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相互支撐生命的專業:婦女實務工作者的反思

并列篇名

A profession for mutual support in life: women service providers' self-reflection

DOI

10.6690/JSWPR.2014.1.3

作者

卓春嫻;張仁萍;賴誠斌

关键词

生命敍說 ; 自我反思 ; 婦女實務工作者 ; 婦女教育 ; life narrative ; self-reflection ; women service provider ; women's education

期刊名称

社會工作實務與研究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14 / 12 / 01)

页次

47+49+51 - 6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高雄市社區婦女大學以「培力」(empower)、「增能」(empowerment)做為推展婦女教育的核心價值,希冀培力婦女成為在地社區公共事務的推手。在此教育實踐的路途中,生命敘說的介入,促使婦女工作者產生了不同以往的學習經驗與生命動能。本文即以兩位主責婦女工作者在生命敘說的學習與反思為主,試圖捕捉其婦女培力工作,從扶植社區工作人力的社工專業,轉移到以關照婦女生命處境而產生互相支持力量的專業努力,以及在這樣的移動中所產生的專業動能。

英文摘要

Kaohsiung City Women's University aims to empower women to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public affairs in local communities by promoting the core values of women's education through 'empowerment'. On the road to putting this education into practice, intervention in the form of life narrative enables social workers to hav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life momentum unlike befo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apture the transition of practices towards women's empowerment from professional women service providing to professional efforts that focus on caring for women's situations in life and enabling the power of mutual support as well as the professional momentum in this movement mainly based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and reflections on life narratives shared by women service provider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林萬億(2002)。台灣的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台大社會工作學刊,6,35-88。
    連結:
  2. Goodson, I. F.,Gill, S.(2011).Narrative pedagogy: Life history and learning.New York:Peter Lang.
  3. 丁興祥譯、張慈宜譯、曾寶瑩譯、Smith, Jonathan A.(2006)。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台北:遠流。
  4. 王雅各(1990)。性屬關係-性別與文化、再現(下)。台北:心理。
  5. 王增勇、黃盈豪、賴誠斌(2011)。高雄市政府社會局2010 年委託研究高雄市政府社會局2010 年委託研究,高雄市: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6. 余德慧(2002)。追索敘說自我的主體〔評論〕。應用心理研究,16,214-217。
  7. 呂玉瑕(1982)。現代婦女之角色態度的價值延伸現象。思與言,20(2),135-150。
  8. 宋文里(2002)。敘事與意識:另一個對話的位置。應用心理研究,16,157-185。
  9. 卓春嫻(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所。
  10. 卓春嫻、張仁萍(2014)。高雄市社區婦女大學的生命學習~三個女人的故事。2014年第二屆南台灣社會工作實務研討會,高雄市:
  11. 易之新譯、Freedman, Jill(2000)。敍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故事。台北:張老師文化。
  12.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13. 張益英(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14. 張婉如(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15. 陳慧敏(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
  16. 游美惠(2002)。增能/增權/培力/彰權益能/權力增長。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98-101。
  17. 劉宏鈺、吳明儒(2005)。女性觀點的社區婦女學習—以嘉義縣「女人四季」系列講座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9,459-474。
  18. 蔡美玲譯、Belenky、Clinchy、Goldberger、Tarule(1995)。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台北:遠流出版。
  19. 鄭佩芬、劉曉春(2013)。成為流離者的此岸:台灣女性社工對東南亞裔女性外籍配偶的助人經驗敘說。「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社會福利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
  20. 魏文君(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