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宗教文物蒐藏:神聖與博物館化
|
并列篇名
|
Religious Object Collection: Sacredness and "Museumification"
|
DOI
|
10.6686/MuseQ.200604_20(2).0005
|
作者
|
廖靜如(Ching-Ju Liao)
|
关键词
|
蒐藏 ; 神聖 ; 世俗 ; 詮釋 ; 再現 ; collection ; sacred ; secular ; interpretation ; representation
|
期刊名称
|
博物館學季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0卷2期(2006 / 04 / 01)
|
页次
|
67
-
80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試圖以臺灣第一座以宗教為主題的世界宗教博物館為例,探討什麼是宗教文物蒐藏?其類型與範疇和其他類型的蒐藏有何不同?在宗教的領域裡,神聖性顯然是其與一般世俗事物最大的區別,宗教文物最重要的蒐藏價值便是來自這個神聖性。從蒐藏的意義與宗教的特性為研究基礎,藉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展示實例分析,將發現宗教文物蒐藏博物館化過程中,宗教博物館如何去認知、詮釋與再現宗教文物的神聖性意涵。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ssues of religious object collection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aiwan’s first religions-themed museum, the Museum of World Religions. One of the questions it looks at i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llection of religious objects and collection of other types of objects? It seems that sacred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tiating factor, as religious objects are collected by museums due to their sacred impl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lso discuss the themes and connections of collecting and religion and examine how this museum interprets religious objects, represents them in exhibitions and brings out their sacrednes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王嵩山(2005)。博物館與時間觀。博物館學季刊,19(3),5。
連結:
-
林崇熙(2005)。博物館文物演出的時間辯證:一個文化再生產的考察。博物館學季刊,19(3),7-23。
連結:
-
王志遠編、Bryan Moriss原著(1992)。宗教人類學。北京:今日中國。
-
王雅各譯、Carol Duncan原著(1998)。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臺北:遠流。
-
呂大吉譯、Eric J Sharpe原著(1991)。比較宗教學:一個歷史的考察。臺北:桂冠。
-
林志明譯、Jean Baudrillard原著(1997)。物體系。臺北:時報。
-
芮傳明、趙學元譯、Emilè Durkheim原著(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臺北:桂冠。
-
洪淑妍編(2001)。世界宗教博物館導覽手冊。臺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
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
張譽騰譯、G. Ellis Burcaw原著(1997)。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
-
劉安雲譯、Huston Smith原著(1998)。人的宗教。臺北:立緒。
-
顧忠華(1997)。巫術、宗教與科學的「世界圖像」:一個宗教社會學的考察。「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研討會論文
|
被引用次数
|
-
李建緯(2021)。臺灣古物分級制度發展之反思(下)-國有文物暫行分級現況分析。文化資產保存學刊,55,7-27。
-
劉憶諄(2007)。博物館蒐藏。博物館學季刊,21(2),3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