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博物館展示中的科學人體觀

并列篇名

The Body in Museum Exhibitions : A Scientific Perspective

DOI

10.6686/MuseQ.200310_17(4).0003

作者

劉德祥(Tak-Cheung Lau)

关键词
期刊名称

博物館學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7卷4期(2003 / 10 / 01)

页次

17 - 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試圖從科學普及的角度探討博物館展示中的科學人體觀。其中「人體世界」展所代表的是以解剖學為主的展示方式,其在學習過程中多屬記憶性。另一種以生理學為主的展示則以「失儀學」展為代表,這種是透過大型模型說明器官系統的運作機制,學習過程偏向原理的了解及因果關係的建立等。然而這兩種展示方式在詮釋上,無法有效整體呈現身體在解決生存挑戰上的特性。文末則指出幾項未來人體在博物館展示中可以發展的方向。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Besterman, T.(2002).Body Language.Museums Journal,102(5),16-17.
  2. Mayr, E.(1997).This is Biology: The Science of the Living World.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Mayr, E.,D. Depew(eds.),B. Weber (eds.)(1985).Evolution at a Crossroads.Cambridge:The MIT Press.
  4. Noble, D.,Boyd, C. A. R. (eds.)(1993).Logic of Life: The Challenge of Integrative Physiolo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Ostrow, C.(2003).Body Worlds.Exhibitionist,22(1),7-12.
  6. Pines, M.,M. Pines (ed.)(1999).Exploring the Biomedical Revolution.Baltimore: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被引用次数
  1. 陳雪雲、陳仲彥、郭文耀、吳慎慎(2013)。重返歷史、人權與記憶─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的新未來。博物館學季刊,27(2),31-53。
  2. 陳奕良(2012)。科學博物館中的民俗知識:東港迎王特展。文資學報,7,85-98。
  3. 王嵩山(2007)。揭露的與隱藏的:臺灣博物館展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博物館學季刊,2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