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investigating the types of socially beneficial behaviors in children's play situations. First, collect relevant literatures as the data for analysis understand the children's game situations and social behaviors, and then analyze the types of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s in game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a mixed-age class of a preschool of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nan City, with 25 children in total. By the way of observation,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ollected data, and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results that meet the purpose. The followings are the main discoveries the types of social behaviors of children in different game situations are: 1. The type of social behavior in the building block area is polite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2. The type of social behavior of the doll house, pretending area is sharing and empathy; 3.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ocial behavior in the art education area is helping others; 4. There are no social behaviors in the puzzle area and language area.
|
参考文献
|
-
方永泉(2003)。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思當代遊戲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3,63-92。
連結:
-
陳必卿(2018)。從遊戲情境探討幼兒言談特質及其內容。中科大學報,1,71-94。
連結:
-
黃昭勳(2013)。國小學童利社會行為之引發與培養。國教新知,1,88-94。
連結:
-
蔣姿儀,林季宜(2009)。東南亞新移民的子女在幼稚園社會行爲發展探析。幼兒教育年刊,20,97-124。
連結:
-
蔡其蓁(2005)。幼兒遊戲課程研究的另一取徑-課程知識社會學。課程與教學季刊,8,81-96。
連結:
-
簡嘉盈,程景琳(2012)。同儕對高中生之利社會行為的影響:檢視同理心與友誼特性之調節角色。教育科學期刊,11(1),105-123。
連結:
-
Benenson, J. F.,Markovits, H.,Roy, R.,Denko, P.(2003).Behavioral rules underlying learning to share: Effects of development and contex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7(2),116-121.
-
Huang, Chao-Li(2009).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Providence University.
-
Shaffer, D. R.(2005).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Belmont, CA:Thomson Wadsworth.
-
于浩(2015)。在遊戲中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策略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84-85。
-
方金鳳(2002)。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
田宜芳(2009)。私立致理技術學院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
-
余美雪(2011)。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吳玉梅(2006)。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
-
吳宜恬(2005)。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研究所。
-
吳紫伃,許竑彬(2011)。諮商中的同理心技術初探。臺灣心理諮商季刊,2,1-14。
-
吳雅玲,許惠欣(2008)。積木遊戲-幼兒單位積木的遊戲型態。幼兒教保研究期刊,2,19-43。
-
李坦闊(2012)。國立臺南大學。
-
杜恩年(2016)。助人的特質像是一顆種子,如何教孩子健康萌芽、有效助人。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3917
-
辛綺麗,翟敏如(2014)。影響幼兒利社會及其他相關因素之研究。南台人文社會學報,11,109-142。
-
林巧芳(2002)。追尋分享在教室中的意義。師友月刊,9,82-83。
-
林廷華(2019)。兩位新手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之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84-210。
-
林杰輝(2009)。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
-
林惠娟(2001)。幼兒利社會行為背景因素之探討-從與父母的訪談說起。朝陽科技大學幼保系期刊,3-31。
-
林惠雅(2003).兒童遊戲課程:動作技能與社會能力發展.臺北:心理.
-
林聖曦,林慶仁(2006)。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兒童與教育研究,2,17-42。
-
林霓儀,林聖曦(2010)。不同性別組合下的幼兒遊戲初探-室內與戶外遊戲情境之比較。南台人文社會學報,3,25-61。
-
林芳菁(2003)。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
-
洪芝青(2007)。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洪蘭(2016)。壓力大嗎?助人幫你減壓。天下雜誌,604
-
修身悟道(2018)。培養孩子分享意識的重要性。親子天下
-
涂美珠(2013)。禮貌的重要。馬祖:馬祖日報。
-
張春興(2013).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
敖庭綸(2015)。教給孩子一生珍貴的同理心。嬰兒與母親
-
教育部(2020)。全國教保資訊網【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取自 https://www.ece.moe.edu.tw/archives/5208
-
教育部(2017)。全國教保資訊網【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取自 https://www.ece.moe.edu.tw/?p=5432
-
曹佩珍(譯),劉夢雲(譯),Miller, D. F.(2016).幼兒行為輔導.台北市:華騰.
-
許仲余(2014)。幼兒學習區同儕互動情緒表達之個案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3,27-52。
-
許建良(2016)。禮貌是養成美德的基本環節。武陵學刊,2,1-9。
-
許研飛(2015).在家也能蒙特梭利.臺北:親子天下.
-
許錦雲,廖佩珊(2010)。幼兒在傳統娃娃角與主題扮演角的遊戲行為。幼兒保育學刊,8,41-58。
-
陶英琪,羅文喬(2009).嬰幼兒發展-多元文化觀點.臺北:心理.
-
曾英(2007)。淺談幼兒分享行為的教育策略。教育探索期刊,12
-
曾頌真(2010)。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黃天,楊芊,邱妍祥(2013).幼兒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
黃瑞琴(2009)。當遊戲遇見幼兒課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27-58。
-
黃瑞琴(2018).幼兒園遊戲課程.臺北:心理.
-
楊淑雅,鄧蔭萍(2008).幼兒品格主題之課程活動設計.新北市:心理.
-
臧瑩卓(2012).嬰幼兒學習環境-理論與實務.新北:群英.
-
趙恕平(200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
趙恕平,鍾志從(2010)。利社會學習對提昇幼兒利社會行為效果之研究。兒童與教育研究,6,1-40。
-
蔡其瑩(2004)。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學系。
-
蔡明富(2014)。學前教師對幼兒社會行為重要性評量之研究。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協會年刊,2014,231-245。
-
鄭美惠(2006)。促進幼兒社交能力之策略探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7
-
鄧蔭萍(2012)。兒童情緒智力與社會行為之初探。私立實踐大學兒童照顧與教育學報,2,1-21。
-
謝淑英(2014)。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
簡惠美(2014)。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蘇育令(2014)。幼兒學習區同儕互動情緒表達之個案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3,2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