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潘慧玲、黃馨慧(2016)。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課程的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19(2),1-26。
連結:
-
楊巧玲(2014年1月24日)。蘋果日報焦點評論:反同者豈能變身性平委員。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124/35600020/
-
國民教育社群網(無日期)。課程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
全國法規資料庫(無日期a)。性別平等教育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67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無日期a)。成立緣起。取自http://www.gec.ey.gov.tw/cp.aspx?n=EA49F59ED5EDCFE9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無日期c)。性別主流化。取自http://www.gec.ey.gov.tw/Content_List.aspx?n=AFBAFABE2BDA9035
-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無日期)。諮議報告書。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
全國法規資料庫(無日期b)。教育基本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5
-
國立教育資料館(無日期)。教育改革。取自http://3d.nioerar.edu.tw/2d/revolute/bg/bg_0203.asp
-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
-
游淑燕(2000)。正式課程。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4011/?index=1。
-
立法院法律系統(無日期)。法律沿革—性別平等教育法—異動條文及理由。取自http://lis.ly.gov.tw/lglawc/lglawkm?@@1005577779。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無日期b)。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專區。取自http://www.gec.ey.gov.tw/Content_List.aspx?n=F4D8BA36729E056D
-
Cheng, Y. A.,Wu, F. F.,Adamczyk, A.(2016).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 homosexuality in Taiwan, 1995-2012.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48(4),317-345.
-
Crenshaw, K.(1991).Mapping the margins: intersectionality, identity politics, a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of color.Stanford Law Review,43(6),1241-1299.
-
Eisner, E.(1979).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New York, NY:Macmillan.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UNDP(2015).,未出版
-
方德隆、游美惠(2009)。2008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實施現況調查。臺北市:教育部。
-
王淑娟(2000)。性別多元、校園安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小事紀。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8-11。
-
白亦方、周水珍、杜美智、張惠雯(2012)。新興議題於國中小課程實施的可行性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19,10-22。
-
成令方(2011)。「性別出框」:跨性別、性徵打造者說了什麼新鮮話?。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4,10-11。
-
周麗玉(1999)。兩性平等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時代意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97-101。
-
紀大偉編(1997)。酷兒啟示錄:臺彎當代QUEER論述讀本。臺北市:元尊文化。
-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臺北市:作者。
-
張芬芬、張嘉育(2015)。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26-33。
-
畢恆達(2000)。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記葉永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125-132。
-
莊明貞(2005)。性別與課程的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39,16-31。
-
陳惠馨(2016)。生命敘事:女學會、女性主義、生命與法學研究反思。發聲與行動:小學教師的學術勞動與性別運動,臺北市:
-
游美惠編、楊幸真編、楊巧玲編(2016)。性別教育。臺北市:華都文化。
-
楊巧玲(2004)。誰是學校中的第二性?「男孩問題」、「男性危機」論述的省思。知識型構中性別與權力的思想與辯證,臺北市:
-
楊巧玲(2015)。邊緣與跨界:中等師資培育性別教育課程知識/權力關係之女性主義分析。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5(2),1-43。
-
楊巧玲(2011)。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8,81-102。
-
楊巧玲(2016)。教學中的分配正義:從批判教育學觀點探討教學倫理。教育研究月刊,272,74-86。
-
薛曉華(1996)。臺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臺北市:前衛。
-
謝小芩、李淑菁(2008)。性別教育政策的形成:從行政院教改會到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研究臺灣,4,117-145。
-
羅燦煐、周麗玉、謝小芩、蘇芊玲(2007)。教育部國教司委託專案教育部國教司委託專案,臺北市:世新小學性別與傳播研究中心。
-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女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