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宋代氣候變遷與王安石變法始末

作者

徐勝一;蕭偉樂

关键词

氣候變遷 ; 歷史氣候 ; 氣候災害

期刊名称

地理研究叢書 氣候與人文 歷史氣候、鄭和航海、客家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第46號(2016 / 03 / 01)

页次

31 - 3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北宋政治從太祖開國以來,採強幹弱枝重內輕外之政策,導致積弱與積貧兩大積弊。王安石乃於1069(神宗熙寧2 )年受命組閣變法,至1086 (神宗元祐元) 年安石66 歲4 月卒變法全面終止,前後僅只17 年。變法失敗的原因,史家多歸之於(1)新法有不完善之處,(2) 王安石本身個性上之缺點,(3)有大臣極力反對新法。從太祖至仁宗英宗之世(960-1067),不過一百年間,國家歲入減少,歲出增多,賦稅煩苛,民多棄農為兵,任田荒蕪,導致生產降低。京畿周環二十三州,幅員數千里,地方墾者十繞二三,稅之入者又十無五六。造成這些社會亂象,惡法劣政有以致之,加上豪梁兼併與重力盤剝,益使農戶困苦。今日,從各種史籍資料及科學研究成果,可以驗證從北宋985 (太宗雍熙2 )年至南宋1192 (光宗邵熙3 )年,約二百多年之間,為中國五千年來第三個小冰期。當時氣候急邊轉寒,江堆一帶出現冰雪的奇寒景象,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皆曾經完全結冰,車馬可以在結冰的河面上通過。長安、洛陽帶在唐代以後可以種植的柑橘等果樹,卻遭受凍死的命運。從這些史料記載,足見當時准河流域及江南地區氣候寒冷一斑。在這種艱固的自然環境下,王安石變法註定了難有成功機會。本文列舉宋代災祥記載及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從氣候變遷角度去解釋宋代國力積弱百姓積貧的原因。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