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多元化語文教學的源流與對比語文教學法的建立-以本國語文教學為論述中心

并列篇名

The Origin of Pluralinguistic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astive Method in Taiwan: A Discussion Centered on the Instruction of Ethnic Languages

DOI

10.6710/JTLL.201403_9(1).0001

作者

董忠司(Chung-Szu TUNG)

关键词

台灣語文教學 ; 對比語言教學法 ; 多元化語文教學 ; 直接教學法 ; language teaching in Taiwan ; contras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 pluralinguistic language teaching ; Direct Method

期刊名称

臺灣語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9卷1期(2014 / 03 / 01)

页次

1 - 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檢討台灣語文教學法的過去,指出直接教學法的優缺點,並從多元語文教學的觀點,針對直接教學法,提出改進方案,也就是闡明了對比語文教學法的必要性。對比教學法承接人類語言一向的多語需求,是一種更自然的、更本源的、更適用的語文教學法,也是超語文的教學法,適合人類各種知識和智慧的學習。本論文指出對比教學法的重點在以語言對比的分析結果為教學起點,依內對比和外對比等語言素材,運用對比教材,以引發學習者的語言對比分析能力為基調,達成兩語互學或多語共構的教學目標。接著還進一步提出「語項-對比教學法」、「轉移-對比教學法」、「殊異-對比教學法」、「一般-對比教學法」、「精緻-對比教學法」、「多語對比共構教學法」......等教學法或教學模式,證明這個對比語文教學法的可行性,同時期待「語音對比教學法」、「語義對比教學法」、「語法對比教學法」、「修辭對比教學法」、「語用對比教學法」等的分別建立。

英文摘要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in Taiwan, the current paper identifies the merit and drawback of the Direct Method. It likewise proposes several measures leading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is method by employing a pluralinguistic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teaching. A need like this calls for the imperativ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rastive Method (CM) into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postulated that CM works better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Taiwan because of its inheritance of a conventional emphasis on human need of pluralinguism. As a method that is more naturalistic, indigenous, and feasible, it surpasses other methods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gaining of various knowledge or wisdom for human beings. A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principled focus of CM lies in its treatment of the result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languages as a springboard for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the use of language material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intra-linguistic or intra-linguistic contrast, it induces the capability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part of the learner. Laying this capability as a foundation, it tries to fulfill the goal of mutual facilitation between two languages or constructive collaboration among several languages. Additionally, the author further proposes various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or models such as language item oriented CM, transition oriented CM, variation oriented CM, generality oriented CM, refinement oriented CM, and multilingualism oriented CM, etc. These methods or models serve to verify the practicality of CM. The author also wishes to s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onetic CM, semantic CM, syntactic CM, rhetoric CM, pragmatic CM and so fort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1991)。我國四十年來國民小學重要教學法的探討及評析。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2. Husén, Torsten(ed.),Postlethwaite, T. Neville(ed.)(1985).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3. Liu、 Meiyan(2010).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4. Richards, J. C.(2002).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北京:Addison Longman China.
  5. Richards, Jack C.、Rodgers, Theodore S.、吳君平譯(1999)。語言教學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6. 三浦信孝(1997)。多言語主義とは何か。東京:藤原書店。
  7. 大西拓一郎(2013)。語言地理學的研究目標是甚麼?。漢語方言的地理語言學研究,北京:
  8. 小森陽一、陳多友譯(2003)。日本近代國語批判。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9.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比較教育研究室編譯(1990)。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教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少數民族語言政策比較研究課題組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政策法規室編(2003)。國家、民族與語言―語言政策與國別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11.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少數民族語言政策比較研究課題組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政策法規室編(2001)。國外語言政策與語言規畫進程。北京:語文出版社。
  12. 文化廳(2006)。国語施策百年史。東京:?????。
  13. 木部暢子(2013)。方言學入門。東京:三省堂。
  14. 台灣總督府(1995)。台湾教育沿革誌。台北市:南天書局。
  15. 吉野秀公(1997)。台湾教育史。台北市:南天書局。
  16. 安田敏朗(1999)。国語と方言のあいだ。京都:內外印刷株式會社。
  17. 朱志平(2008)。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 村上直次郎譯註、程大學譯(1990)。巴達維亞城日記。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 汪知亭(1978)。臺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20. 周美香(2012)。國臺語聲母對比分析與臺語聲母教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101 學年度第一學期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21. 林壽華(1997)。外語教學概論。台北市:書林出版公司。
  22. 徐杰編(2005)。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角。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3. 馬相明(2001)。現代外語教學方法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24. 高見澤孟(2009)。日語教學法入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5. 商繼宗(2001)。教學方法現代化的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6. 教育部(201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教育部。
  27.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教育部。
  28.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編(1995)。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輔助教材大綱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教育部。
  29. 荷西•馬利亞•阿瓦列斯、李毓中譯、吳孟真譯(2005)。西班牙人在台灣。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30. 許余龍(1992)。對比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1. 陳弘昌(1991)。國小語文課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32. 彭煥勝編(2009)。台灣教育史。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33. 程棠(2007)。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實際關係問題綜述。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4. 黃政傑編(1996)。國語科教學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35. 董忠司(2002)。從荷蘭時代的語文教育談到三百八十年來台灣的語言規劃和語文教育規劃稿─一種學術自覺與內外拉力的消長。華人語文生活學術會議,廈門:
  36. 蔡進松編、曹逢甫編(1993)。文馨最新英漢辭典。台北市:文馨出版社。
  37. 羅秋昭(1996)。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8. 關正昭(2008)。日本語教育史研究序說。東京:???????????。
被引用次数
  1. 張學謙(2016)。從單語到雙語教學:語碼轉換在語言教育的運用。臺灣語文研究,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