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朴子溪圍潭溼地復育工程對景觀生態之影響

并列篇名

The Effect of Restor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eitan Wetland on Landscape Ecology

DOI

10.6950/JL.201009.0001

作者

陳本源(Pen-Yuan Chen);黃耀祿(Yao-Lu Huang);蘇細煌(Si-Huang Su);陳亮元(Liang-Yuan Chen)

关键词

濕地 ; 景觀生態 ; 生態工程 ; 棲地復育 ; wetland ; landscape ecology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 habitat restoration

期刊名称

造園景觀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6卷3期(2010 / 09 / 01)

页次

1 - 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嘉義縣朴子溪圍潭濕地於民國94年9月1日至95年8月31日,進行環境景觀生態棲地之復育工作,此生態工程包含堤防綠化美化、濕地整建、蚵殼賞鳥步道的建置。目的是希望藉由改變濕地內部水道,讓水流流經更多地區,擴展濕地面積,增加底棲生物,吸引候鳥來此棲息,以期恢復以往的盛況。而蚵殼步道建置,可讓民眾更容易親近觀察濕地生態。本文之主要目的在研究溼地的動植物資源、生態系關係、及生態工程過程中對濕地生態的影響,包括植物、鳥類、魚類及甲殼類棲地環境及數量的變化。我們以嘉義縣朴子溪圍潭溼地為對象,透過長期的資料蒐集及田野生態環境監測,研究該濕地在景觀工程前、中、後期的生態變化。研究結果顯示,植物種類共30科89種,溼地內以茳茳鹹草、巴拉草、蘆葦、象草、空心菜為主要植物。發現鳥種共18科41種如綠頭鴨、琵嘴鴨、高蹺鴴及埃及聖環。圍潭濕地的水源來自朴子溪,其中魚的種類與朴子溪息息相關,調查結果有八種魚類及八種招潮蟹,濕地內泥灘地上到處可見彈塗魚及招潮蟹出沒,可見本區生態資源異常豐富,是個很有潛力的濕地棲息環境。研究亦指出景觀生態結構中,不同植群區塊與面積大小,會影響棲息鳥類種數的多寡,而生態棲地復育工程的進行對濕地景觀生態有明顯的衝擊。

英文摘要

The Weitan Wetland in Puzi Stream, Chiayi County, had been conducted with the restoration work of landscape ecology from September 1, 2005 to August 31, 2006. The work consists of greening along embankments, reconstruction of the wetland,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ird-watching path made of oyster shells. This new construction work is aimed to make water flow into more areas by changing internal water course of wetland, to increase underwater creatures and migratory birds by expanding the wetland area,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observe wetland ecology by building the oyster shell path.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nstruction on wetland ecology such as the quantity and species change of birds, the area and species change of plants, and interaction with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wetland. By twenty-month field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irty families and eighty-nine species of plants. The main plants in the wetland are Cyperus malaccensis, Brachiaria mutica, Phragmites communis, Pennisetum purpureum and Ipomoea aquatica Forsk. Eighteen families and forty-one species of birds such as Anas platyrhynchos, Himantopus himantopus and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are found in the wetland. Eight species of fish and eight species of Uca arcuata are found too. It is very often to see the appearance of 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 and Uca arcuata on the mud her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is wetland has pretty rich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is a very potential habitat. We also found that in the landscape ecology structure, different plant patches and areas will affect the number of bird species. More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restoration work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of this wetlan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內政部營建署(1992)。台灣地區環境敏感地劃設與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內政部營建署。
  2. 王時鼎、謝信良、鄭明典、葉天降、丘台光(1999)。,中央氣象局氣象科技研究中心。
  3. 朱子豪、孫志鴻(1989)。基隆河流域環境資訊系統建立之研究—自然環境資料庫之建立。遙感探測,10,1-25。
  4.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4)。2004生態工法案例編選集。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5. 李怡慧(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6. 肖篤寧(1993)。景觀生態學理論、方法及應用。台北市:地景出版社。
  7. 林信輝、張俊彥(2005)。景觀生態與植生工程規劃設計。台北市:明文書局。
  8. 林鎮洋(2004)。生態工法技術參考手冊。台北市:明文書局。
  9. 林鎮洋、邱逸文(2003)。生態工法概論。台北市:明文書局。
  10. 范光龍、施信民編(1998)。台灣西部沿海環境的一些問題,海岸危機。台中市:晨星出版社。
  11. 國立中正大學(2006)。河川砂石盜濫採行爲防制對策研究。經濟部水利署。
  12. 張石角(1980)。都市山坡地利用潛力調查與製圖—方法論與實例。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1(1),22-34。
  13. 張宛綺(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
  14. 張長義(1987)。海岸土地資源保育與管理。台灣地區海岸資源保育論文集,台北市:
  15. 莊玉珍、王惠芳(2009)。台灣的溼地。台北市:遠足出版社。
  16. 陳昶憲、雷祖強、王晉倫、王仲豪、段志懷、郭怡君(2004)。颱風降雨引發土石流預警程序建置。台灣水利,52(3),78-91。
  17. 陳豐文、陳獻、黃勝頂、洪辰宗(2009)。生態工法應用於都會型農水路之探討。農業工程學報,55(3),1-14。
  18. 陳鎮東(1993)。救救海洋。台北市:時報文化。
  19. 陳獻、謝新春、楊紹洋、邱金火、李俊儒(2007)。石樑工法應用在農水路生態改善工程。農業工程學報,53(2),61-76。
  20. 黃書禮(198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1. 董倫政(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
  22. 劉哲旻、葉昭憲、林新皓(2007)。集水區環境評析方法及其應用於生態工法規劃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8(3),227-241。
  23. 韓乃鎮、邱勤庭(1998)。台灣沿海溼地調查。台北市:民生報。
  24. 蘇細煌(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