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魏晉玄學中的「自然」義

并列篇名

The Idea of ziran in Wei-Jin Philosopy

DOI

10.29907/JRTR.200910.0001

作者

蔡振豐(Tsai Chen-Feng)

关键词

玄學 ; 佛學 ; 王弼 ; 郭象 ; 自然 ; Wei-Jin xuanxue (魏晉玄學) ; Buddhism ; Wang Bi (王弼) ; Guo Xiang (郭象) ; ziran (自然)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09 / 10 / 01)

页次

1 - 3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對「自然」一詞在魏晉時代的使用,作概念史的考察。藉由這種考察,本文試圖解決以下魏晉玄學史上的問題:一、由王弼「名教出於自然」,至阮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後郭象「名教即自然」的三階段發展說能否成立。二、玄學的產生與佛教有無關係。本文的結論以為:一、「名教出於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即自然」的說法並不嚴謹,王弼與郭象有思想上的發展關係,但王弼與阮籍、嵇康的思想只能是並列之關係。二、《莊子注》一書的思想有許多玄學、佛學的交涉跡象,從「自然」一詞的翻譯及使用看來,晉代玄學與佛學之間,似非全無影響之關係。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usage of the concept of ziran (自然, nature) during the Wei-Jin period. Based on this investigation, we will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about xuanxue (玄學, philosophy) during this period: First, is the notion that xuanxue displayed three stages of progression (i.e. from Wang Bi's idea that mingjiao (名教) developed out of ziran, to Ruan Ji and Ji Kang's idea of transcending mingjiao to rely on ziran, to Guo Xiang’s idea that mingjiao is equivalent to ziran) a valid one? And second, is there any relation between xuanxue and Buddhism? We will argue first that the notion of a three-stage development in xuanxue is not entirely accurate. Specifically, while Guo's thought does indeed develop on Wang's, it can only be said that Wang and the two thinkers Ruan and Ji developed in parallel to each other. Secondly, insomuch as the Commentary on Zhuangzi (莊子注) contains many signs of interpenetration between xuanxue and Buddhism, from the translations and usages of the term ziran, it would seem difficult not to ac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xuanxu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1)。中國佛教學術論典。高雄:佛光出版社。
  2. (1994)。卍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 (1965)。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4. 先秦莊周、郭慶藩集釋(1983)。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5. 先秦管仲、李勉註譯(1988)。管子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6.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出版社。
  7. 晉袁宏(1975)。後漢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劉宋劉義慶、余嘉錫箋疏(1989)。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9. 魏王弼、樓宇烈校釋(1980)。王弼集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0. 魏阮籍、郭光校注(1990)。阮籍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1. 魏嵇康、崔富章注譯(1998)。新譯嵇中散集。臺北:三民書局。
  12. Monier-Williams, M.(2002).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New Delhi: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Pvt.Lld..
  13. 大藏經刊行會編(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4. 大藏經刊行會編(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5. 印順(1992)。空之探究。臺北:正聞出版社。
  16. 印順(1992)。中觀今論。臺北:正聞出版社。
  17. 何善蒙(2007)。魏晉情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8. 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19. 余敦康(1991)。何晏王弼玄學新探。山東:齊魯書社。
  20. 周大興(2004)。自然.名教.因果:東晉玄學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
  21. 海德格、孫周興譯(1996)。海德格選集。上海:三聯書局。
  22. 荻原雲來(1986)。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東京:講談社。
  23. 許抗生(1989)。魏晉玄學史。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4. 陳寅恪(1981)。金明館叢稿初編。臺北:里仁書局。
  25. 陳榮灼(1992)。王弼與郭象玄學之異同。東海學報,33
  26. 湯用彤(1984)。魏晉玄學論稿。臺北:里仁書局。
  27. 黃國清(2001)。竺法護譯《正法華經》「自然」譯詞析論。中華佛學研究,5
  28. 奧田慈應先生喜壽紀念論集刊行會編(1976)。佛教思想論集。京都:平樂寺書店。
  29. 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1999)。漢語大辭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0. 蔡振豐(2006)。對反或連續:王弼與郭象思想的爭議。臺大中文學報,24
  31. 鍵主良敬(1968)。本無おとび如.真如譯について。大谷學報
  32. 梶山雄一、許洋主譯(1989)。般若思想。臺北:法爾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陳慶坤(2013)。魏晉南北朝「自然」思潮轉向之探究。應用倫理評論,54,201-236。
  2. 郭章裕(2022)。阮籍〈清思賦〉寫作特色析論。中國學術年刊,44(2),117-150。
  3. 郭哲佑(2013)。魏晉玄學中的物我關係試探。Studies in Chinese Literature,35,59-96。
  4. 紀志昌(2014)。六朝形神生滅論爭中的玄思綜論。臺大中文學報,45,31-86。
  5. 呂慧鈴(2021)。新道論:論「道體」與「體道」-王玄覽《玄珠錄》義理研析。漢學研究,39(4),51-91。
  6. 史甄陶(2019)。許衡「氣服於理」思想研究。當代儒學研究,27,139-163。
  7. (2016)。自然與自由─莊子的主體與氣。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35,1-36。
  8. (2018)。中華禪「道家化」了嗎?—以伊藤隆壽之禪思想批判為例的哲學論評。文與哲,33,81-140。
  9. (2023)。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之「玄理」性格的省思。東吳中文學報,46,1-27。
  10. (2024)。《莊子》對於「物」之生成變化的理解及其所蘊含的「自生」、「獨化」觀念。清華學報,54(3),44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