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有錄無書」與《史記》亡篇新考

并列篇名

A New Study on "You Lu Wu Shu" and the Lost Chapters of the Shiji

DOI

10.6672/shiyuan.201809_(30).0001

作者

張昊蘇(Zhang, Hao-su)

关键词

有錄無書 ; 《史記》 ; 亡篇 ; 《漢書.藝文志》 ; You Lu Wu Shu ; Shiji ; Lost Chapters ; Hanshu Yiwenzhi

期刊名称

史原

卷期/出版年月

復刊9期=30期(2018 / 09 / 01)

页次

1 - 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學界對《史記》「十篇有錄無書」,及其在西漢時期流傳情況的異說甚多,至今尚無定論,筆者認為此爭論應從《漢書.藝文志》的著錄與文例解決。考察《漢書.藝文志》可知「有錄無書」反映劉向(77-6 BC)校書完成時的文本狀態,即原書有提要性質的書錄,而無正文。前人將「有錄」理解為由劉向校書的書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在劉向校書以前,《史記》主流版本已出現「十篇有錄無書」的亡佚情況,這對於進一步理解褚少孫續補活動有重要意義。此外,透過對「有錄無書」一詞的重新認識,也可對《夾氏傳》的文獻情況提出新見。總之,此研究對於反思早期文獻性質,及文獻學基本觀念均有裨益。

英文摘要

Scholars have quite different views towards the spread of the Shiji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史記)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a record that appears in many works, "Shi Pian You Lu Wu Shu (There are ten chapters in the Shiji that are only recorded in the catalog but have no content 十篇有錄無書)," resulting in an ongoing debate.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is issue by investigating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Hanshu Yiwenzhi ("the Treatise on Literature" 藝文志 of the Book of Han 漢書). As a result, this paper claims that "You Lu" does not refer to the catalog compiled by Liu Xiang (劉向, 77-6 BC), since mainstream version of Shiji had already had such a situation of "Shi Pian You Lu Wu Shu" before Liu's work.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reflection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Chinese philology and the nature of early litera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2005)。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王先謙(2006)。漢書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3. 王國維(2014)。王國維手定觀堂集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 王應麟(1987)。玉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 王應麟(2014)。漢藝文志考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6. 司馬遷(2014)。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7. 永瑢(1965)。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8. 余嘉錫(1963)。余嘉錫論學雜著。北京:中華書局。
  9. 吳承志(1984)。橫陽札記。北京:文物出版社。
  10. 呂世浩(2009)。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1. 李銳(2011)。戰國秦漢時期的學派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2. 沈欽韓(2011)。漢書藝文志疏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3. 邢義田(2011)。地不愛寶:漢代的簡牘。北京:中華書局。
  14. 阮孝緒、任莉莉輯證(2011)。七錄輯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易平、易寧(2004)。《史記》早期文獻中的一個根本問題─《太史公書》「藏之名山,副在京師」考。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85-91。
  16. 姚明煇(2011)。漢書藝文志注解。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7. 姚振宗(2011)。漢書藝文志拾補。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8. 姚振宗(2011)。漢書藝文志條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 范曄(2001)。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0. 孫少華、徐建委(2016)。從文獻到文本:先唐經典文本的抄撰與流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孫德謙(2012)。漢書藝文志舉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2. 徐建委(2017)。文本革命:劉向、《漢書.藝文志》與早期文本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3. 桓寬、王利器校注(1983)。鹽鐵論校注(增訂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4. 班固、顏師古注(2010)。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5. 張昊蘇(2018)。《史記》早期流傳補論。文獻,2018(2),68-73。
  26. 張舜徽(2004)。廣校讎略.漢書藝文志通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7. 陳直(1988)。文史考古論叢。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8. 陳壽、裴松之注(2005)。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29. 富谷至、劉恒武譯、孔李波譯(2013)。文書行政的漢帝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30. 程蘇東(2017)。失控的文本與失語的文學批評─以《史記》及其研究史為例。中國社會科學,2017(1),164-184。
  31. 程蘇東(2014)。基於文本複雜形成過程的先唐文獻研究。求是學刊,2014(5),157-160。
  32. 黃虞稷(2001)。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楊琳(2014)。藏書於山的傳統與《史記》的「藏之名山」。文學與文化,2014(1),81-87。
  34. 趙生群(2000)。《史記》文獻學叢稿。南京:鳳凰出版社。
  35. 趙翼(2007)。廿二史劄記。北京:中華書局。
  36. 劉向、劉歆、姚振宗輯錄、鄧駿捷校補(2009)。七略別錄佚文.七略佚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7. 劉知幾、浦起龍通釋(2009)。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錢大昕(2004)。三史拾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9. 駢宇騫、段書安(2006)。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北京:文物出版社。
  40. 顧實(2011)。漢書藝文志講疏。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