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超越概念之外:評陳亞平《尋求規則與秩序:18-19世紀重慶商人組織的研究》

并列篇名

On Chen Yaping's The Pursuit of Rules and Order: A Study of Chongqing Merchant Organizations from the 18th to the 19th Century

作者

闞緒強(KAN Xuqiang)

关键词

商人組織 ; 重慶 ; 巴縣檔案 ; 行會 ; 公共領域 ; merchant organizations ; Chongqing ; Baxian Archives ; guild ; public sphere

期刊名称

法制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19 / 12 / 01)

页次

319 - 3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是關於陳亞平《尋求規則與秩序:18-19世紀重慶商人組織的研究》一書的書評。陳亞平在書中回應了對於如何重新評價十六世紀以來中國經濟成長以及社會建構的學術反思。作者認為應摒棄以大而化之的理論概念為主導的研究,回到具體的歷史場景中對中國傳統工商業群體作實證考察。透過對巴縣檔案細緻的文本分析,作者描繪清代重慶商人組織與國家間及其內部的互動整合,進而得出結論:十八至十九世紀的中國商人組織,並非是阻礙經濟發展的「封建行會」,也不是以市場力量對抗國王的「公共領域」。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a book review of Chen Yaping's The Pursuit of Rules and Order: A Study of Chongqing Merchant Organizations from the 18th to the 19th Century. In this work, Chen Yaping responds to scholarly reflections on how to re-evaluat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et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16th century. He holds that research based on unexamined theoretical concepts should be abandoned. Scholars should go back to history and conduct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groups. Through a careful textual analysis of materials from the Baxian Archives, the author depi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integration of Chongqing merchant organizations and the state in the Qing Dynasty. He concludes that Chinese merchant organizations from the 18th to the 19th century were neither "feudal guilds" that hindered economic development nor a "public sphere" depending on market forces to oppose the ruler.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Rothschild, Emma(2001).Economic Sentiments: Adam Smith, Condorcet, and the Enlightenment.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山本進(1992)。清代後期四川における地方財政の形成:会館と釐金。史林,75(6),799-828。
  3. 山田賢,曲建文(譯)(2011).移民的秩序──清代四川地域社會史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4. 王國斌, R. Bin,李伯重(譯),連玲玲(譯)(1999).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5. 周琳(2013)。「便商」抑或「害商」──從仲介貿易糾紛看乾隆道光時期重慶的「官牙制」。新史學,2013(3),59-73。
  6. 岸本美緒(2005)。「後十六世紀問題」與清朝。清史研究,2005(2),81-92。
  7. 邱澎生(1995)。由蘇州經商衝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關係。文史哲學報,1995(43),37-92。
  8. 邱澎生(1990).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9. 范金民(2009)。把持與應差:從巴縣訴訟檔案看清代重慶的商貿行為。歷史研究,2009(3),59-81。
  10. 馬克思.韋伯, Max,姚曾廙(譯)(2006).經濟通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1. 梁治平(1996).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2. 陳亞平(2014).尋求秩序與規則:18-19世紀重慶商人組織的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13. 陳亞平(2009)。清代巴縣的鄉保、客長與「第三領域」──基於巴縣檔案史料的考察。中西法律傳統,北京:
  14. 陳亞平(2009)。清代商人組織的概念分析──以18-19世紀重慶為例。清史研究,2009(1),55-64。
  15. 陳亞平(2007)。18-19世紀的市場爭奪:行幫、社會與國家──以巴縣檔案為中心的考察。清史研究,2007(1),57-64。
  16. 陳亞平(2007)。咸同時期的巴縣「紳商」。近代史學刊,4,1-11。
  17. 彭慕蘭, Kenneth,邱澎生(譯)(2004).大分流:歐洲、中國與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8. 黃宗智(2007).經驗與理論:中國社會、經濟與法律的實踐歷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 黃宗智(編)(2003).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 韓格理, Gary G.(1990).中國的社會與經濟.臺北:聯經出版.
  21. 羅威廉, William T.,江溶(譯),魯西奇(譯)(2005).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與社會(1796-189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