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當e世代科技遇上古典音樂-維也納音樂博物館掠影

并列篇名

When e-technology Meets Classical Music: A Glimpse of the House of Music in Vienna

DOI

10.6686/MuseQ.200204_16(2).0005

作者

張譽騰(Yui-tan Chang)

关键词
期刊名称

博物館學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6卷2期(2002 / 04 / 01)

页次

27 - 3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維也納「音樂之屋」(Haus der Musik, The House of Music) 開放於2000年6月, 耗資5 千萬美元, 是一座別開生面、引人入勝的音樂博物館,它的內容兼具歷史、藝術和人文關懷,又能廣採當代最新科技媒體展示技術,鼓勵觀眾在輕鬆娛樂的氛圍下參與、享受和思考。在這裡,觀眾可以瞭解海頓(Joseph Haydn)、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舒伯特(Franz Schubert )、馬勒( Gustav Mahler)等古典音樂大師們悲歡交集的生平,聆聽他們的創作,領會「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偉大音樂傳統。也可以透過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等研究單位所發展出來的各種高科技展示手法,從諸如「未出生前的感官世界」(Prenatal Sensory Rush) 、「感知實驗室」 (Perception Lab) 、「樂器探索廳」 (Instrumentarium) 、「音感源起廳」(Phylogenesis) 、「虛擬指揮家」(Virtual Conductor) 、「心靈森林」(Mind Forest) 、「唱歌的樹」( Singing Tree)、「韻律樹」( Rhythm Tree)、「未來音樂混合機」(Future Music Blender) 等充滿創意、實驗性和未來性色彩的展示裡,了解聲音與音樂的多元面相。整個參觀過程,觀眾將有如走過了一場音樂的時光隧道,藝術的、人文的、科技的、古典的、現代的、歷史的、真實的、虛擬的,通通在我們的耳際和心中徘徊。當古典藝術遇上e世代的高科技,新與舊之間,浪漫與古典之間是可以互補,並融合創發出個兼具兩者之長、值得一觀的博物館的,維也納「音樂之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被引用次数
  1. 鮑敦瑗、趙家民、陳君音(2008)。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觀光發展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3(2),143-162。
  2. 戴志豪,曾建元(2020)。新竹市眷村博物館的定位與行銷之研究。國際文化研究,16(1),19-53。
  3. 胡聰年(2015)。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之研究-以花蓮糖廠日式宿舍群為例。科技博物,19(2),47-75。
  4. 魏榮俊(2004)。運動博物館設立之探討。大專體育,74,150-154。
  5. 薛怡珍、賴明洲、林孟龍(2010)。應用生態博物館理念規劃七股地區生態旅遊遊程。臺灣觀光學報,7,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