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近年來在臺灣瓜類作物上發生嚴重之病毒病害 |
作者 |
趙佳鴻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116號(2013 / 05 / 01) |
页次 |
27 - 3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瓜類作物是臺灣重要蔬果病蟲害種類繁多,其中尤以病毒病害可藉由種子、媒介昆蟲及機械傳播且罹病後無任何可供防治之藥劑,因此已成為瓜類生產體系中之限制因子。2006-2007年間臺南地區秋作洋香瓜田發生很嚴重之病毒病害。據調查報告顯示甜瓜黃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與西瓜銀斑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是主要致病因子,此兩病毒皆為Tospovirus屬病毒,在田間可經由南黃薊馬(Thrips palmi Karny)以永續型方式傳播,田間病徵為葉片黃化斑駁並伴隨壞疽斑點、節間縮短、矮化、瓜蔓末梢直立等病徵,罹病株所結果實容易脫落、變小或畸形。西瓜銀斑病毒於1992年被確定發生於台灣,除西瓜之外,胡瓜、甜瓜、冬瓜均極易被此病毒危害。甜瓜黃斑病毒最早於2000年在日本被發現並命名,在臺灣2008年在西瓜上首先被發現,2010年被報告亦會感染胡瓜,依據2007-2009年調查報告顯示此兩病毒已成為90年代新流行的瓜類病毒。90年代銀葉粉蝨(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入侵台灣,因其食性雜,蟲體型小,已成農業亟需防治之重要害蟲。由粉蝨傳播,感染瓜類作物的病毒病害主要有兩種,(一)為南瓜捲葉菲律賓病毒(Squash leaf curl Philippine virus,SLCPHV),2005年首先在冬瓜上發現此病毒,病徵為葉片黃化皺縮、葉脈突起褪色、捲葉且生長勢減弱,一旦田間又有其他病毒複合感染,會嚴重影響果實產量,2008-2009年南部洋香瓜遭受嚴重的病毒危害,主要就是由SLCPHV引起的捲葉病。(二)瓜類退綠黃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是引起萵苣、葫蘆科、番茄等蔬果類上之重要病毒病害。此病毒可經由銀葉粉蝨或菸草粉蝨以半持續性方式傳播。此病毒2004年於日本九州的香瓜上首先被發現,病徵為葉片黃化,葉脈呈綠色。2009年,臺灣也在甜瓜上發現此病毒,隨後發現胡瓜、南瓜、西瓜、扁蒲、越瓜也會被感染。此病毒造成之病徵在葉片有退綠(黃白化)及黃斑兩種型態。(1)退綠型:一般觀察在較成熟之葉片,葉尖及葉柄附近產生退綠小斑點,逐漸以不規則邊緣擴大,因斑點發生不平均,形成斑紋狀,葉背有許多退綠小斑點,症狀會再擴展,僅剩葉脈附近為綠色,葉背粗糙化。(2)黃斑型:新生葉片上有不規則狀小黃斑,逐漸擴大形成由葉脈區隔黃色與綠色區塊。而黃斑型及退綠型病斑會發生在同株植物,主要發生於下位葉,往上位葉逐漸擴展黃化。防治策略專家建議利用32目網室栽培隔絕粉蝨、蚜蟲,以減少傳播ZYMV、PRSV-W、CMV及CCYV的機會;而防範薊馬傳播MYSV及WSMoV則需注意苗期病蟲害管理、利用黃色黏紙監控網室內之薊馬棲群、適時薊馬防治藥劑之使用等綜合技術。 |
主题分类 |
生物農學 >
農業 生物農學 > 森林 生物農學 > 畜牧 生物農學 > 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