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策林》中的禮、刑思想

并列篇名

On the Views on Ritual and Punishment in Ce Lin

DOI

10.6672/shiyuan.201909_(31).0002

作者

王齊聖(Wang, Chi-sheng)

关键词

《策林》 ; 禮 ; 刑 ; 白居易 ; Ce Lin (Forest of Dissertations) ; Ritual ; Punishment ; Bai Juyi

期刊名称

史原

卷期/出版年月

復刊10期=31期(2019 / 09 / 01)

页次

59 - 11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研究《策林》的學者多關注其政治思想,《策林》亦為探討白居易早期思想的重要材料。然迄今為止,《策林》中的禮、刑思想仍極待深掘。本文全面分析《策林》中論禮與論刑的「策問文」與「對策文」,並以第五十四門策所示「刑、禮、道迭相為用」的政治原則提綱挈領,發現「時變之宜」引導了禮與刑的使用,且禮與刑的實際應用比抽象意涵更為重要。論禮的策文顯示,白居易高度重視禮的公共性與現實性,不存在復古觀念是最明顯的標誌,而其禮論大抵上承《荀子》。至於論刑的策文,揭示「理大罪、赦小過」、「不得數赦」等刑罰使用原則,旨在督促君主達到「止獄措刑」的目標。總體而言,白居易論禮與論刑,顯示他期待透過遵守規範,追求儒家理想政治秩序的完成:禮與刑罰相輔相成,前者為積極促成此秩序的規範,後者則為其最後防線。

英文摘要

Regarding the research on Ce Lin, the existing scholarship mainly focuses on the political thoughts shown therein or regards it 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studying Bai Juyi's early thoughts. However, since existing literatur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views on ritual and punishment in Ce Lin, this paper aims to thoroughly examine the dissertations on ritual and punishment in Ce Lin. Meanwhile, the political principle puts forward in the 54th dissertation, that is, the application of ritual, punishment, and Dao must be based on different situations, has served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s of ritual and punishment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governing, and are considered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ir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The dissertations on ritual revealed that Bai emphasizes the publicity and actuality of ritual, and his views on ritual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Xun Zi.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sertations on punishment aim to urge the monarch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ultimately abolishing imprisonment and punishment. In general, Bai's dissertations on ritual and punishment in Ce Lin reveal his will to achieve the ideal political order proposed by Confucianism through the complementarity of ritual and punish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十三經注疏委員會(整理)(2000).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十三經注疏委員會(整理)(2000).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 毛漢光(1981)。科舉前後(公元 600 年±300)清要官形態之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上策),臺北:
  4. 王先謙(2007).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5. 王秉鈞(1980)。論白居易的政治思想。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3),76-85。
  6. 王弼(1999).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7. 王溥(1989).唐會要(中).臺北:世界書局.
  8. 付興林(2007).白居易散文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 付興林(2008)。論《策林》中的吏治思想。社會科學家,2008(11),42-45。
  10. 付興林(2006)。論白居易對「天人感應說」的突破──以《策林》為中心。社會科學家,2006(1),35-39。
  11. 白居易,朱金城(箋校)(1991).白居易集箋校(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白居易,謝思煒(校註)(2011).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3. 白居易,謝思煒(校註)(2011).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4. 宇培峰(2001)。關於肉刑體系的沿革及廢復之爭。法律史論集,北京:
  15. 吳宗國(1997).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6. 吳競,謝保成(集校)(2009).貞觀政要集校.北京:中華書局.
  17. 李林甫(2014).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18. 李商隱,劉學鍇(校註),余恕誠(校註)(2002).李商隱文編年校注(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
  19. 杜文玉(2001).長安吏治.西安:西安出版社.
  20. 杜佑(1988).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21. 杜甫,仇兆鰲(註)(1979).杜詩詳注(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
  22. 汪國林(2012)。白居易經濟思想述論──以其《策林》為中心考察。宜賓學院學報,12(1),67-70。
  23. 邢義田(1986)。從安土重遷論秦漢時代的徙民與遷徙刑──附錄:論漢代遷徙刑的運用與不復肉刑。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2),321-349。
  24. 東英壽(2007)。白居易「策林」考──その構成と文体上の特色。白居易研究年報,8,42-61。
  25. 金瀅坤(2009).中晚唐五代科舉與社會變遷.北京:人民出版社.
  26. 施淳益(2009)。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27. 查屏球(2001).唐學與唐詩──中晚唐詩風的一種文化考察.北京:商務印書館.
  28. 柳宗元(2008).柳河東集(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孫希旦(1999).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0. 班固(1979).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31. 馬積高(2000).荀學源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高明士(編)(1999).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書局.
  33. 張文昌(2012).制禮以教天下──唐宋禮書與國家社會.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4. 陳俊強(2003)。試論唐代流刑的成立及其意義。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臺北:
  35. 陳俊強(2004)。漢末魏晉肉刑爭議析論。中國史學,14,71-85。
  36. 陳飛(2015).文學與制度──唐代試策及其他考述.北京:商務印書館.
  37. 陳飛(2002).唐代試策考述.北京:中華書局.
  38. 陳弱水(2016).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9. 陳鼓應(2013).老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0. 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1. 楊鶴皋(1993).中國法律思想史.臺北:漢興書局.
  42. 董誥(1974).欽定全唐文.臺北:文友書店.
  43. 雷聞(2004)。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層與運作──以生祠與城隍神為中心。歷史研究,2004(2),27-41。
  44. 榮新江(2003)。安史亂後粟特胡人的動向。暨南史學,2003(2),102-123。
  45. 褚斌杰(1995)。白居易的人生觀。文學遺產,1995(5),64-74。
  46. 齊東方(2006)。唐代的喪葬觀念習俗與禮儀制度。考古學報,2006(1),59-82。
  47. 劉禹錫,卞孝萱(校訂)(1990).劉禹錫集(上冊).北京:中華書局.
  48. 劉昫(1989).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49. 賴瑞和(2008).唐代中層文官.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50. 閻步克(2009).服周之冕──《周禮》六冕禮制的興衰變異.北京:中華書局.
  51. 閻步克(2010).官階與服等.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52. 謝仲偉(2007)。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
  53. 謝思煒(1997).白居易集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4. 蹇長春(2002).白居易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55. 蹇長春(1981)。白居易思想散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4),88-99。
  56. 羅聯添(1989).白樂天年譜.臺北:國立編譯館.
  57. 嚴耀中(1996)。唐代江南的淫祠與佛教。唐研究(第二卷),北京:
  58. 顧學頡(1999)。白居易思想考。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9(2),48-58。
  59. 凃宗呈(201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