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長生不死的飲饌圖像——六朝志怪異食書寫所豁顯的意蘊與思維

并列篇名

Diet Image of Long Life: Description of Different Diet in Six Dynasties Weird Story

DOI

10.29907/JRTR.200910.0002

作者

林淑貞(Lin Shu-Chen)

关键词

六朝志怪 ; 飲饌思維 ; 飲食文學 ; 長生不死 ; 服食養生 ; Six Dynasties Weird Story ; diet thinking ; diet literature ; long life ; diet searching long life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09 / 10 / 01)

页次

35 - 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飲食,雖然是最基本的生理欲求,但是,透過飲饌書寫,可窺見人類思維底層的紋理脈絡,它不僅是文化的符號意義鏈(signifying chain),含攝風土民俗、宗教信仰、群體意識、環境物產,更兼而有之的是:它具有映現民族思維的託寓(allegorical)關係,能具現地方色彩(local color),亦能再現(represent)文化的個別性(individuality),甚至是一種價值(value)、取向(interest)、權力(power)的示現,具有反映階級等第(hierarchy)的作用性。六朝志怪圖構出來的飲饌思維,透露人類最深層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具現中國企求長生不死的文化心理所積潛的伏流,隱隱浮現在六朝志怪的紋理表層。

英文摘要

Diet is the basic desire of life. But we can dig into human thinking of deep level through description of diet. It was the cultural signifying chain that including folklore, religious belief,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local environment. Besides, it could present allegorical relation of national thinking. It could present local color and represent cultural individuality. It might be treated as the value, interest and power and could reflect hierarchy. The diet thinking constructed by Six Dynasties Weird Story revealed the deepest psychological desire of human. It like the invisible water flow that searching for long life in Chinese cul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68)。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2. 晉干寶(1982)。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
  3. 晉王嘉、梁蕭綺錄、齊治平校注(1982)。拾遺記。台北:木鐸出版社。
  4. 晉張華、唐久寵校釋(1980)。博物志校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5. 晉陶潛(1982)。搜神後記。台北:木鐸出版社。
  6. 晉葛洪(1991)。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
  7. 晉葛洪(1989)。神仙傳,疑仙傳,列仙傳。台北:廣文書局。
  8. Alexander, Jeffrey C.主編、Seidman, Steven主編、吳潛誠總編校(1998)。文化與社會。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Logue, A. W.、游恆山譯(1996)。飲食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0. 王保國。地理環境、飲食結構與中原文化特徵的形成。東方藝術第四屆研討會
  11. 王國良校釋(1999)。冥祥記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2. 王國良校釋(1993)。海內十洲記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3. 王國良校釋(1985)。神異經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4. 王國良校釋(1978)。搜神後記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5. 王國良校釋(1989)。漢武洞冥記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6. 王國良校釋(1995)。顏之推冤魂志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7. 王國良校釋(1987)。續齊諧記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8. 王靜(2008)。魏晉南北朝的移民與飲食文化交流。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3(4),5-8。
  19. 卡西勒、黃漢青譯、陳衛平譯(1983)。國家的神話。台北:成均出版社。
  20. 卡西勒、羅興漢譯(1990)。符號.神話.文化。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1. 白川靜、王孝廉譯(1986)。中國神話。台北:長安出版社。
  22. 任輝(2007)。飲食文化中的存在哲學。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1),91-95。
  23. 李亦園(2000)。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4. 李劍國(2006)。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5. 李劍國輯校(2008)。新輯搜神記.新輯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
  26. 李劍國輯校(2008)。新輯搜神記.新輯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
  27. 李劍國輯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8. 李豐楙(1997)。六朝隋唐山仙道類小說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9. 李豐楙。正常與非常:生產、變化說的結構性意義:試論干寶《搜神記》的變化思想。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0. 周次吉(1986)。六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31. 周次吉(1986)。神異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32. 林乃燊(1989)。中國飲食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3. 徐海榮主編(1999)。中國飲食史。北京:華夏出版社。
  34. 張玉欣、楊秀萍(2004)。飲食文化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5. 廖芮茵(2004)。唐代服食養生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36. 廖炳惠(2004)。吃的後現代。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7. 劉苑如(2002)。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8. 蔡曉梅、司徒尚紀(2006)。中國地理學視角的飲食文化研究回顧與展望。雲南地理環境研究,18(5)
  39. 魯迅(1997)。古小說鉤沈。濟南:齊魯書社。
  40. 謝明勳(2003)。六朝小說本事考索。台北:里仁書局。
  41. 謝明勳(1999)。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傳承、虛實問題之考察與析論。台北:里仁書局。
  42. 黛安.艾克曼、莊安祺譯(1993)。感官之旅。台北:時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43. 顏進雄(1993)。六朝服食風氣與詩歌。台北:文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