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日本時代理蕃警察所使用之蕃語教材研究-以1930年代被出版的「理蕃警察蕃語集」為例-

并列篇名

Study about Formosan Languages' Textbooks for Japanese Policing in Aboriginal Districts - Focused on 1930s -

DOI

10.6710/JTLL.201103_6(1).0006

作者

石丸雅邦(Ishimaru Masakuni)

关键词

蕃語集 ; 理蕃警察 ; 小川尚義 ; 理蕃政策 ; 片假名 ; Formosan language textbooks ; Japanese policing in Aboriginal districts ; Naoyoshi Ogawa ;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of Aboriginal districts ; Katakana

期刊名称

臺灣語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6卷1期(2011 / 03 / 01)

页次

115 - 1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日本時代理蕃警察職員所使用的蕃語集(「理蕃警察蕃語集」)。首先探討臺灣日本時代蕃語集的編輯與出版情形,其次為「理蕃警察蕃語集」內容的探討,最後檢視這些「理蕃警察蕃語集」的問題。本論文發現「理蕃警察蕃語集」所收錄的臺灣原住民語言,都集中於當局在理蕃政策上所需要的語言,如:泰雅語、賽德克語、布農語等。為了主要讀者(日本人理蕃警察職員)的方便,都使用日文片假名來表記臺灣原住民語言。在「理蕃警察蕃語集」中,理蕃警察所編的蕃語集和小川尚義等語言學者所編的蕃語集差異性極大;再者,理蕃警察編輯的「理蕃警察蕃語集」內容偏向於執行理蕃政策上所需要的詞彙。小川尚義則使用特殊片仮名,試圖較正確地表示日語中沒有的發音。關於「理蕃警察蕃語集」的問題,由於臺灣原住民語的種類很多,「理蕃警察蕃語集」並沒有出版所有的語言和方言,使用人口較少或沒有威脅性的種族語言並無出版,此事明顯影響到「蕃語通譯兼掌銓衡」(「理蕃警察兼掌通譯檢定」之意)的結果,並造成各語言之間通過該檢定之人數呈現相當程度的落差。本研究以探尋臺灣原住民語言研究新資料、日本時代理蕃政策研究、以及向當代臺灣原住民語復興提出貢獻為目標。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duction and contents of Formosan language textbooks edited for Japanese police officers in Aboriginal districts, as well as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m. The textbooks' use of various languages -- Atayal, Seediq and Bunun, for example --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studying the Japanese authorities' policies that applied to Aboriginal people. For the sake of Japanese studying these languages, the texts were written in katakana, but this made accurate pronunciation much harder. Further, there were two types of textbook: those edited by linguist Naoyoshi Ogawa and others, and those by police stationed in Aboriginal districts. The police-edited textbooks stressed practical matters through limited vocabulary, while Ogawa tried to optimize pronunciation by using special katakana. In the face of a large number of dialects, Taiwan's governor was unable and unwilling to publish in each of them, ruling out those with the smallest number of speakers or those whose tribes posed no threat. The result was a profound shortfall in the number of Japanese speakers who communicated in minor languag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許雪姬(2006)。日治時期臺灣的「通譯」。輔仁歷史學報,18,1-44。
    連結:
  2.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 1933.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影印,1995。
  3. 桂長平. 1938. 〈高砂族呼称の起源〉,《理蕃の友》5. 4: 4。
  4.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1932. 〈蕃語研究熱の勃興と希望〉,《理蕃の友》1. 3: 10。
  5.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2. 《臺灣の警察》。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6. 竹澤誠一郎. 1932. 〈ヤユツさんを憶ふ〉,《理蕃の友》1. 4: 7。
  7.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16.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8. 安倍明義編. 1930. 《蕃語研究》。臺北:蕃語研究會。
  9. 臺灣總督府編. 1930. 《アタヤル語集》。臺北:臺灣總督府。
  10. 江口貞吉等著;花蓮港廳警察文庫編. 1932. 《花蓮港蕃語集》。花蓮港廳:花蓮港廳警察文庫。
  11.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 2008.〈行政院原民會公布原住民族 14 族語 43 個方語別分布參考表〉, 收錄於「臺北縣原住民族行政局」:http://www.ipb.tpc.gov.tw/web/AB?command=showDetail&postId=168386。2010 年 7月 5 日點閱。
  12.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25 〈蕃語講習所講師〉,《臺灣日日新報》,1925 年 7 月 22 日,日刊 06版。
  13. 篠原哲次郎. 1931. 《昭和七年版 警察職員錄》。臺北:臺灣警政協會。
  14.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897 〈生蕃語集二冊(四社蕃ノ部、セリセン蕃ノ部)〉,《明治 30 年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9738 冊 17 號。
  15. 臺灣總督府編. 1930. 《パイワン語集》。臺北:臺灣總督府。
  16. 臺灣總督府蕃務本署編. 1910. 《ぶぬん蕃語集》。臺北:臺灣總督府。
  17. 臺北州理蕃課. 1932. 〈臺北州理蕃課發行の學術講習用蕃語資料に就て〉,《理蕃の友》1. 4: 9-10。
  18. 二宮力編. 1932. 《巒蕃ブヌン語集》。臺中市:臺中州警務部。
  19. 興南新聞社. 1943. 《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
  20. 丸井圭治郎編. 1915. 《タイヤル蕃語集》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
  2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897. 〈生蕃語集編纂ノ件〉,《明治 30 年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19 冊 11 號。
  22.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07. 〈警察職員通譯兼掌者銓衡規程中土語及蕃語ノ種類決定通牒ノ件(各廳長)〉,《明治 40 年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280 冊 4 號。
  23. 二宮力編. 1932. 《セーダッカ蕃語集》。臺中市:臺中州警務部。
  24. 馬場藤兵衛. 1931. 《タイヤル語典》。新竹:新竹州警察文庫。
  25. Lin, Melissa Shih-hui(2010).Sakizaya or Amis?-A Hidden Ethnic Group in Taiwan?.Asian Culture and History,2(1),116-125.
  26. 三尾祐子(2009)。「蕃語編纂方針」から見た日本統治初期における臺灣原住民語調查。日本臺灣學會報,11,115-175。
  27. 三尾裕子編、豐島正之編(2005)。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臺灣資料研究。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
  28. 三尾裕子編、豐島正之編(2005)。小川尚義淺井惠倫臺灣資料研究。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
  29. 中島利郎編、吉原丈司編、鷲巢敦哉(2000)。鷲巢敦哉著作集。東京:綠蔭書房。
  30. 井上伊之助(1960)。臺灣山地傳道記。東京:新教出版社。
  31. 日本順益臺灣原住民硏究會編(2001)。臺灣原住民研究概覽:日本からの視點。東京都:風響社。
  32. 北村嘉惠(2008)。日本植民地下の臺灣先住民教育史。札幌:北海道大學出版會。
  33. 石丸雅邦(2010)。理蕃職員日記─以井上伊之助日記為例。「日記與臺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臺中:
  34. 石丸雅邦(2010)。從「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看理蕃警察通譯兼掌制度。第六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南投:
  35. 石丸雅邦(200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36. 伊能嘉矩、栗野傳之丞(2000)。臺灣蕃人事情。東京:草風館。
  37. 伊能嘉矩、森口恒一編、張曦中譯(1998)。伊能嘉矩蕃語調查ノート。臺北:南天書局。
  38. 伊能嘉矩、森口雄稔編(1992)。伊能嘉矩の臺灣踏查日記。臺北:臺灣風物。
  39. 佐山融吉、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198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蕃族調查報告書。臺北:南天。
  40. 李壬癸(2011)。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臺北:前衛出版社。
  41. 李壬癸(1999)。臺灣原住民史‧語言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2. 村上嘉英(1985)。舊植民地臺灣における言語政策の一考察。天理大學學報,144
  43. 松田吉郎(2004)。臺灣原住民と日本語教育:日本統治時代臺灣原住民教育史硏究。京都市:晃洋書房。
  44. 宮本延人、瀬川孝吉、馬淵東一(1987)。臺灣の民族と文化。東京:六興出版。
  45. 徐正光編、黃應貴編(1999)。人類學在臺灣的發展 回顧與展望篇
  46. 馬淵東一(1974)。馬淵東一著作集。東京:社會思想社。
  47. 崔吉城編、原田環編(2007)。植民地の朝鮮と臺灣:歷史‧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東京:第一書房。
  48. 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1996)。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49. 森口恆一(1998)。「ヤミ族とは何処の部族なる乎」─フィリピン側の資料に基づいたヤミ族。臺灣原住民研究,3,79-108。
  50. 黃智慧(2006)。日本植民地期における臺灣原住民族宗教硏究のながれ:「官」「學」兩傳統の形成と軋轢。臺灣原住民研究,10,98-148。
  51. 塚本善也(2010)。ネフスキイ『ツォウ語方言資料』の諸問題-その内容構成および課題意識について-。臺灣研究的國際化與深化-天理臺灣學會第 20 屆國際學會紀念大會論文,臺北:
  52. 楊南郡、笠原政治編訳、宮岡眞央子編訳、宮崎聖子編訳(2005)。幻の人類學者森丑之助:臺灣原住民の硏究に捧げた生涯。東京:風響社。
  53. 鈴木作太郎(1988)。臺灣の蕃族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54. 臺北帝國大學言語學研究室(1996)。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臺北:南天書局。
  55.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1989)。理蕃誌稿。東京:青史社。
  56.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1989)。理蕃誌稿。東京:青史社。
  57. 篠原正巳(1999)。日本人と臺灣語。東京:篠原正巳。
  58. 聶甫斯基、白嗣宏譯、李福清譯、浦忠成譯(1993)。臺灣鄒族語典。臺北:臺原出版社。
  59. 藤井志津枝(1997)。理蕃:日本治理臺灣的計策。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60. 藤井志津枝(1997)。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三)。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被引用次数
  1. 柳書琴,柳書琴(2019)。井上伊之助《生蕃記》研究:隘勇線社會的風俗誌。臺大文史哲學報,92,11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