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陳璸「清廉卓絕」的心理傳記學探索

并列篇名

The Psychobiography Explorations of Chen Bin "Integrity Transcendence"

DOI

10.6512/lnp.2014.02.04

作者

陳發釗(Fa-Zhao Chen);鄭劍虹(Jian-Hong Zheng)

关键词

陳璸 ; 清廉 ; 心理傳記 ; 懸念性問題 ; Chen Bin ; integrity ; psychobiography ; suspenseful problems

期刊名称

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

卷期/出版年月

2輯(2014 / 12 / 01)

页次

77 - 9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陳璸是嶺南文化中的一位傳奇人物,素以廉能著稱,史稱其「清廉卓絕」,百姓譽其為「陳青天」,然而三百年來人們一直都不理解為什麼他會如此清廉。為此,本研究運用心理傳記學的方法對其「清廉」進行心理動力源分析。研究發現,陳璸「清廉卓絕」是內外驅力共同作用下追求「聖人」之境的結果,其內驅力主要來源於童年的自卑感和為克服自卑而不斷尋求補償、追求卓越的過程;而外驅力主要來源於儒家思想文化、教育引導感化和傳統道德規範。

英文摘要

Chen Bin was a legend in the Lingnan culture, known for integrity and efficiency. People called him "Chen qin tian", when he was known as "integrity transcendence" by the history. However, people haven't understood why he would be so integrity for three hundred years. To this end, we used the method of psychobiography to analysis the source of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for "integrity". The study found that Chen Bin's "integrity transcendence" was the result of pursuing "Sage" by the force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mainly came from the sense of inferiority of childhood and the process that seeked compensation and pursued excellence for overcoming the low self-esteem; and the external drive mainly came from the Confucian culture, educational guidance and traditional moral standard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清〕佚名:〈臺灣府‧ 卷八十八‧ 宦績〉,《福建通志》。2012 年5 月13 日,檢索自http://www.yebook.com/guji/s/05/226/9.htm
  2. 〔清〕丁宗洛:《海康陳清端公年譜》(民國十年[1921] 鉛印本)。
  3. 〔清〕陳璸:〈程鄉賀蕭師新宅〉。(陳璸後人收藏家書)
  4. 〔清〕陳璸:〈丙子初秋大、次兒往省觀場在家致囑出路各條〉。(手抄家書,原版收藏於陳璸紀念館)。
  5. 〔清〕徐珂:〈廉儉類·陳清端〉,《清稗類鈔》。2012 年5 月4 日,檢索自http://www.msgz.org/guoxue/Class3G/49254.html
  6. 〔清〕連橫:《臺灣通史》, 卷三十四。2012 年3 月25 日, 檢索自http://www.msgz.org/guoxue/Class2A/42025.html
  7. 〔民國〕趙爾巽等:〈列傳·六十四〉,《清史稿》。2012 年3 月25 日,檢索自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qsg/276.htm)
  8. 〔清〕康熙日讲起居注官編撰:《清聖祖實錄》,卷二百六十六。2012 年3 月25 日,檢索自http://db.cssn.cn/sjxz/xsjdk/zgjd/sb/jsbml/qslkxcsl/201311/t20131120_846672.shtml
  9. 〔清〕陳璸:〈漢文帝〉。(手抄家書,原版收藏於陳璸紀念館)。
  10. 〔清〕陳璸:〈朱子小學〉。(手抄家書,原版收藏於陳璸紀念館)。
  11. 〔清〕李垣:〈卿貳‧ 十三〉,《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卷五十三。2012 年5 月13 日,檢索自http://wenxian.fanren8.com/06/06/52/7.htm
  12. 〔清〕陳昌齊:《雷州府志》(廣東雷州新華書店藏)。
  13. ﹝民國﹞梁成久纂修,陈景棻續修:《海康縣志》,(民國二十七年(1938)鉛印本)。
  14. 〔清〕崑岡等撰:〈禮部志〉,《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卷三百九十五。
  15. 〔清〕范咸:〈列傳〉,《重修臺灣府志》, 卷三。2012 年4 月18 日, 檢索自http://www.guoxue123.com/tw/03/105/011.htm
  16. 〔清〕陳璸:〈陳公志思碑〉。(手抄家書,原版收藏於陳璸紀念館)。
  17. 〔清〕雷學海:〈人物·陳清端〉,《雷州府志》,上卷。
  18. 清陳璸、清丁宗洛編注、郭秋顯編、賴麗娟編(2012)。陳清端公詩文集。新北:龍文。
  19. Adler, A.、黃國光譯(2005)。超越自卑。北京:國際文化。
  20. Schultz, W. T.、鄭劍虹譯(2011)。心理傳記學手冊。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1. 丹子明(2011)。阿德勒談人格。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22. 白新良(1995)。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3. 吳茂信(2005)。清官陳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4. 李治亭(2001)。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5. 周憲文(1987)。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大通書局。
  26. 常謙、胡文菊、崔家豪(2013)。阿德勒犯罪觀的實例分析與評價。決策與資訊,8,59。
  27. 康宇(2008)。儒家美德與當代社會。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28. 陳小玲(2007)。試論「清官」產生的根源。職業時空,13(12B),84。
  29. 劉燁、曾紀軍(2007)。阿德勒的智慧─阿德勒人格哲學解讀。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30. 蔡冠洛(2008)。清代七百名人傳(上冊)。北京:京圖書館出版社。
  31. 蔡冠洛編。清代七百名人傳
  32. 鄭雪(2009)。人格心理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
  33. 鄭劍虹(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34. 鄭劍虹(2014)。中國大陸的心理傳記學研究及其品質結合模式。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1,27-39。
  35. 鄭劍虹(2012)。國際心理傳記學的發展與中國大陸的研究。首屆海峽兩岸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學術研討會,臺灣桃園:
  36. 鄭劍虹、黃希庭(2013)。國際心理傳記學研究述評。心理科學,36(6),1491-1497。
  37. 鄧碧泉(2004)。陳璸詩文集。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38. 鄧碧泉(2004)。清廉如水愛民若赤─清官陳璸事略。嶺南文史,4,8。
  39. 龍鳴(2011)。志向、操守與勇氣─論康熙朝儒臣陳璸。社會科學論壇,8,191-196。
  40. 龐柏生(2009)。從《論語》中看孔子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1,104-106。
被引用次数
  1. 賴誠斌,鄧明宇(2020)。助人專業培育:以心理傳記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輔導季刊,5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