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轉譯插畫及漫畫於展覽之應用初探-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常設展更新為例

并列篇名

Application of Illustrations and Comics to Exhibi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Renewal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s "Our Land Our People: The Story of Taiwan" Permanent Exhibition

DOI

10.6686/MuseQ.202310_37(4).0003

作者

余孟璇(Meng-Hsuan Yu)

关键词

展示設計 ; 轉譯 ; 插畫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常設展 ; exhibition design ; interpretation ; illustration ;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 permanent exhibition

期刊名称

博物館學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37卷4期(2023 / 10 / 01)

页次

55 - 75+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博物館的展示場域為一多概念交會共同存在的空間,展示語彙及展示設計與觀眾的互動,如何傳遞知識及概念,是各方討論觀察的核心;而在展示技術上如何將欲傳達之理念,以不同語彙轉譯,並進行展示設計規劃?除了最新興的多媒體互動類型技術外,歷史類博物館的傳統靜態展示中,較少有插畫及漫畫類型的展示轉譯規劃。本研究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更新為研究場域,聚焦於場域內的「概念導向」陳設如何使得展示轉譯成為關注的核心,進而發展出「趣味轉化」此一展示軸線,在此軸線下以插圖、四格漫畫繪製等進行規劃與設計語彙溝通。以實際規劃執行的樣貌做為出發點,期能呈現背後轉譯之細節操作與困難,並分享從規劃理論至實踐之過程,做為各方未來進行展示轉譯之參考。

英文摘要

In museum exhibition spaces, multiple concepts intersect and coexist. The core of discussions and observations lies in how exhibition vocabulary and design, as well as interactions with the audience, convey knowledge and concepts. While modern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traditional history museums have rarely utilized illustrations or comics in their static display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renewal of a permanent exhibition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to explore how a concept-oriented approach in an exhibition space leads to interpretation as the central focus. The aims included development of a more engaging exhibition and planning and design vocabulary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illustrations and comics. By sha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actical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exhibition, we hope to shed light on the challenges and details of translating ideas into visually appealing display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theoretical planning and practical execution of future exhibi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王嵩山(2007)。揭露的與隱藏的:臺灣博物館展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博物館學季刊,21(3),5-37。
    連結:
  2. 江明珊(2022)。十年樹木.舊幹新枝: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更新的觀點與策略。博物館學季刊,36(2),35-72。
    連結:
  3. 浦莉安(2021)。博物館新媒體藝術之展示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檔案,20(2),104-113。
    連結:
  4. 張崇山(2002)。博物館展示更新的迷思與省思。科技博物,6(5),4-13。
    連結:
  5. 陳明祥(2022)。平面類展品與觀眾互動之展示手法及案例分析: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 120 週年特展」及「地圖很有事:地圖的臺灣史特展」為例。設計學研究,25(1),105-127。
    連結:
  6. 陳玫岑,張美珍(2007)。科學展示中的漫畫印象。科技博物,11(1&2),31-45。
    連結:
  7. 楊中信(2023)。當名畫遇見毒品特展展示設計之探討。博物館學季刊,37(1),89-103。
    連結:
  8. 楊翎,李作婷,廖紫均,劉憶諄(2020)。地方性食物展演建構策略:以「好好吃:臺灣飲食文化特展」為例。博物館學季刊,34(1),87-115。
    連結:
  9. 盧昭蓉,陳玫岑,麥綉婉(2018)。四格漫畫運用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之「夢想號」展示設計。科技博物,22(4),43-72。
    連結:
  10. Kavanagh, G.(1990).History Curatorship.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1. Lavine, S.(Ed.),Karp, I.(Ed.)(1991).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useum Display.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2. 王雅璇(2022)。我們所見、所想與所望:博物館定義之擴展與新局。臺灣博物季刊,41(4),6-13。
  13. 王嵩山(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稻鄉出版社.
  14. 王嵩山(2015).博物館、思想與社會行動.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 江明珊(2008)。歷史展示如何展示歷史?以香港歷史博物館、江戶東京博物館及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常設展為例。臺灣博物季刊,27(4),88-95。
  16. 吳佳霓(2017)。來自四方:近代臺灣移民的故事特展」策展歷程札記。歷史臺灣,14,167-194。
  17. 李金賢(2022)。在國立臺灣博物館「浮生臺灣」常設展中製作歷史。臺灣博物季刊,154,62-77。
  18. 周宜穎(2018)。博物館中的音聲史料與歷史展示:以臺史博「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為例。歷史臺灣,15,5-35。
  19. 陳佳利(2001)。輕鬆閱讀:談歷史博物館展示設計。博物館學季刊,15(1),75-80。
  20. 陳怡宏,陳涵郁(2020)。Watch Taiwan 觀.臺灣,44
  21. 陳懷澄,許雪姬(編註)(2018).陳懷澄先生日記.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2. 趙小菁(2017)。靜態展示中觀眾互動經驗初探:以「大家的博物館:2011-2015 館藏受贈選要特展」為例。歷史臺灣,13,147-168。
  23. 謝仕淵,2021.5.26。專業治理:博物館架構與技術整合—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三),博物之島,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ColumnDetail/da-ba80c1-aba2-4ff1-8243-254598fd4574。
  24. 謝仕淵,2021.5.19。面對當代與指向未來的歷史博物館: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一),博物之島,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ColumnDetail/3700dd0a-81c6-4fad-96d3-f0c8ecc1d95b。
  25. 謝仕淵,2021.5.21。博物館展示製作的新觀點: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二),博物之島,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ColumnDetail/21e5fe9c- 87fb-47a1-8e02-7b0b524c73e1。
被引用次数
  1. (2024)。多媒體於常設展之設計、轉譯──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為例。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77(3),3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