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持節與執戈-金烏林荅天錫事跡考論

并列篇名

Ambassador and Commander: A Study on the Life of Jin Dynasty's Ulinda Tianxi

DOI

10.6672/shiyuan.2012.24.05

作者

許正弘(Cheng-Hung Hsu)

关键词

烏林荅天錫 ; 金世宗 ; 金宋關係 ; 河南統軍使 ; 觀音禪院記 ; 唐國公主 ; Ulinda Tianxi ; Emperor Shizong of the Jin dynasty ; Jin-Song relationship ; Commander of the Henan Army ; Stele of the Guanyin Bodhisattva Chan Monastery ; Princess of the Tang state

期刊名称

史原

卷期/出版年月

復刊3期=24期(2012 / 09 / 01)

页次

167 - 19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金史.世戚傳》附有烏林荅天錫小傳,僅十九字,疏略殊甚,頗有未盡,有待補闕。本文稽考正史、文集與碑刻等相關史料,對烏林荅天錫的生平事跡,包括親管謀克、南宋賀使、世宗駙馬與河南統軍等仕歷,有所具論,並就北京孔水洞內的金代題刻,稍述己見。既望能補天錫《金史》本傳之闕,更冀從其在持節出使與執戈拜將的身分轉換之中,概見金世宗時期金宋關係之一斑。

英文摘要

Although biographical elements of Ulinda Tianxi's (烏林荅天錫) life can be found within the ”Jinshi” (金史) historical records, the restricted number of words devoted to him - nineteen in total - makes it rather difficult to produce a biographical account of his lif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scertain, supplement, and analyze the important events of Ulinda Tianxi's life as a ”Qinguan Mouke” (親管謀克), as an Ambassador to the Southern Song court, as the son-in-law of Emperor Shizong (世宗), and as a Commander of the Henan Army.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Jin dynasty inscriptions of the Kongshui Cave (孔水洞) in Beijing,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s of Jin and Song during the Shizong reign of the Jin Dynasty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Ulinda Tianxi's transfer of positions between Ambassador and Command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2. (2004)。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3. (2004)。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4.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79)。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79)。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9.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10. (2004)。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11. (1986)。石刻史料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1990)。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15. (1979)。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1977)。石刻史料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7. (2004)。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18.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1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21. 元脫脫(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22. 宋李心傳、徐規點校(2000)。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北京:中華書局。
  23. 宋周密、張茂鵬點校(1983)。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
  24. 宋楊萬里(2004)。誠齋先生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5. 宋楊萬里、辛更儒箋校(2007)。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
  26. 明葉盛、魏中平校點(1980)。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27. 清趙翼、王樹民校證(1984)。廿二史劄記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28. 三上次男、金啟孮譯(1984)。金代女真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9. 王可賓(1990)。女真公主述要。北方文物,1990(3),58-65。
  30. 王民信(1985)。高麗史女真三十姓部落考。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年報,16,67-94。
  31. 王曾瑜(1996)。金朝軍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32. 王樂全(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
  33. 王曉靜(2004)。北京地區的摩崖石刻概述。北京文博,2004(2),49-55。
  34. 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1990)。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35. 伊葆力(2004)。金代碑石叢稿。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36. 朱瑞熙(1987)。宋代的節日。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3),74-80。
  37. 吳文、傅幸(2000)。五十年北京地區發現的重要文字石刻。北京文博,2000(1),43-50。
  38. 李輝(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39. 杜德橋、李文彬譯(1990)。妙善傳說─觀音菩薩緣起考。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40. 周峰(2003)。北京金代石刻考釋二則。文物春秋,2003(6),56-57。
  41. 周峰(1998)。金代大興府尹考述。北方文物,1998(2),72-76。
  42. 周藤吉之(1969)。宋朝國史の編纂と國史列傳─「宋史」との關聯に於いて─。宋代史研究,東京:
  43. 洪金富編、許正弘編(201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遼金石刻拓本目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4. 唐長孺(1989)。金代收繼婚。山居存稿,北京:
  45. 徐佩仁、鮑理(2005)。房山孔水洞金代題刻淺析。北京遼金文物研究,北京:
  46. 袁明英編(2007)。泰山石刻。北京:中華書局。
  47. 崔英超(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廣州,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
  48. 張維玲(2010)。從南宋中朝反近習政爭看道學型士大夫對「恢復」態度的轉變(1163~1207)。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49. 張維慎、周五龍(2004)。略論金世宗對官吏貪贓枉法的預防與懲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1),28-31。
  50. 梅寧華編(2004)。北京遼金史跡圖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51. 陶晉生(1971)。金代中期的女真本土化運動。邊疆史研究集─宋金時期,臺北:
  52. 陶晉生(2003)。女真史論。臺北:稻鄉出版社。
  53. 曾棗莊編、劉琳編(2006)。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54. 楊亦武(1999)。房山歷史文物研究。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
  55. 趙冬梅(2010)。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6. 趙永春(2005)。金宋關係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57. 趙福生(1983)。金代烏古論窩論、烏古論元忠及魯國大長公主墓志考釋。北京文物與考古,北京:
  58. 劉肅勇(1987)。金世宗傳。西安:三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