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博物館實踐促進少數群體文化權利的理論與想像

并列篇名

Theory and Vis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Minority Group Cultural Rights by Museums

DOI

10.6686/MuseQ.201307_27(3).0002

作者

林頌恩(Sung-En Lin)

关键词

博物館 ; 原住民 ; 新移民 ; 文化權 ; 少數群體權利 ; museum ; indigenous people ; new immigrants ; cultural rights ; minority group rights

期刊名称

博物館學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7卷3期(2013 / 07 / 01)

页次

29 - 47+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當文化權利作為一種普遍且應有的人權,則自視應為全民創造通達可及性的博物館,如何促進少數群體在博物館場域實踐其文化權利?本文主要從Will Kymlicka、Iris Marion Young 等人探討少數群體權利、社群差異理論,以檢視博物館從事提昇少數群體權利的正當性。本文主要就國內博物館體制與現象進行觀察與討論,並就教於幾位較常接觸博物館的原住民族人、新移民人士,從他們與博物館、公部門互動經驗所產生使用及參與博物館的想像與期待,提出對博物館界就文化權利面發展少數群體權利的挑戰。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博物館界對於促進少數群體使用博物館,甚至是進而改變博物館行事結構的可能性,還有很大的嘗試空間。轉化Kymlicka 就少數群體所提出的群體差異權利觀念,則博物館可促進培養原住民人才並與部落組織合作,以強化原住民自治權之促進;而多元族裔權的理念,可促進博物館重新思考如何以新方式促進新移民團體表達其文化特性與驕傲;Kymlicka 的特別代表權亦與Young 所提以差異作為群體溝通基礎而力倡群體代表權有相似之處,共同點都在於希望在各種決策過程與機制裡,確保少數群體的發聲及參與權利。Young 所提權益與機會的配置關係,以及顯示不正義所帶來的壓迫等概念,都可以促使博物館界工作者以更具創發性且符合少數群體權益的方向去進行變革。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how museums, which are devoted to creating an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important issues, promote and implement cultural rights of minority groups. The author mainly follows the work of Will Kymlicka and Iris Marion Young to discuss the rights of minority groups and group differentiation theories. In addition to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everal indigenous people and new immigrants with museum collaborative experience were interviewed. Through their contact and interactions with museums and/or public agencies, expectations of users and participating museums are proposed. These can serve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museums facing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motion of minority rights in their pursuit of the elevation of cultural righ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among museums in Taiwan,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many areas from the promotion of the use of museums by minority groups to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ing museum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Based on Kymlicka's concepts of group differentiation and rights, museums should cultivate indigenous talent and cooperate with indigenous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indigenous self-government rights. From the concept of poly-ethnic rights, museum administrators should develop methods to allow new immigrant groups to express thei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ide. Kymlicka's special representation rights and Young's use of differentiation to establish a foundation for communication among groups have as their commonality the expectation that policies, processes and systems will be put into place that protect the voice and participatory rights of minority group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proposed by Young reveal the oppression and other consequences brought about by injustice and provide museum workers with a direction to implement reforms that comply with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nority group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王俐容(2006)。文化公民權的建構:文化政策的發展與公民權的落實。公共行政學報,20,129-159。
    連結:
  2. 林頌恩(2012)。召喚、穿透、協商、共生:從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的發展探討文物館與部落的結合。博物館學季刊,26(4),41-64。
    連結:
  3. 盧梅芬(2012)。從殖民同化到多元尊重的新國族論述探討國家級博物館、國家敘述與原住民的關係。博物館學季刊,26(3),111-131。
    連結:
  4. 第三屆文化小尖兵學員,2011a。來卑南文化公園,展現我的解說實力!―第三屆文化小尖兵解說培訓心得(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發現》電子報,第211期。http://beta.nmp.gov.tw/enews/no211/page_03.html(瀏覽日期:2012/08/29)。
  5. 司法院大法官,相關法規,中華民國憲法。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7_2.asp?lawno=45(瀏覽日期:2012/08/07)。
  6. 第三屆文化小尖兵學員,2011b。來卑南文化公園,展現我的解說實力!―第三屆文化小尖兵解說培訓心得(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發現》電子報,第212期。http://beta.nmp.gov.tw/enews/no212/page_03.html(瀏覽日期:2012/08/29)。
  7. 鐘聖雄,2012。有抗議有保庇?立法院臨時會避開爭議法案。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pnn.pts.org.tw/main/2012/01/20/%E6%9C%89%E6%8A%97%E8%AD%B0%E6%9C%89%E4%BF%9D%E5%BA%87%EF%BC%9F%E7%AB%8B%E6%B3%95%E9%99%A2%E8%87%A8%E6%99%82%E6%9C%83%E9%81%BF%E9%96%8B%E7%88%AD%E8%AD%B0%E6%B3%95%E6%A1%88/(瀏覽日期:2013/06/04)。
  8. 許育典,2012。文化公民權‧這回真的?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9. 內政部,2013a。內政部統計月報現住原住民人口數。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瀏覽日期:2013/05/25)。
  10. 林頌恩,2010。小老編部落文史書製作秘辛記事,與白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發現》電子報,第172期。http://beta.nmp.gov.tw/enews/no172/page_02.html(瀏覽日期:2012/09/03)。
  11. 內政部,2013b。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縣市外籍數與大陸配偶人數。http://www.ris.gov.tw/zh_TW/346(瀏覽日期:2013/05/25)。
  12. 文化部,最新公告,「博物館事業推展補助」受理申請。http://www.moc.gov.tw/notice.do?method=findById&id=1222766686313(瀏覽日期:2012/10/20)。
  13. 呂淑姮,2013。自治法爭議多.學者:有名無實,立報。http://www.lihpao.com/? action-viewnews-itemid-126808(瀏覽日期:2013/06/04)。
  14. 原住民族電視臺,2012。原視新聞,因應部落高齡化,臺東縣社福研習。http://web.pts.org.tw/titv/news/news_info.php?UID=43279(瀏覽日期:2012/10/27)。
  15. 施正峰,2011。原住民族自治的理念與實務。報告於「100年度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說明會暨太魯閣族自治成立宣誓連署活動」,花蓮:太魯閣族自治籌備會,2011/4/8。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politics%20observation/newspaper/ 20110408.html(瀏覽日期:2013/06/08)。
  16. 陳文山/angusan,2010。記憶編織與拼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發現》電子報,第172期。http://beta.nmp.gov.tw/enews/no172/page_03.html(瀏覽日期:2012/09/03)。
  17.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官網,博物館定義。http://icom.museum/the-vision/museum-definition/(瀏覽日期:2012/08/07)
  18. Kymlicka, W.(1995).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 Marstine, J.(Ed.)(2008).New Museum Theory and Practice.John Wiley and Sons Ltd..
  20. tepiq, sakinu(2008)。臺南神學院牧範學博士班。
  21. Young, I. M.(1990).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2. 尤芷鏞(2010)。地方博物館時代(一)蘭陽博物館元年研討會專題報導專題四:地方與社群的博物館想像―博物館與地方社群的新關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博聞通訊,5
  23. 王俊凱(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24. 王嵩山編(2011)。博物館展示的景觀。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25. 吳佰祿(2011)。「當奇美遇到臺博」特展策展面向:博物館人的期待與焦慮。臺灣博物季刊,30(2),20-27。
  26. 吳明季(2011)。物的力量:從奇美文物回奇美到恢復失傳祭典儀式。臺灣博物季刊,30(2),14-19。
  27. 吳叡人譯、Anderson, B.(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8. 呂孟璠(2011)。文物返鄉與部落詮釋:「驚見泰雅古文物:重現大同」特展籌備之我見。臺灣博物季刊,30(2),28-35。
  29. 李子寧(2011)。再訪‧「接觸地帶」:記奇美原住民文物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奇美文物回奇美」特展。臺灣博物季刊,30(2),4-13。
  30. 林火旺(1998)。公民身分:認同和差異。多元主義
  31. 林詠能編(2011)。21世紀博物館的價值與使命。臺北:華騰全球數位文化。
  32. 林頌恩(2012)。從去殖民角度看博物館與原住民社群合作知識生產之道:以白鷺部落文史書製作為例。博物館與文化,4,31-68。
  33. 施正鋒(2005)。臺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臺中: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34. 施正鋒(2001)。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臺北:前衛出版社。
  35. 徐純譯、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2005)。經營公民權的參與:博物館的挑戰。臺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36. 馬田(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所。
  37. 高德義編(2003)。臺灣原住民族自治研討會論文集
  38. 國立中央大學(2010)。,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39. 郭瑞坤(2010)。我們可以從新移民學到什麼?博物館面對新移民的新課題。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簡訊,53,13-16。
  40. 陳其南(2006)。國族主義到文化公民:臺灣文化政策初探2004-2005。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41. 陳其南、劉正輝(2005)。文化公民權之理念與實踐。國家政策季刊,4(3),77-88。
  42. 劉新圓(2005)。國政研究報告國政研究報告,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43. 蔡源林譯、Said, E.(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4. 鄭義愷譯、Appadurai, A.(2009)。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臺北:群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賴憬霖,張正霖(2023)。機構展示、族群敘事與文化公民權實踐:以《承蒙客家:臺灣客家文化館常設展》為分析對象。聯大學報,20(2),39-68。
  2. 盧梅芬(2018)。殖民接觸史公共化的限制-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與南島文化園區的倡設轉折與論述。博物館學季刊,32(2),5-35。
  3. 謝百淇,李偉廷(2019)。科學學習生態系統的資源流通性與社會包容性。科學教育學刊,27(1),49-72。
  4. 楊政賢(2017)。國家論述、文化政治與福利殖民-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權的法規現況與發展困境。臺灣國際法季刊,14(3),89-118。
  5. 鄭邦彥(2015)。在臺灣博物館兼容新住民—近期實踐與反思。博物館學季刊,29(3),1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