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兒童遊戲場的新方向-融合自然、人文、藝術美感的設計

作者

林欣薇

关键词

兒童教育 ; 兒童遊戲場設計 ; 兒童遊戲

期刊名称

教育脈動

卷期/出版年月

15期(2018 / 09 / 01)

页次

1 - 6-0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透過兒童遊戲場的觀察與相關文獻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前言以兒童遊戲權利的角度切入,進行兒童遊戲場的探討。首先說明兒童為何需要遊戲,並以日本雕塑家野口勇的「Playscape」為例,分析兒童遊戲場的設計,進行提出兒童遊戲場的設計新要素,接著探討兒童遊戲行為與兒童主體促進行主的學習,最後進行問題省思與探析。因此,遊戲能夠幫助兒童獲得快樂與心靈滿足,形成學習基模並提升智能,也將兒童的遊戲行為視為一種自主的學習,兒童能夠透過兒童遊戲場產生積極的態度、自覺的行動、主動的參與,兒童遊戲場因此成為兒童練習與實踐自主學習的場域,透過探索與發現,增加感官啟發與統合,此外,兒童遊戲場的設計與規劃需要具備自然(自然性、協調性、公共性)、人文(探索性、互動性、教育性)、藝術(藝術性、創造性、趣味性)要素,並且共融發展,給予兒童充足的遊戲時間,在遊戲中感受自然、體驗人文、融合藝術,發揮創造與增進美感,兒童遊戲場也因此發揮其多元價值。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兒童權利公約 (1989,11月20⽇)
  2. (2013)。還兒童「真正童年」。EVERY CHILD,34,4-9。
  3. Danaparamita A. (2013, September 19). Playing with Art: The Isamu Noguchi Playscape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savingplaces.org/stories/playing-art-isamu-noguchi-playscape#.W2PH6-QnaUm
  4. Frost, J. L.(1991).In PLAY AND PLAYSCAPES.USA:Wadsworth Publishing.
  5. Mary Ann Sullivan(2002)。Retrieved from https://www.bluffton.edu/homepages/facstaff/sullivanm/atlanta/noguchi/noguchi.html
  6. Smith A. (2012, March 27). In the Name of Play - On Assignment, Dateline Atlanta [Web 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playgroundology.wordpress.com/category/piedmont-park/
  7. モエレ沼公園網站(2018)。取自http://moerenumapark.jp/tw/
  8.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臺北市:揚智。
  9. 兒童福利聯盟(2017,4月27⽇)。兒童的遊戲權【線上論壇】。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archive/report_detail/93/146
  10. 周慧儀(2017,5月19⽇)。自主學習的三大成功因素【線上論壇】。取自https://goo.gl/2kXMt5
  11. 孟宗(2017,7月3⽇)。遊戲地景(playscape):由野⼝勇的遊戲場設計談起【線上論壇】。取自https://eyesonplace.net/2017/07/03/5762/
  12. 林倖妃、鄧凱元(2013)。劉安婷:學生,自主學習才快樂。天下雜誌,536
  13. 梁雲霞(2012)。以自主為弓,學習為箭,做個自主學習的人。T&D飛訊,23,74-80。
  14. 郭瓊瑩(2015,12月)。從要拆除磨⽯子滑梯談臺灣「兒童遊戲場」2.0之革新。獨立評論@天下。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3/article/3590
  15. 陳筑君(2016,4月)。我們的孩子,被關進罐頭遊具裏了嗎?。端傳媒。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04-taiwan-child-play-right01/
  16. 湯志民(2002)。學校遊戲場。臺北市:五南。
  17. 還我特⾊公園行動聯盟(2017,5月17⽇)。⽇本設計師山崎亮:讓「孩子王」與兒童一起玩出特⾊公園,打造小朋友真正想要的遊戲場【線上論壇】。取自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1/3273/4845
被引用次数
  1. 柯佳君,林志鈞(2021)。一起遊戲「趣」:應用灰關聯分析評估戶外公共遊戲場之規劃設計。育達科大學報,49,1-34。
  2. 潘正宸,游文欣(2020)。身心障礙孩童在臺北市共融遊戲場遊玩經驗之初探。特殊教育季刊,15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