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詔安客的自我描繪與建構──詔安客家文化生態博物館的萌生與實踐

并列篇名

A Self-portrait of Zhao'an Hakka: The Emergence and Practices of the Zhao'an Hakka Eco-Museum

DOI

10.6686/MuseQ.201210_26(4).0010

作者

黃衍明(Yen-Ming Huang)

关键词

詔安客 ; 客家 ; 認同 ; 生態博物館 ; Zhao'an Hakka ; Hakka ; Identity ; Eco-museum

期刊名称

博物館學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6卷4期(2012 / 10 / 01)

页次

167 - 18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詔安客是臺灣客家族群中最不為人知的一群。目前臺灣的詔安客家人多集中在雲林。因長久生存在福佬族群間,故受到嚴重的排擠與同化,因此詔安客長久隱瞞身份,多數便遺忘了客家身份,流失詔安客語,出現嚴重的「內部認同」問題;加上詔安客語與為數較多的粵系客家使用不同的客語、不同的生活文化,常被主流客家族群有意或無意的忽視,因此詔安客一直有嚴重的「外部認同」問題。詔安客為爭取外部認同與凝聚內部共識,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後,便著手爭取設立「詔安客家文物館」。然因規劃過程一波三折,因此便引用生態博物館觀念,將工作主軸轉換到「詔安客家文化生態博物館」之上。理論上,實體博物館是「異質的」、「疏離的」文化場景,但對詔安客而言,反而是「真實的」、「有向心力的」認同象徵;反之,生態博物館在學理上是「真實的」、「實踐的」文化場景,反而成為詔安客難以理解的抽象構圖。由實體博物館轉換至生態博物館之間,便出現許多複雜而矛盾的情結。本文介紹臺灣詔安客的背景與認同問題,並說明籌建詔安客家園區自實體博物館到生態博物館的發展過程。本文主要探討生態博物館的理念在雲林詔安客地區的實踐過程,如何將想像模糊、內容空泛的概念藉由一連串微小但具體的實踐行動來逐步顯像。讓去中心化的詔安客生態博物館成為詔安客的集體拼貼,使其成為集體詮釋詔安客家、實踐詔安客認同的過程。

英文摘要

The Zhao'an Hakka people are concentrated in Yunlin County. They have lived in an area in which the Hoklo people are dominant, and have suffered discrimination. As a result, many Zhao'an Hakka have intentionally hid their identity and the Zhao'an Hakka dialect has gradually disappeared. The dialect and living style of the Zhao'an Hakka are fair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antonese Hakka ethnic groups, which compose the majority of the Taiwan Hakka. Therefore, the Zhao'an Hakka have been intentionally and unintentionally neglected by the major Hakka groups. To establish their Hakka identity, the Zhao'an Hakka have been eager to build a "Zhao'an Hakka Museum" since the Council for Hakka Affairs, Executive Yuan was established. However, many difficulties have been encountered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idea of an eco-museum, the focus has shif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hao'an Hakka Eco-museum". 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o introduce the Zhao'an Hakka and their problems of identity, as well as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the Zhao'an Hakka Park, including its transformation from a physical museum into an eco-museum.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how the concept of eco-museum is applied through a series of small projects in the Zhao'an Hakka area in Yunlin County, and scrutinizes how the decentralized Zhao'an Hakka Ecomuseum has become a collective work of the Zhao'an Hakka people, as well as a process for interpret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Zhao'an Hakka identi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吳中杰,2004。臺灣福佬客與客家人之分布研究,2004臺灣福佬客座談會參考資料,頁:10-45。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 李坤錦,2006。臺灣詔安客家概論國語稿,哈客網路學院。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3. 池永歆(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4. 吳中杰(1999)。臺灣漳州客的分布與文化特色。客家文化研究通訊,2,74-93。
  5. 吳中杰(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6. 李坤錦(1998)。詔安客家人在臺灣的開墾與分布。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創刊號,85-90。
  7. 李嫦薇(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8. 林佩樺(2010)。太麻里地區客家源流初探。第十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中壢:
  9. 林浩、秦隆(1999)。詔安縣志。北京:方誌出版社。
  10. 施諭靜(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
  11. 韋煙灶(2010)。雲林縣崙背地區族群與語言分布的空間關係之探討。臺灣語言文化分布與族群遷徙工作坊,臺中:
  12. 許瑛玳(2011)。雲林詔安客之文化意涵探討。第七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3. 陳秀琪(2002)。崙背詔安客家話的音韻特點。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
  14. 黃衍明(2008)。97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專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97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專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15. 黃衍明(2007)。雲林好客:詔安客家文化園區先期基礎調查案。雲林:雲林縣政府。
  16. 黃衍明(2010)。99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專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99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專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17. 顏尚文(2003)。嘉義縣客家族群調查。嘉義:嘉義縣文化局。
  18. 羅肇錦、古國順編(2005)。臺灣客語概論。臺北:五南書局。
  19. 蘇明修、黃衍明(2009)。98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專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98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專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被引用次数
  1. 黃衍明(2020)。由土樓與祠堂檢視中國福建省詔安縣客家聚落的發展進程。建築學報,113,11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