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夢想與現實-哈得遜談生態博物館和生態博物館學的二十年

DOI

10.6686/MuseQ.199601_10(1).0009

作者

Kenneth Hudson;陳彥銘

关键词
期刊名称

博物館學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1期(1996 / 01 / 01)

页次

55 - 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生態博物館」這個名詞是由法國人瓦西納(Hugues de Varine)在1971年所創。在瓦西納和法國現代博物館之父希微賀(Georges Henri Rivère)兩人的通力合作下,將生態博物館的概念付諸實現。生態博物館將其範圍內的所有物體、建築物和人都列入展示,希望透過當地居民的深入參與,讓來訪者通盤了解此一特定地區的文化。生態博物館堅持一種雙重輸入系統的(double-input system):一是來自專業人土,一是來自當地居民。作者列舉法國的馬爾蓋茨(Marquèze)生態博物館和加瑪爾格(Camargue)博物館來說明六○年代生態博物館先驅計畫的不同發展模式,並詳細描述了深具影響力的勒克梭(Le Creusot)人類與工業博物館發展的雙重輸入系統及其歷史人文背景。生態博物館發展至1985年,因為尋求公共資金的繼續支援而紛紛被收編到官方博物館組織,並為了生存而作出種種妥協。唯一的例外是阿爾薩斯(Alsace)生態博物館,它獨力在官方體制外奮鬥。另外,作者亦提到世界各國對生態博物館這個名詞接受的程度,以及名稱誤用和不確定服務對象的幾個生態博物館未來發展的隱憂。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被引用次数
  1. 陳立錚(2016)。利用不同光柵結構探討漸逝波於量子井紅外光偵測器之影響。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