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閩南語與客家語同源詞本字考-淙、淋、滿

并列篇名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of Cognates in Southern Min and Hakka: 淙, 淋, 滿

DOI

10.6710/JTLL.201710_12(2).0003

作者

滕暢(Chang TENG)

关键词

閩南語 ; 客家語 ; 本字 ; 同源詞 ; 同義詞 ; Southern Min ; Hakka ; original character ; cognate ; synonym

期刊名称

臺灣語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2卷2期(2017 / 10 / 01)

页次

217 - 2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考證出閩南語表達「水流急下」之義的tshiaŋ5本字為「淙」、表達「喝,飲」之義的lim1本字為「淋」、表達「現在」之義的tsit4-ma2一詞中ma2的本字為「滿」,客家語在表達上述幾個概念時也常用到與之同源的詞,本文將從字音、字義等角度論證它們正是閩南語、客家語表達上述幾個概念的同源詞的本字。本文在第一節中提出論點;在第二節中從音、義等角度證明「淙」字作為閩南語、客家語、閩東語相應詞素本字的合理性;在第三節中首先提出「淋」字在客家語中具有殊調別義現象的推測,再分別從字音、字義角度證明其作為本字的合理性,接下來利用「淋」的同義詞「澆」「沃」二字在文獻中的用法給予旁證;在第四節中分別從音、義角度證明「滿」字作為本字的合理性,其中從字義角度論證時利用其同義詞「遍」「通」二字的用法給予旁證,接下來回顧了國語及閩、客語中其它表示「次,回」概念的字;在第五節中提出一點反思。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 we give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of tshiaŋ5, lim1 and ma2 in Southern Min. These characters are also used in Hakka, and are pronounced tshuŋ5, lim1 and man1, respectively. We also explain the reasons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 of sound and meaning. In the first section, we put forward our argument. In Section 2, we explain the reasons from the aspect of sound and meaning for 淙 in Southern Min, Hakka and Eastern Min. In Section 3, we firstly propose the conjecture that 淋 uses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 to express different meanings, and then we explain the reasons from the aspect of sound and meaning. In Section4, we explain the reasons from the aspect of sound and meaning for 滿. In Section 5, we put forward our reflec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徐芳敏(2007)。閩南方言本字考證(肆)。臺大中文學報,27,203-228。
    連結:
  2.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http://dict.concised.moe.edu.tw
  3.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http://twblg.dict.edu.tw
  4. 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hakka.gov.tw
  5.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6. 《台語辭典(台日大辭典台語譯本)》http://taigi.fhl.net/dict
  7.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http://hakka.dict.edu.tw
  8.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1999)。古代漢語詞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9. Fuehrer, Bernhard,Yang, Hsiu-fang,Wen, Zhihao,Cheng, Mei-chuan(2014).Southern Hokkien: An Introduction Volume 1.Taipei:NTU Press.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5)。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11. 中國復旦大學編纂、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合作編纂、許寶華編、宮田一郎編(1999)。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市:中華書局。
  12. 李如龍、潘渭水(1998)。建甌方言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
  13. 周長楫(2006)。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14. 邱湘雲(2007)。閩南語和客家話的「量詞」─與國語比較。玄奘人文學報,6,1-26。
  15. 陳彭年(2001)。新校宋本廣韻。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6. 馮愛珍(1998)。福州方言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
  17.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2007)。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