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我們與勞工的距離-從學術到媒體誰近?

作者

張玉燕

关键词
期刊名称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7卷4期(2019 / 12 / 15)

页次

30 - 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學界研究勞工議題的成果,廣為傳播界報導者,首先以研究媒體工作的勞動條件:工時、工資、工作環境及過勞(廖千瑩,2014),較受矚目,因為這直接關乎媒體工作者本身的權益,故被引用而且報導者較多(徐國淦,2013);再來以廣受社會矚目的罷工議題、勞資糾紛、外勞議題、關廠裁員、男女平權、就業歧視、勞退制度等較為傳播業者所重視,再者就是因為傳播科技的演進,AI取代人工、無薪假(蕭宏祺,2013)傳播科技匯流等,影響媒體勞動權益(王維菁,2013)。最大的因素是這些議題的報導,並非以學界發現為報導取向,而是因為重大議題在社會上發生了「事件」,媒體再回溯去找對此議題曾有專精研究的學者。可以說,勞工研究的學術成果,新聞議題性如果不符合「新聞價值」:影響深遠者、重大事件者、即時性、衝突性、有趣味性、鄰近性,基本上勞工事件的探討、勞資勞權的研究、勞工法令適法性的追蹤探討,較少為人知,除非剛好碰到重大事件,可以立即對照引用,媒體正好在報導此議題,需要有參考依據、對照、比較時,學界研究的勞動議題成果才比較為媒體樂於報導。否則,勞動研究的學者,似乎較不擅長媒體操作,吸引媒體的聚焦,引起輿論的報導。筆者於108年6月到美國參加勞動與就業關係協會(Labor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Association, LERA)之國際研討會,主辦單位特別邀請美國前紐約時報記者Steven Greenhouse暢談從記者的角度如何看待學術研究的成果,會中亦有學者Stephen R. Sleigh及Rebecca Kolins Givan發表如何傳播研究成果的文章。本文希望藉由美國勞動學界對勞動議題的研究,探討媒體如何引用學術成果。有助於研究單位將諸多學術研究成果,有效地提供媒體使用。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王維菁(2013)。科技變遷下的台灣新聞記者薪資:現狀與出路-批判政經取向之思考。中華傳播學刊,23,73-124。
    連結:
  2. 徐國淦(2013)。產業與組織變動下的媒體勞資爭議案例分析。中華傳播學刊,23,125-155。
    連結:
  3. 蕭宏祺(2013)。自願、無薪而且很快樂?「無領」勞動者的夢醒時分-導讀《數位勞動》。中華傳播學刊,23,253-264。
    連結:
  4. Givan, RK,Hipp, L(2012).PublicPerceptions of Union Efficacy: A Twenty-Four Country Study.Labor Studies Journal,37,7-32.
  5. Sleigh, SR(2005).What do unions do? -A unionist’s perspective.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26,623-640.
  6. Sleigh, SR(1998).On Deadline: Labor Relations in Newspaper Publishing.N.Y.:Social Change Press.
  7. Steven, G,Sleigh, SR,Givan, RK(2019).From the Academic World to the Real World: Dissemina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Media.Labor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Association=LERA.
  8. 李建勲(2018)。文化大學勞研所。
  9. 莊舒晴(2018)。台灣大學社會所。
  10. 廖千瑩(2014)。政治大學。
  11. 鄭百騰(2018)。暨南大學東南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