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博物館蒐藏

并列篇名

Review of Museum Collecting Research in Taiwan

DOI

10.6686/MuseQ.200701_21(2).0003

作者

劉憶諄(Yi-Chun Liu)

关键词

蒐藏研究 ; 實務運作 ; 蒐藏實踐 ; 詩意性 ; 政治性 ; 全貌性 ; 比較性 ; collecting research ; collecting operation ; collecting practices ; poetics ; politics ; comprehensive ; comparatively

期刊名称

博物館學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1卷2期(2007 / 01 / 04)

页次

35 - 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以《博物館學季刊》的文章為主軸,歸結將近20年來臺灣有關博物館蒐藏的相關文章,探討臺灣有關博物館蒐藏的研究發展與成果。實際上,從翻譯國外相關專業文章,引介專業概念與相關知識,再進而透過蒐藏工作的認識、摸索,到理解、詮釋,成就一套臺灣的博物館蒐藏工作系統。相關的實務文章將分以蒐藏概念、實務運作、問題意識三大類型說明。蒐藏理論部分,將分以蒐藏論述中詩意性與政治性的取向來談,從蒐藏本質與意義的探討開始,再連結上物件與人的關係後,蒐藏的意涵不斷的將因應博物館自身的運作、社會文化活動、自然環境變異以及相關人為的強制力,而不斷被討論與思考。概括而言,臺灣的蒐藏研究在實務上的經驗討論較多,而論述的辯證較闕如。因此,希望未來能從一個全貌性與比較性的觀點來進行深入的蒐藏研究,結合蒐藏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關連性,建構臺灣蒐藏研究的完整性。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results of research on museum collecting in Taiwan from past articles published in Museology Quarterly. Curators are introduced to professional concepts and systems via foreign-language museology articles. Taiwan's museum workers recognize, search for and finally realize collecting practices to establish Taiwan's collecting practices and systems. Related articl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in subjects: concepts of collecting, collecting operation, and issues related to collecting.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collecting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collecting as poetics and collecting as politics. In other words, these discussions begin from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collecting and the initial essence of collecting, continuing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llectors/collecting workers and objects/collection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of collectors/collecting workers, objects/collections and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ctors/collecting workers and society is dependent on the culture of the society, variation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authoritative power of concerned persons, and so on. The reviewed articles show that among Taiwan's collection research, the trend is toward the discussion of techniques and related experiences, with compar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given to the discussion of collecting practices. This reveals that Taiwan's collecting practices' research lacks comprehensive and comparative viewpoints. Therefore, future efforts in collecting research in Taiwan should focu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chnical theory and collecting discussions to improve collecting systems and to interpret the phenomena of present collecting practices in Taiw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何傅坤(2003)。考古遺址的文化權爭義。博物館學季刊,17(3),53-58。
    連結:
  2. 吳延晃(2006)。災難下的物體系。博物館學季刊,20(2),7-30。
    連結:
  3. 李尚仁(2003)。收藏的帝國:博物館作爲科學研究機構的歷史。博物館學季刊,17(2),37-43。
    連結:
  4. 李麗芳(2002)。建構臺灣文化資産危機管理體系。博物館學季刊,16(4),7-20。
    連結:
  5. 林崇熙(2005)。博物館文物演出的時間辯證:一個文化再生產的考察。博物館學季刊,19(3),7-24。
    連結:
  6. 林絹娟(2002)。談博物館的文物危機救難措施。博物館學季刊,16(4),57-62。
    連結:
  7. 徐雨村(2002)。博物館火災災後應變措施:以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的文物搶救與修復爲例。博物館學季刊,14(4),109-120。
    連結:
  8. 張賽青(2002)。鴻禧美術館的危機管理與應變機制。博物館學季刊,16(4),99-108。
    連結:
  9. 莊岑豐、莊世滋(2002)。博物館災害與應變機制。博物館學季刊,16(4),37-56。
    連結:
  10. 許美蓉(2003)。博物館特展與借展品管理。博物館學季刊,17(1),61-70。
    連結:
  11. 許美蓉(2003)。從管理者的角度談博物館藏品的管理理性化。博物館學季刊,17(3),69-74。
    連結:
  12. 陳振金(2002)。從財務面探討文物典藏機構的危險管理制度。博物館學季刊,16(4),63-78。
    連結:
  13. 陳欽育(2002)。博物館災害防阻述要。博物館學季刊,16(4),21-36。
    連結:
  14. 陳翼漢(2003)。博物館約藏品是誰的?:幾個文物回歸例子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7(3),35-52。
    連結:
  15. 葉貴玉(2002)。臺灣自然史博物館應思考的問題:標本文物的流失。博物館學季刊,16(4),79-88。
    連結:
  16. 雷祖康(2004)。博物館文物展示環境新光源的發展與應用思考。博物館學季刊,18(3),137-144。
    連結:
  17. 廖靜如(2006)。宗教文物蒐藏:神聖與博物館化。博物館學季刊,20(2),67-80。
    連結:
  18. 劉憶諄(2006)。自然史博物館之蒐藏實踐。博物館學季刊,20(2),47-66。
    連結:
  19. 劉憶諄(2005)。博物館蒐藏與性別。博物館學季刊,19(2),15-22。
    連結:
  20. 簡賢文、陳俊青、樓振宇(2002)。以歷史性建築物設置的博物館之防火設計與評估。博物館學季刊,16(4),89-98。
    連結:
  21. Pearce, Susan(1995).Collecting Process. On Collecting.London:Roudedge.
  22. 王士偉譯(1992)。開放的蒐藏室。博物館學季刊,6(1),57-62。
  23. 王永信譯(1989)。博物館的防火安全。博物館學季刊,3(2),53-58。
  24. 王秋美譯(1992)。動手或禁止動手?蒐藏品的分類管理與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季刊,6(1),53-56。
  25. 王淑珍(2000)。由私人收藏到美術館。博物館學季刊,14(3),11-18。
  26. 王嵩山(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稻鄉。
  27. 王嵩山(1993)。臺灣民族學蒐藏之比較研究。博物館學季刊,7(1),75-90。
  28. 王嵩山(2006)。博物館蒐藏的詩意與政治。博物館學季刊,20(2),5-6。
  29. 王嵩山譯(1989)。過去的未來。博物館學季刊,3(1),65-70。
  30. 王維梅譯(1987)。生物收藏:是遺產還是債務?。博物館學季刊,1(4),39-46。
  31. 王瓊秋(2000)。博物館蒐藏品之盤點。博物館學季刊,14(3),53-62。
  32. 何恭算編譯(1991)。拓展博物館蒐藏管理:薩克其萬博物館的蒐藏登錄計畫。博物館學季刊,5(2),51-54。
  33. 何傅坤摘譯(1997)。化石歸檔將不是夢:電腦化保存爲再入土的遺骨回歸科學。博物館學季刊,11(1),77-79。
  34. 何傳坤譯(1996)。博物館、館藏品及生物多樣性調查。博物館學季刊,10(1),71-74。
  35. 呂理政(1991)。博物館藏品及其文化脈絡。博物館學季刊,5(2),61-66。
  36. 李惠文(1998)。博物館收藏品的處置:倫理與實際。博物館學季刊,12(2),11-21。
  37. 李麗芳(2000)。臺灣博物館文物防震防災工作的省思。博物館學季刊,14(4),85-100。
  38. 李麗芳(1993)。歷史博物館之蒐藏政策及其探討。博物館學季刊,7(1),59-68。
  39. 李麗芳(1998)。文化資産(古蹟與文物)保存修護之倫理議題。博物館學季刊,12(2),49-60。
  40. 周文豪(1987)。自然史收藏之電腦化資料庫。博物館學季刊,1(4),25-30。
  41. 周樑鎰(1993)。臺灣省農業試驗所昆蟲標本館的蒐藏政策。博物館學季刊,7(1),101-102。
  42. 宛湄(2000)。織品之收藏保存與展示技術。博物館學季刊,14(4),55-84。
  43. 屈慧麗(2000)。人們為什麼蒐藏?。博物館學季刊,14(4),3-12。
  44. 屈慧麗譯(1990)。登錄員的倫理準則。博物館學季刊,4(4),25-30。
  45. 林明美譯(1991)。人力資源經理:登錄員。博物館學季刊,5(2),11-14。
  46. 林政行譯(1988)。博物館登錄辭彙。博物館學季刊,2(4),73-80。
  47. 林政行譯(1987)。併用微電腦和大型電腦:處理標本資料電腦化之探討。博物館學季刊,1(4),51-56。
  48. 林美齡、李惠文節譯(1993)。曼尼托巴人與自然博物館的蒐藏政策。博物館學季刊,7(1),27-32。
  49. 林瑞瑛(1998)。從藏品註銷談博物館倫理。博物館學季刊,12(2),23-30。
  50. 高慧芬譯(1993)。美術館永久性藏品之徵集。博物館學季刊,7(1),53-58。
  51. 張鈞翔(1996)。博物館標本蒐藏作業。博物館學季刊,10(1),65-70。
  52. 張慧端譯(1991)。博物館遷移時的藏品管理。博物館學季刊,5(2),43-50。
  53. 張譽騰(1993)。生物學收藏品的學術、教育與社會角色。博物館學季刊,7(1),21-26。
  54. 張譽騰譯(1987)。科學中心的收藏功能。博物館學季刊,1(4),15-24。
  55. 張譽騰譯(1996)。後現代/後博物館:當代博物館評論的新走向。博物館學季刊,10(2),3-12。
  56. 莊世滋(2004)。以木質材料作爲展示設備對展品保存之影響。博物館學季刊,18(4),85-96。
  57. 許功明(1993)。法國民族學博物館物質文化研究與蒐藏作業之整合關係(上)。博物館學季刊,7(1),91-100。
  58. 許功明(1993)。法國民族學博物館物質文化研究與蒐藏作業之整合關係(下)。博物館學季刊,7(2),93-106。
  59. 許立如、許美蓉(2000)。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典藏管理組之現況與展望。博物館學季刊,14(4),41-48。
  60. 郭佩宜(2004)。展演「製作」:所羅門群島Langalanga群人的物觀與「貝珠錢製作」展演。博物館學季刊,18(2),7-24。
  61. 陳佳利、林澤豐、林文(2004)。收藏、自我與後現代:兒童與青少年收藏行爲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8(2),47-70。
  62. 陳惠芬譯(1989)。博物館地質蒐藏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3(2),75-82。
  63. 陳惠美譯(1991)。博物館登錄的未來。博物館學季刊,5(2),7-10。
  64. 陳欽育(2000)。國內博物館蒐藏的省思。博物館學季刊,14(3),19-34。
  65. 陳欽育(2000)。索還流失海外中華瑰寶之芻議。博物館學季刊,14(4),13-28。
  66. 陳翼漢(2004)。歷史與文化資產之於「過去」。博物館學季刊,18(2),79-94。
  67. 陸定邦譯(1991)。從寫字板到硬碟:博物館登錄的演進。博物館學季刊,5(2),15-18。
  68. 曾小英(1996)。由博物館符號學民族文物的詮釋。博物館學季刊,10(2),57-64。
  69. 曾肅良(2000)。鑑定技術在文物蒐藏的重要性。博物館學季刊,14(3),41-52。
  70. 程延年譯(1987)。爲明日收藏:瑞典之當代文物收藏計畫。博物館學季刊,1(1),3-8。
  71. 程延年譯(1987)。博物館與收藏。博物館學季刊,1(4),3-14。
  72. 黃光男(1993)。試論國內現代美術的典藏原則。博物館學季刊,7(1),33-38。
  73. 黃旭譯(1993)。談全國性蒐藏:以國立蘇格蘭博物館爲例。博物館學刊,7(1),69-74。
  74. 黃坤煒編譯(1991)。博物館物品的押送、運輸與包裝。博物館學刊,5(2),39-42。
  75. 黃義雄(1991)。生物標本資料登錄電腦化面臨的問題。博物館學季刊,5(2),19-22。
  76. 黃義雄譯(1993)。展品之維護。博物館學季刊,7(3),65-66。
  77. 楊宗愈(1998)。植物採集與保育。博物館學季刊,12(2),99-104。
  78. 楊新芳譯(1989)。博物館電腦化作業。博物館學季刊,3(1),53-58。
  79. 楊新芳譯(1987)。蒐藏作業電腦化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2),35-40。
  80. 葉貴玉(2000)。從媒體事件探討臺灣博物館的蒐藏問題。博物館學季刊,14(3),35-40。
  81. 葉貴玉(2004)。看得見的蒐藏:不只要讓觀眾看見。博物館學季刊,18(2),71-78。
  82. 葉貴玉(1991)。博物館蒐藏管理的中樞。博物館學季刊,5(2),3-6。
  83. 葉貴玉(1993)。自然史博物館蒐藏政策之擬定: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爲例。博物館學季刊,7(1),3-20。
  84. 葉貴玉譯(1991)。博物館的登錄方法:館藏文物之儲存與管理。博物館學季刊,5(2),23-38。
  85. 葉貴玉譯(1987)。預爲將來之收藏作準備。博物館學季刊,1(1),9-16。
  86. 葉貴玉譯(1987)。博物館收藏的環境監控。博物館學季刊,1(4),47-50。
  87. 葉貴玉譯(1987)。蒐藏與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2),31-34。
  88. 廖紫均(1998)。人類學蒐藏經理的從業倫理。博物館學季刊,12(2),85-90。
  89. 漢寶德(1993)。蒐藏何以需要政策。博物館學季刊,7(1),1-2。
  90. 漢寶德(1991)。登錄員角色的瞻望。博物館學季刊,5(2),1-2。
  91. 漢寶德(1987)。收藏是人性。博物館學季刊,1(4),1-2。
  92. 劉和義譯(1989)。博物館環境。博物館學季刊,3(3),59-64。
  93. 劉和義譯(1989)。有害生物的整體控制:博物館環境計畫之一。博物館學季刊,3(2),51-54。
  94. 劉和義譯(1987)。利用微電腦做博物館標本之登錄。博物館學季刊,1(4),57-60。
  95. 劉和義譯(1987)。利用微電腦做收藏用標籤。博物館學季刊,1(4),61-64。
  96. 劉坤富(1993)。臺灣省立美術館的典藏範圍與實施策略。博物館學季刊,7(1),39-52。
  97. 劉婉珍(2000)。博物館蒐藏的意義與影響。博物館學季刊,14(3),3-10。
  98. 劉德祥(2004)。從VASA戰艦劣質化談海底木質考古遺骸的保存。博物館學季刊,18(2),39-46。
  99. 劉憶諄(2004)。文化全球化與國家博物館的自然史蒐藏。博物館學季刊,18(4),59-64。
  100. 鄭惠英(1997)。遺骸暨文物歸還原主行動。博物館學季刊,11(1),71-75。
  101. 鄭惠英(1993)。藏品之維護。博物館學季刊,7(1),103-104。
  102. 鄭惠英(1992)。博物館蒐藏庫的規劃。博物館學季刊,6(3),99-104。
  103. 鄭惠英(1991)。美國歷史博物館標本登錄檔案管理。博物館學季刊,5(2),55-60。
  104. 鄭惠英(1992)。博物館與蒐藏。博物館學季刊,10(2),65-73。
  105. 鄭惠英譯(1987)。文物及其背景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2),41-44。
  106. 鄭惠英譯(1987)。十二座博物館的收藏需求。博物館學季刊,1(4),31-38。
  107. 駱英豐、鍾瑜平(2000)。博物館與資訊科技之一。博物館學季刊,14(4),49-54。
  108. 薛平海譯(1988)。博物館蒐藏管理政策之指導原則。博物館學季刊,2(4),69-72。
  109. 顏重威(2000)。淺談鳥獸標本的蒐藏倫理。博物館學季刊,14,63-66。
  110. 顏重威譯(1989)。維護與蒐藏管理:整合或分離。博物館學季刊,3(1),59-64。
  111. 蘇麗英譯(1998)。博物館與複製品:是一種倫理問題?。博物館學季刊,12(2),61-66。
被引用次数
  1. 顧潔修、顧潔光(2009)。博物館人向前行:臺博館人的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科技博物,13(4),17-36。
  2. 張莉慧(2014)。博物館學期刊文獻分析—以《博物館學季刊》與《科技博物》兩種期刊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8(1),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