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體驗」作為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種方式:內涵與實踐

作者

李淑菁

关键词

體驗 ; 跨界 ; 多元文化教育

期刊名称

教育脈動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17 / 12 / 01)

页次

1 - 9-00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體驗教育如何能夠作為一種教育方式?什麼樣的旅行,能夠成為多元文化教育有效的方式?體驗教育是養成國際移動能力的渠徑之一,在反歧視教育中所謂的「體驗教育」著重於文化體驗,透過體驗(experience)產生感受、然後開始能夠同理,因此是反歧視教育很重要且有效的方式。「體驗」作為一種跨界的型式,打破範疇(category)之間的界線,這樣的理論位置正是多元文化概念的基礎,而位置造成的觀看視角不同,因此若能讓主/客易位,有機會從不同視角觀看世界,能夠置身不同於「習慣」、「理所當然」或主流的位置,正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內涵,而「體驗」正是讓「位置」轉換的直接方式。本文先說明社會化、單一故事與阻力最小的一條路可能產生的社會偏見與歧視,接著進一步以「體驗」為出發點與標的,從體驗教育的內涵與實踐,說明「體驗」如何能夠作為一種教育方式、什麼樣的「體驗」可以產生多元文化教育的效果,接著提供文化體驗的課程設計供學校教師參考。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雅玄(2008)。進入情境與歷史:臺灣原住民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其實踐。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1),33-68。
    連結:
  2. Banks, J. A.(Ed.),Banks, C. A.(Ed.)(2001).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3. Foster, M.(1997).Race, gender, and ethnicity: How they structur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fession and School Reform Efforts.Gender, Equity and Schooling: Policy and Practice,New York:
  4. Gay, G.(2000).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New York,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5. West, C.,Zimmerman, D. H.(1987).Doing Gender.Gender and Society,1(2),125-151.
  6. 成令方譯、林鶴玲譯、吳嘉苓譯、Johnson, A. G.(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臺北:群學。
  7. 李淑菁(2016)。《印尼etc. 》:伊斯蘭性/別文化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2),150-155。
  8. 李淑菁(2013)。籬/離/釐:觀看越南的性別風景。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5,13-22。
  9. 賴樹盛(2008)。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臺北:天下雜誌。
被引用次数
  1. 蔡玉鳳(2022)。運用多元文化內容融入越南語課程於提升大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就之研究。中等教育,73(4),28-46。
  2. 林顯明,宋宥賢,王俐淳(2020)。攻讀跨國雙聯博士學制之國際移動體驗與意涵:以比利時臺灣雙聯博士學位學生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5(4),6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