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觀眾對奈米科技認知與情意探討:以奈米特展為場域

并列篇名

The Audience's Cognition and Affectionon of Nano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n Nano Exhibition

DOI

10.6587/JTHRE.201903_5(3).0001

作者

陳玫岑(Mei-Tsen Chen);閻映丞(Ying-Cheng Yen)

关键词

互動展示 ; 奈米科技 ; 科技理解

期刊名称

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5卷3期(2019 / 03 / 01)

页次

1 - 3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奈米科技是21世紀的熱門議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看不見的尺度-奈米特展」即是以互動展示手法轉化奈米科技核心概念的主題,希望藉由操作觀察的過程中,讓觀眾對奈米科技的理解有所助益。本研究以奈米展為場域,由研究者自編問卷採前後測方式進行量化與質化資料收集,藉以探討參觀互動展示後,觀眾在奈米科技認知理解與情意態度上的影響。從參觀前後的問卷調查以及質性資料分析來看,觀眾在參觀完奈米展後,所獲得之收穫,多集中於釐清奈米為很小的尺度以及奈米科技於生活上之應用。另外,從本研究開放式題項之答題結果,可看出觀眾對奈米展的整體手法表示有趣好玩,且具吸引力的展品可使觀眾願意親近,引發學習興趣進而探索其背後傳遞的內容。而表示願意多了解奈米相關知識的觀眾達半數以上,可見奈米展對此新興科技之教育推廣應具有正面的效果。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施琮仁,林宜平,鄭尊仁(2016)。奈米科技發展與政策之常民認知。中華傳播學刊,29,183-219。
    連結:
  2. 施琮仁,林宜平,鄭尊仁(2016)。奈米科技發展與政策之常民認知。中華傳播學刊,29,183-219。
    連結:
  3. 馬若喬,陳佳利(2008)。博物館展示環境之教育性:從藝術教師的博物館經驗及其觀點探討。科技博物,12(2),47-69。
    連結:
  4. 張美珍,方榮爵(2008)。觀眾與互動展品:非制式學習環境中的發現學習。科技博物,12(1),5-29。
    連結:
  5. 張崇山(2008)。展示效果之評量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7科學季─科技臺灣驚嘆號」特展為例。科技博物,12(3),85-110。
    連結:
  6. 陳玫岑,張美珍(2009)。博物館展示手法與情境設計對觀眾參觀與記憶留存影響之研究。科技博物,13(2),45-64。
    連結:
  7. 曾國鴻,陳沅(2005)。國小師生對奈米科技之熟悉度、學習需求及其融入課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3(1),101-120。
    連結:
  8. 葉蓉樺(2005)。從輔助學習的角度論科學類展覽的教育功能。博物館學季刊,19(1),39-47。
    連結:
  9. 潘文福(2016)。社會大眾參與石墨烯主題科普活動之認知與感受分析研究。科技博物,20(1),139-170。
    連結:
  10. 鄭瑞洲,洪振方,黃台珠(2013)。採用多元教學策略的非制式奈米課程對國中生情境興趣之促進。教育實踐與研究,26(2),1-28。
    連結:
  11. 蕭瑞棠(2004)。博物館環境─另一種學習理念的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8(1),63-71。
    連結:
  12. Brossard, D.(2013).New media landscapes and the science information consumer.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0(Suppl 3),14096-14101.
  13. Chang, R. P. H.(2006).A call for nanoscience education.Nanotoday,1(2),6-7.
  14. Danilov, V. J.(1982).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15. Falk, J. H.,Dierking, L. D.(1992).The museum experience.Washington, D.C.:Whalesback Books.
  16. Falk, J.H.,Storksdieck, M.,Dierking, L.D.(2007).Investigating public science interest and understanding: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free-choice learning.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16(4),455-469.
  17. Gammon, B.(1999).Everything we currently know about making visitor-friendly mechanical interactive exhibits.Informal Learning Review,39,1-13.
  18. Hein, G. E.(1998).Learning in the museum.London:Routledge.
  19. Hooper-Greenhill, E.(2007).Museums and education.London:Routledge.
  20. Hutchinson, K.,Bodner, G. M.,Bryan, L.(2011).Middle- and high-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nanosca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pics and phenomena.Journal of Pre-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earch,1(1),4.
  21. Pearce, S.(Ed.)(1996).Exploring science in museums.London:Athlone.
  22. Suina, J. H.(1990).Museum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or young learners.Journal of Museum Education,15(1),1-15.
  23. 丁維欣,莊冠群,戴采如,黃琬淳,翁菁邑,林均霈(2012)。博物館教育科技媒體:五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博物館與文化,4,169-196。
  24. 何宗穎,鄭洲,謝佩妤,陳東煌,黃台珠(2012)。非制式奈米科學教學提升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興趣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65,1-26。
  25. 呂宗昕(2003).圖解奈米科技與光觸媒.台北:商周出版.
  26. 李遠哲(2001)。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創新。「科學桂冠.科教願景」國際學術研討會
  27. 教育部,國科會(2003).科學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28. 曾瑞蓮(2012)。從科學教具到互動展示:奇幻國展廳建置的大考驗。科技博物,16(3),73-87。
  29. 蔡元福,吳佳瑾,胡焯淳(2004)。奈米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初探。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5,39-50。
  30. 蔡秉宸,靳知勤(2004)。藉情境學習提昇民眾科學素養─以科學博物館教育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8(2),65-74。
被引用次数
  1. 陳宗偉,張美珍(2023)。科學博物館輔助國小自然科學與科技教育議題教學資源之內容分析。科技博物,27(2),6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