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先秦儒道「感官」觀念探析

并列篇名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dea of "Senses" in Pre-Qin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DOI

10.29907/JRTR.200210.0002

作者

陳昌明(Chen Chang-Min)

关键词

感官 ; 美學 ; 儒家 ; 道家 ; Sense ; Aesthetic ; Confucianism ; Daoism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02 / 10 / 01)

页次

97 - 1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先秦儒家與道家的「感官」觀念,也即是討論其中視、聽、嗅、味、觸等身體的各種知覺反應,以作為中國美學研究的基礎。論文中探討的儒家經典,主要以《論語》、《孟子》、《荀子》為主,道家經典則以《老子》、《莊子》為主。文中並綜合歸納儒家與道家觀念上的差異,可以說是美學觀念的一種溯源工作。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explores mainly the idea of "senses" in Pre-Qin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In other words, it discusses their ideas of various sensory responses of human body, including vision, hearing, smell, taste and touch, a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 study. The Confucian classics discussed in this essay are primarily the Analects、the Mencious and the Xunzi, and the Daoist classics are the Laozi and the Zhuangzi. This essay also synthesi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fucian and Daoist ideas, and thu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work of tracing the origins of later aesthetic idea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2)。亞理士多德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1978)。國語·鄭語。台北:九思出版公司。
  3. (1993)。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
  4. (2000)。葉秀山文傳·哲學卷上。重慶:重慶出版社。
  5. (1987)。明儒學案。台北:華世出版社。
  6. (1984)。文心雕能注釋。台北:里仁書局。
  7. 美安德魯·斯特拉桑著、王業偉、趙國新譯(1999)。身體思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8. Don Ihde(1976)。Listening and Voice。Ohio Univ. Press。
  9. Martin Heidegger(1962).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ibubsib.SCM Press Ltd.
  10. Merleau-Ponty, Maurice(1962).Phenomenoloey of Perception.New Jersey:The Humanities Press.
  11. 王先謙(1973)。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
  12. 王垶(2000)。老子新編校釋。瀋陽:遼陽人民出版社。
  13. 牟宗三著(1985)。名家與荀子。台北:學生書局。
  14. 何晏注、邢昺疏(1985)。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5. 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1992)。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6. 希瓦難陀譯(1999)。薄伽梵歌。台北:中國瑜伽出版社。
  17. 杜預注、孔穎達疏(1985)。左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8. 沈清松著(1986)。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 汪濟生(1987)。系統進化論美學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 保羅·沙特著、褚朔維譯(1988)。想像心理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1. 俞崑編(1984)。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
  22. 唐坤慧譯、鈴木大著(1990)。。台北:世茂出版社。
  23. 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
  24. 徐復觀(1976)。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
  25. 桑塔耶那著、若洲譯(1972)。美感。台北:台灣晨鐘出版社。
  26. 張世英著(1995)。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北京:人民出版社。
  27. 張欽著(1999)。儒道教煉養心理學引論。成都:巴蜀書社。
  28. 梁啟雄著(1980)。荀子簡釋。台北:華正書局。
  29. 莫里斯·梅洛·龐蒂、姜志輝譯(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30. 郭慶藩輯(1975)。莊子集釋。台北:明倫出版社。
  31. 湯一介著(1991)。儒道釋與內在超越問題。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32. 楊儒賓(1991)。莊周風貌。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33. 楊儒賓著(1996)。儒家身體觀。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4. 葉秀山(1988)。思、史、詩-現象學和存在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35. 趙岐注孫奭疏(1985)。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36. 樓宇烈校釋(1983)。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台北:華正書局。
  37. 龐樸(1980)。帛書五行篇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38. 嚴靈峰(1982)。老子達解。台北:華正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何騏竹(2017)。白居易詠病詩中呈現的自我療癒。成大中文學報,57,39-82。
  2. 顏伽如、郭金芳(2009)。「碧濤女子籃球隊」的出征─身體經驗的敘說女語與另類生命的歷史圖像(1951~1967)。運動文化研究,8,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