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律疏議》「援經入律」之實況及其功能

并列篇名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legal reference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ang Ley Su Yi"

作者

劉怡君(Liu, Yi-Chun)

关键词

儒家經典 ; 唐律疏議 ; 援經入律 ; Confucian Classics ; "Tang Ley Su Yi" ; Quoting Confucian Classics into Law

期刊名称

法制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18 / 06 / 01)

页次

37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此文旨在歸納分析《唐律疏議》對儒家經典運用的實況及其功能,主要以外部條件進行分析,並兼及內在功能的說明。本文分就「具名引述」、「間接引述」與「化入文本」三種類型考察《唐律疏議》「援經入律」的實況,共計有一四一個用例,包括,《易經》十三例、《尚書》十三例、《詩經》九例、《周禮》十三例、《儀禮》十九例、《禮記》五十九例、《左傳》十四例、《公羊傳》二例、《穀梁傳》一例、《論語》六例、《孝經》五例,並於文中說明這些用例引述各部儒家經典的功能。研究所得成果對中國經學史、中國法學史與東亞法文化等的研究者,或當具有提供某些正確資料及開拓跨領域研究的協助功能。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scene, function of "quoting Confucian Classics into Law" in "Tang Ley Su Yi". The texts are analyzed and explored through contextual conditions, and the quote functions are also interpreted. Firstly, 141 samples are extracted through of the determination: the Period of editing, the range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 scene of quoting Confucian Classics into Tang Ley Su Yi. These samples cite 11 Confucian Classics including "the Book of Changes", "Shang Shu", "the Book of Songs", "Zuo zhuan", "Gongyang Zhuan", "Guliang Zhuan", "Zhou Li", "Yi Li", "Li Ji", "Analects", "Yu Chunxis". Secondly, the functions of "Tang Ley Su Yi" applying every Confucian Classics are also expressed. Thirdly, the article would provide complete documentation of all legal reference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ang Ley Su Yi" 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s, history of law,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legal culture of East Asia.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劉怡君(2013)。《儀禮》對《唐律疏議》的影響──以「親屬名分」諸問題為探討核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5,147-189。
    連結:
  2. 劉怡君(2015)。論《唐律疏議》對《禮記》「通經致用」之情形。中國學術年刊,37,1-35。
    連結:
  3.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4.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5. (唐)吳兢,謝保成(集校)(2009).貞觀政要.北京:中華書局.
  6. (唐)李林甫,陳仲夫(點校)(2008).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7. (唐)房玄齡(1975).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8. (唐)長孫無忌,劉俊文(點校)(1986).唐律疏議.臺北:弘文館出版社.
  9. (清)紀昀(1986).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丁凌華(1997).中國法律思想史.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11. 仁井田陞,牧野巽(2003)。《故唐律疏議》制作年代考。中國法制史考證.丙編,北京:
  12. 王立民(2007).唐律新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3. 何勤華(2004).律學考.北京:商務印書館.
  14. 邢義田(1983)。秦漢的律令學──兼論曹魏律博士的出現。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54,51-101。
  15. 岡野誠(1982)。日本における唐律研究。法律論叢,54(5),59-81。
  16. 岡野誠(2002)。日本之中國法史研究現況。法制史研究,創刊號,293-305。
  17. 徐道鄰(1975).中國法制史論集.臺北:志文出版社.
  18. 馬作武(1998).中國法律思想史綱.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19. 高明士(1999).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 張晉藩(1992).中國法制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1. 郭建,姚榮濤,王志強(2006).中國法制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陳鵬生(編)(1999).中國法制通史.第4卷(隋唐).北京:北京大學法學院.
  23. 喬偉(1985).唐律研究.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24. 黃源盛(1998).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5. 黃源盛(2012).中國法史導論.臺北:元照出版社.
  26. 黃源盛(2009).儒唐法制與儒家傳統.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7. 楊廷福(1982).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
  28. 楊鴻烈(1971).中國法律在東亞諸國之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9. 葉國良(編),夏長樸(編),李隆獻(編)(1996).經學通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社.
  30. 蒲堅(1982).法律史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1. 劉俊文(1996).唐律疏議箋解.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32. 鄭顯文(2009)。現存的《唐律疏議》為《永徽律疏》之新証──以敦煌吐魯番出土的唐律、律疏殘卷為中心。華東政法大學學報,6,1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