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閩南語書寫法的理想與現實

并列篇名

Idealism vs. Reality: Writing Systems for Taiwanese Southern Min

DOI

10.6710/JTLL.201003_5(1).0005

作者

洪惟仁(ANG Uijin)

关键词

閩南語 ; 文字化 ; 漢字 ; 羅馬字 ; 漢羅文 ; Southern Min ; writing system ; Chinese characters ; romanization ; mixed system

期刊名称

臺灣語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5卷1期(2010 / 03 / 01)

页次

81 - 10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閩南語文字化的歷史已經有四、五百年,文字的形式以漢字及羅馬字為主。但漢字的選用有許多變體,音標也有許多方案,做為書寫法有許多問題。本文首先討論閩南語漢字選用,音標或拼音方案,從自然發展到學者整合、政府規範的過程。最後從書寫法或正書法的立場檢討台灣閩南語通行的三種書寫傳統:全漢字文,全羅馬字文及近二十年來新發展的漢羅文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本文主張全漢字文和全羅馬字文都是可以發展的方向,但是衡諸現實條件,目前以漢羅文最為可行。

英文摘要

Southern Min literacy, whether based on Chinese characters or the Latin alphabet, goes back some four or five hundred years. Committing the language to writing by either method has involved many problems using various approaches. The study begins with the adapting of sinograms, phonetic symbols and spelling systems to Southern Min, with a focus on the evolution of writing from early applications, through scholarly proposals, to recent official governmental decree. The three types of writing system used in Taiwan are then assessed: (1) Chinese characters only; (2) romanization only; and (3) a newly emergent, mixed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romanization. Problems with each method are discussed and possible fixes proposed. In conclusion, while (1) and (2) can be developed into viable systems, the author advocates (3), a mixed orthography, as being the most practical at this tim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Medhurst, W. H. (麥都思). 1837. Dictionary of the Hok-keen Dialec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and Colloquial Idioms (福建方言字典). Macao: Honorable
  2. 小川尚義主編. 1901. 《訂正台湾十五音字母詳解》。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課發行。
  3. 楊瓊、李文治. 1905. 《形聲通》,光緒乙巳秋八月。東京:雲南留學生編輯社。
  4. 鄭東湖. 1910. 《切音字教科書》,宣統二年五月十三日。香山:自印本。
  5. Doty, Elihu. 1853. 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Amoy Dialect (《翻譯英華廈腔語彙》) Amoy.
  6. 田廷俊. 1901. 《代字訣》,光緒二十七年九月(農曆)。江陵:徐積古刻字店字。
  7. 小川尚義主編. 1898. 《日台小字典》。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課發行。
  8. 王照. 1900. 《官話合聲字母》,光緒二十六年出版。
  9. 洪惟仁. 2007. 《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及其發音學習網》,網頁架設在國立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網站「教學資源」,網址:http://www.ntcu.edu.tw/tailo/。
  10. Van der Loon、 P.(1966).The Manila Incunabula and early Hokkien studies.Asia Major,1(12),1-43.
  11. Van der Loon、 P.(1967).The Manila Incunabula and early Hokkien studies.Asia Major,1(13),95-186.
  12. 王玉川(1952)。注音符號的歷史任務。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13. 王育德(1957)。台灣語常用語彙。東京:永和語學社。
  14. 王育德(1960)。台灣語講座。台灣青年,1-38
  15. 王育德、黃國彥譯(1993)。台灣語講座。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6. 王俊明(1990)。臺語呼音法。台北:著者發行。
  17. 沈富進(1954)。增補彙音寶鑑。嘉義:文藝學社。
  18. 林香薇(2009)。台語詩的漢字與詞彙:從向陽到路寒袖。台北:里仁書局。
  19. 姚榮松(1989)。替注音符號ㄅㄚˇㄇㄞˋ。臺語文摘,4,115-109。
  20. 洪惟仁(1996)。臺灣文獻書目解題:語言類。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1. 洪惟仁(1992)。王育德與台語文字化。臺語文摘,新4,7-11。
  22. 洪惟仁(1986)。臺灣禮俗語典。台北:自立晚報。
  23. 洪惟仁(1992)。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出版社。
  24. 洪惟仁編(1993)。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台北:武陵出版社。
  25. 洪惟仁編(1998)。台灣閩南語教材。台北:開拓出版社。
  26. 洪惟仁編(1998)。台灣閩南語教材。台北:開拓出版社。
  27. 洪惟仁編(1998)。台灣閩南語教材。台北:開拓出版社。
  28. 洪惟仁編(1998)。台灣閩南語教材。台北:開拓出版社。
  29. 洪惟仁編(1993)。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台北:武陵出版社。
  30. 洪惟仁編(1993)。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台北:武陵出版社。
  31. 國語推行委員會編(2007)。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32. 張裕宏(2001)。白話字基本論-對臺語文對應&相關的議題淺說。台北:文鶴出版社。
  33. 許丙丁(1996)。小封神。台北:樟樹出版社。
  34. 郭玉雲(1997)。土城白雲飛。台北:樟樹出版社。
  35. 陳素月(198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36. 陳新(1974)。萬方音韻音標。彰化:大昇出版。
  37. 楊允言編、張學謙編、呂美親編(2008)。臺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38. 楊青矗(1992)。臺華雙語辭典。台北:敦理出版社。
  39. 董忠司(1992)。臺灣語言音標方案的擬議和完成。臺語文摘,革新號,1,51-57。
  40. 蔡培火(1969)。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台北:正中書局。
  41. 鄭良偉(2000)。大學臺語文選上冊。台北:遠流出版社。
  42. 鄭良偉(1990)。台語詩六家選。台北:前衛出版社。
  43. 鄭良偉(1989)。走向標準化的台灣語文。台北:自立晚報。
  44.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台北:自立晚報。
被引用次数
  1. 陳柏熹,林佳怡(2021)。建構臺語羅馬字詞彙測驗。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5(1),8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