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博物館中的文學風景-臺灣文學博物館的發展脈絡與展示內涵之研究

并列篇名

Literature Landscape in the Museum: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Museums in Taiwan and Its Significance

DOI

10.6686/MuseQ.201101_25(1).0003

作者

陳佳利(Chia-Li Chen)

关键词

展示文學 ; 臺灣文學博物館發展 ; 作家故居 ; 臺灣文學意識 ; display literature ;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museums in Taiwan ; writer's house museum ; consciousness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期刊名称

博物館學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5卷1期(2011 / 01 / 01)

页次

39 - 6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年來臺灣的文學博物館蓬勃發展,其發展趨勢從單一作家紀念館,到晚近以國家或地方為名的綜合文學館,性質也從私人紀念逐漸轉變為集體文學意識之展現。文學博物館的興起,提供觀眾在美術館之外,另外一個涵泳藝術與領略文化的重要場域。是怎樣的社會文化脈絡,孕育著臺灣文學博物館的蓬勃發展?而它們又具有什麼樣的發展理念、類型與展示內涵?文學博物館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作家故居紀念館、作家主題博物館、文學作品博物館、綜合文學博物館,而臺灣文學博物館的發展,則以保留名人生前風範、展現臺灣文學意識、發展社區營造與地方觀光、建構國家及地方文學史為發展動力。其展示內容,除了透過文獻與手稿,來勾勒並展現作家創作的精神與時代氛圍外,也運用各種模擬文物與影音資料,重建、營造文學作品的想像世界。其中,作家書房與手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其被視為創作的源起與靈光的再現。本研究以文獻、實地訪查與訪談,探討臺灣文學博物館發展的脈絡、類型與設館理念,並以國內外文學博物館展示為例,深入分析文學博物館之展示內容及意涵。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museums in Taiwan has grown rapidly. This development has shifted from museums to commemorate individual writers to local and national literature museums. The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ersonal memorials to displays of collectiv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addition, literature museums provide visitors with another site for art and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In what social context are literature museums developing in Taiwan? What are their development concepts, types and meanings? Drawing from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xamples of literature museums, four types of literature museums are distinguished: the writer's house museum, the writer's literature museum, the literary work museum, and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museum. Exhibitions not only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spirit of writers and their life through documents and manuscripts, but also aim to recreate the imaginary world of literature. Among all of the exhibits, the writer's study room is regarded as the origin of creation and th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context, ideas and types of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museums in Taiwan, and illustrates the meanings of literature exhibition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ieldwork and interviews, shedding light on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museum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蔡振家、陳佳利、李捷葳(2010)。博物館中的文學聲景:試析聲音元素在文學展示中的角色與功能。博物館學季刊,24(1),93-113。
    連結:
  2. ICLM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Literary Museums), 2010. http://icom.museum/whowe-are/the-committees/international-committees/international-committee/internationalcommittee-for-literary-museums.html. (瀏覽日期:2010/01/18)
  3. 林語堂故居,2008。導覽簡介。臺北:林語堂故居。
  4. Anderson, B.(1993).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London:Verso Books.
  5. Ben-Amos, Dan(Ed.),Weissberg, Lillane(Ed.)(1999).Cultural Mem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Detroit: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6. Benjamin, W.、許綺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北:臺灣攝影工作室。
  7. Dent, T.、龔永慧譯(2009)。物質文化。臺北:國立編譯館。
  8. Dudley, Sandra H.(ed.)(2010).Museum Materiality: Objects,Engagements, Interpretations.London:Routledge.
  9. Watt, I.,Carnochan, W. B.(2001).The Rise of the Novel: Studies in Defoe, Richardson and Fielding.London:The Hogarth Press Ltd..
  10. 丁文玲(2007)。走過遙迢長路之後:國家臺灣文學館的籌設過程。文訊,258,53-59。
  11. 王嵩山(2005)。想像與知識的道路。臺北:稻鄉出版社。
  12. 王德威(1998)。國族論述與鄉土修辭: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
  13. 吳欣怡(2003)。不斷前行:專訪國立臺灣文學館首任館長林瑞明。文化視窗,56,32-35。
  14. 吳麗珠(2005)。走訪俄羅斯文學博物館。臺灣文學館通訊,9,30-43。
  15. 呂興昌(2005)。嵌在鉛字牆裡的奧秘:「臺灣文學的發展常設主題展」紙上導覽之一。臺灣文學館通訊,9,44-47。
  16. 宋淑玉(2006)。臺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述論。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學科學版),4(2),78-82。
  17. 李翠瑩(2003)。文學發聲的所在:專訪陳郁秀主委談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化視窗,56,28-31。
  18. 林佩蓉(2009)。在文學與博物館之間:走一條互相扶持的路。臺灣文學館通訊,25,64-67。
  19. 邱華苓(2006)。追索與還原:林語堂提倡幽默文學的背景因素。育達學院學報,11,1-21。
  20. 胡筑珺(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
  21. 秦雅如(2004)。愛戀京都一千年進入《源氏物語》宇治十帖的情慾世界。行遍天下,153,80-83。
  22. 耿詩婷(2010)。文學館-李榮春文學館:訴說鄉土情家鄉事。書香遠傳,86,36-39。
  23. 張惠絹(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研究所。
  24. 許美雲(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25. 許美雲(2002)。名人紀念館的特質與功能。歷史文物,113,82-90。
  26. 陳文瀾(2003)。臺灣文學史科的新家:臺灣文學館。歷史月刊,189,14-18。
  27. 陳南宏(2004)。當種子落地:訪賴悅顏談賴和文教基金會之運作。臺灣文學館通訊,6,38-41。
  28. 彭瑞金(2007)。是臺灣文學的家,不是作家的窩。文訊,258,76-77。
  29. 紫式部、蔡渭渠編譯(2006)。源氏物語圖典。臺北:八方出版社。
  30. 楊宜晨(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31. 楊意(2007)。壓不扁的玫瑰花:楊逵文學紀念館。新臺風,9,74-78。
  32. 楊照(2007)。為甚麼會有鄉土文學論戰: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解釋。思想,6,70-86。
  33. 葉勻婷(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34. 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
  35. 蕭阿勤(2000)。民族主義與臺灣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臺灣史研究,6(2),77-138。
  36. 蘇淑雯(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蔡振家、陳佳利、杜薇(2017)。文學主題音樂對於博物館參觀經驗之影響─以賴和紀念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31(3),5-29。
  2. 洪鵬程(2020)。走讀「臺中文學館」-文學博物館的後殖民敘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34(2),1-12。
  3. 李思薇(2022)。臺灣博物館系統計畫的景觀製造。博物館學季刊,36(4),71-97。
  4. 姚明俐(2018)。博物館中的國族想像-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的國族文學論述。博物館學季刊,3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