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綜論清代敘傳類組劇

并列篇名

Biography of "Tsu-Chü" (Drama set) i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

金雯(Chin, Wen)

关键词

清代組劇 ; 敘傳類組劇 ; 連貫性組劇 ; "Tsu-Chü" (Drama set) in the Qing Dynasty ; biography of opera ; coherent of "Tsu-Chü" (Drama set)

期刊名称

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7 / 07 / 01)

页次

167 - 19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代組劇為戲曲當中一特殊創作體製,其中敘傳類劇組劇又屬於組劇當中一特殊現象,內容似日記或自傳,重在個人情感的抒發,以日常生活做描述,平實近人,正如徐燨自言:「《寫心劇》者,原以寫我心也。心有所觸,則有所感。有所感則必有所言。」同時又具有連貫性特色。且此類組一直延續至民國初年,具延續性。此外,其發展歷程亦可與清代文人劇之流變相互呼應,故其在清代戲曲洪流中具有一定之價值。

英文摘要

"Tsu-Chü" (Drama set) in the Qing Dynasty is a very special system, especially biography of ''Tsu-Chü'' (Drama set).It likes diary or autobiography, attation to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daily life and common touch. Just as Xu, Hee say, "Xie-xin" is write my mine and feeling in word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coherent and continue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with "Tsu-Chü" (Drama set) in the Qing Dynasty of literati to flow and change to one another .Must have value in Qing Dynasty oper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張政偉(2012)。以經為法:廖燕文學觀的另一個面向。靜宜中文學報,1
    連結:
  2. (2005)。廖燕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清)袁枚《續刻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嘉慶元年本衙藏版),第五頁上。
  4. 清袁枚(1988)。小倉山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清鄭振鐸(1969)。清人雜劇二集。香港:龍門書店。
  6. 王文章編(2010)。傅惜華藏古典戲曲珍本叢刊。北京市:學苑出版社。
  7. 王煜(1999)。清初哲人廖燕。新亞學報,19
  8. 李永賢(2006)。廖燕研究。四川:巴蜀書社出版。
  9. 杜桂萍(2007)。戲曲家徐爔生平及創作新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0. 杜桂萍(2006)。寫心之旨、自傳之意、小品之格─徐燨寫心雜劇的餺型特征及其戲曲史意義。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6
  11. 周妙中(1987)。清代戲曲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2. 周貽白(1975)。中國戲劇發展史。台北:僶勉出版社。
  13. 青木正兒、王古魯譯(1965)。中國近世戲曲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4. 姜亞沙編、經莉編、陳湛綺編(2006)。中國代雜劇文獻輯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5. 張筱梅(2001)。論清代的寫心雜劇。藝術百家,4
  16. 莊一拂(1982)。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許祥麟(1998)。擬劇本:未走通的文體演變之路─兼評廖燕《柴舟別集》雜劇四種。文學評論,6
  18. 喬寬寬(2013)。廖燕雜劇創作論略。韶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4(3)
  19. 曾永義(2016)。戲曲學(一)。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20. 游宗蓉(2011)。明代組劇研究。台北:國家出版社。
  21. 蔡升奕(2010)。廖燕與李復修交往考戶。韶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1(4)
  22. 鄭騫(1973)。北曲新譜。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23. 鄧長風(1994)。明清戲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4. 盧前(1994)。明清戲曲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25. 魏娜(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蘭州,西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