效果。為了防止毒素對於作物的危害及累積在穀物及種子中,在作物生育過程中,應避免病原菌的感染與族群的建立,採收後,則可藉由檢測的方式測定真菌毒素的含量,並藉由調控儲藏條件來遏止病原菌的生長。另外,多數重要毒素的生合成機制正在研究中,其試圖找出阻礙其合成的關鍵點,方能大大降低毒素對於作物、人類及動物的危害。

主题分类 生物農學 > 農業
生物農學 > 森林
生物農學 > 畜牧
生物農學 > 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