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的社會地理語言學及其理論

并列篇名

Social Geolinguistics in Taiwan and its Theories

DOI

10.6710/JTLL.201604_11(1).0004

作者

洪惟仁(Uijin ANG)

关键词

地理語言學 ; 社會地理語言學 ; 社會語言地理學 ; 語言分佈 ; 語言分類 ; 語言區劃 ; 語言地圖 ; geolinguistics ; sociolinguistic geography ; language distribution ; language categorization ; language regionalization ; language atlas

期刊名称

臺灣語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1卷1期(2016 / 04 / 01)

页次

115 - 1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張所謂「地理語言學」應該分為「地理語言學」與「語言地理學」兩個分科,並介紹「社會地理語言學」兩個分科在台灣的的萌芽及其理論。首先回顧了臺灣的「社會地理語言學」研究,並提出8點檢討。「社會地理語言學」在臺灣誕生雖然只有十年時間,雖然只有六種作品,仍待加強之處甚多,但是充滿創意,前景可待。接著討論「社會語言地理學」的方法,並介紹作者正撰寫中的《臺灣語言地圖集》(Language Atlas of Taiwan,簡稱LAT)如何將語言社會學的元素融入其語言分類與語言區劃。最後針對2點可能的方法論上的質疑,提出辯解。「社會地理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地理學」在臺灣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社會地理語言學」在日本稱為「社會言語地理學」,已經有半世紀的歷史,文獻汗牛充棟,國人必須急起直追;至於「社會語言地理學」在台灣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也是值得努力的研究方向。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not only claims that the so-called 'geolinguistic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ub-branches, geo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geography, but also advocates that the factors of sociolinguistics should be involved in geolinguistics, so as to set up ‘social geolinguistics.’ The study introduces this very newly-emerging research trend in Taiwan, and discusses its methodology. After reviewing the six studies of 'social geolinguistics,' we propose eight points of criticism on methodology. Then it focuses on the methods of 'sociolinguistic geography', and introduces how the Language Atlas of Taiwan (LAT) integrates elements of linguistic sociology into both the language categor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The study ends with reflections and explanations for two possible criticisms which question the validity of this new approac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洪惟仁(2013)。閩南語入字頭(日母)的音變潮流。臺灣語文研究,7(2),1-33。
    連結:
  2. 洪惟仁(2009)。臺北地區閩南語的方言類型與方言分區。臺灣語文研究,3,239-309。
    連結:
  3. 洪惟仁(2014)。族群地圖與語言地圖的史實鑑定:從小川地圖(1907)說起。臺灣語文研究,8(2),1-34。
    連結:
  4. 涂文欽(2011)。彰化縣閩南語方言類型與方言分區。臺灣語文研究,6(2),111-145。
    連結:
  5. 中央研究院. 1948. 《中國分省新圖˙語言區域圖》(五版),14。上海:申報館
  6. 柳田國男. 1930.《蝸牛考》。東京:刀江書院
  7. 小川尚義(主編). 1907.〈臺灣言語分布圖〉,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日臺大辭典》附頁。臺北:臺灣總督府
  8. 楊文山(主持). 2004. 《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編印
  9. 趙元任等. 1934. 《中華民國新地圖˙語言區域圖》。上海:申報館
  10. 中央研究院. 1939. 《中國分省新圖˙語言區域圖》(四版),14。上海:申報館
  11. 楊文山. 2008,《97 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編印
  12. Brewer、 Warren A.(2008).Mapping Taiwanese.Taipei, Taiwan: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c Sinica.
  13. Chambers, J. K.,Trudgill, P.(1998).Dialect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 Labov, William,Ash, Sharon,Boberg, Charles(2006).The Atlas of North American English Phonetics, Phonology and Sound Change: A Multimedia Reference Tool.Berlin:Mouton de Gruyter.
  15. Rau、 D. Victoria,Chang, Hui-Huan Ann(2006).Phonological variation and sound change in Yami on Orchid Island.Streams Converging into an Ocean: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essor Paul Jen-kuei Li on his 70th Birthday,Taipei, Taiwan:
  16. Wurm, S. A.(ed.),Hattori, Shiro(ed.)(1981).Language Atlas of the Pacific Area.Canberra: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17. 大西拓一(2013)。語言地理學的研究目標是什麼?。漢語方言的地理語言學研究
  18. 大西拓一(2011)。語言地理學的研究目標是什麼?。語言教學與研究,5,40-46。
  19. 中國社會科學院編、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編(2012)。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書局。
  20.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編(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書局。
  2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編、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編(2012)。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漢語方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22. 日本方言研究會編、東條操監(1964)。日本の方言区画。東京:東京堂出版。
  23. 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1966)。日本言語地図。東京:大藏省印刷局。
  24. 加藤正信編(1985)。新しい方言研究。東京:至文堂。
  25. 平井昌夫編、德川宗賢編(1969)。方言研究のすべて。東京:至文堂。
  26. 何正芳(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27. 呂嵩雁(2004)。台灣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花蓮師院學報,18,1-23。
  28. 呂嵩雁(2007)。臺灣後山客語的語言接觸現象。臺北:蘭臺出版社。
  29. 李壬癸(1999)。臺灣原住民史:語言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0. 李仲民(2014)。地理語言學的實踐。台中:一切智智國際文創有限公司。
  31. 李仲民(2011)。Glottogram在地理語言學研究的一個實例。語言教學與研究,5,40-46。
  32. 李仲民(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3. 李仲民(2013)。Glottogram在地理語言學研究的一個實例。漢語方言的地理語言學研究
  34. 洪惟仁(2013)。臺灣的語種分佈與分區。語言暨語言學,14(2),313-367。
  35. 洪惟仁(2015)。語言分佈發展的擴散論與類型論。語言暨語言學,16(5),639-660。
  36. 洪惟仁(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37. 洪惟仁(2004)。世紀初桃園語言社會學調查報告。臺灣語文研究,2,99-124。
  38. 洪惟仁(1995)。臺灣的語言戰爭及戰略分析。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39. 洪惟仁(2005)。從兩個時期製作的方言地圖看臺灣閩南語的變化。第九屆閩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40. 洪惟仁(1992)。臺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
  41. 洪惟仁(2017)。臺灣語言地圖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42. 洪惟仁、簡秀梅(2012)。關廟方言群島「出歸時」現象的漸層分佈:漳泉方言的競爭與重整。語言時空變異微觀
  43. 柴田武(1969)。言語地理学の方法。東京:筑摩書房。
  44. 真田信治(1990)。地域言語の社会言語学的研究。大阪:和泉書院。
  45. 馬瀨良雄監修、佐藤亮一編集、小林隆編集、大西拓一郎編集(2002)。方言地理學の課題。東京:明治書院。
  46. 涂文欽(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47. 張屏生(2007)。臺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臺南: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48. 張素蓉(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49. 張素蓉、洪惟仁(2007)。臺中縣海線地區泉州腔的漸層分布:一個社會地理方言學的研究。社會語言學與功能語法論文集,台北:
  50. 陳昭蓉(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51. 陳淑娟(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
  52. 陳淑娟(2013)。臺灣花蓮閩南語元音系統及陽入原調的變異。第13 屆閩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福建泉州:
  53. 黃謙。彙音妙悟。臺北:武陵出版社。
  54. 德川宗賢(1993)。方言地理學の展開。東京:???書房。
  55. 潘科元(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56. 鍾露昇(1967)。國家發展委員會研究報告國家發展委員會研究報告,臺北:。
  57. 簡秀梅(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臺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
  58. 簡秀梅、洪惟仁(2008)。關廟方言區「出歸時」回頭演變之社會方言學研究。社會語言學與功能語言論文集,台北:
  59. 顧百里(197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大學中文系。
被引用次数
  1. 陳淑娟,陳彥君(2020)。花蓮閩南語的方音差異及音變研究-花蓮市、瑞穗及富里三個方言點的調查研究。臺灣語文研究,15(2),157-206。
  2. (2021)。移民族群史研究的回顧(2017-2019)與近 16 年(2004-2019)研究趨勢的觀察和展望。臺灣史研究,28(3),23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