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析閩西客語「全濁聲母清化不送氣」字

并列篇名

Analysis of Guang yun Fully Voiced Initial Characters be Pronounced as "Unaspirated Consonants" in Western Fujian Hakka

DOI

10.29907/JRTR.201203.0004

作者

魏鴻鈞(Wei Hong-Jun)

关键词

濁音清化 ; 閩西客語 ; 閩西閩語 ; 畬語 ; 語言接觸 ; initial devoicing ; Western Fujian Hakka ; Western Fujian Min ; She-language ; Language contact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12 / 03 / 01)

页次

107 - 14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從語言類型學(linguistics typology)推斷,客語「濁音清化送氣」類型本有一致性。閩西客語不送氣字除少數字來源並非《廣韻》的濁音聲母,多數字可能是區域特徵的聚變,也可能受歷代以來標準語的影響,前者是接加層干擾(adstratum interference);後者是上位層干擾(superstratum interference)。不論是哪一種干擾,都會破壞《廣韻》和閩西客語在音位對應上的演變規律,留下新的語音層次。從區域聚變來思考,這些不送氣字可能是閩語類型的擴散,也可能來自於畬族底層的借詞,然而一經聲母和調類比對,發現閩西客語多數不送氣字對應「陰調類」,可以推測這些「陰調類」字並非中古濁音清化殘留後的進一步演變,而是來自於官話濁音清化後的全清聲母形式。此外,閩西客語少數對應「陽調類」的字,和官話「全濁入歸陽平」的調類演變類型相同,同樣證明這些字主要受到官話系統的影響。至於閩西客語不送氣字多數集中在仄聲,和閩語不論平仄多數送氣的清化類型相違背;以及客語和畬語同屬濁音清化送氣的類型,兩者少數不送氣字並不相重疊,可以證明閩西閩語、畬語都不是影響閩西客語濁音清化不送氣字的主要因素。

英文摘要

The ancient Guang yun fully voiced initial characters should be pronounced as "aspirated consonants" in Hakka dialects, but today some are pronounced as "unaspirated consonants". In western Fujian Hakka dialect, for example, these "unaspirated consonant words" may be a result of an areal diffusion from neighbouring, or they could be affected by standard language. Either way, it destroys the phoneme correspondence both in the ancient Guang yun and western Fujian Hakka language. As to what is the major impact of the "unaspirated consonant words"? And how to be affected? In this paper, it compares "unaspirated consonant words" and "tone" of Hakka interior dialects, Mandarin, western Fujian Min, She languages, and then we know the "unaspirated consonant words" and "tone" are close to the Mandarin phonetic system. Accordingly, we can explain why the oblique tone category of these words is even more than the level tone category. And why should most of the "unaspirated consonant words" be pronounced as "yin-tone" categories? It is an universal phenomenon that the ancient Guang yun fully voiced initial characters are pronounced as "unaspirated consonan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東方語言學‧上古音查詢‧「膘」字條。網址:http://www.eastling.org/oc/oldage.aspx,2011年6月30 日上網。
  2. 維基百科‧濁軟顎塞音。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F%81%E8%BB%9F%E9%A1%8E%E5%A1%9E%E9%9F%B3,2012年2月4 日上網
  3. 東方語言學論壇‧語音討論。網址:http://www.eastling.org/discuz/showtopic-2982.aspx,2011年10 月9 日上網。
  4. 北宋陳彭年(2001)。新校宋本廣韻。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清張玉書編(1985)。康熙字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6. Branner, David Prager(2000).Problems in 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ology: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in and Hakka.Berlin:Mouton de Gruyter.
  7. Thomason, Sarah G.(2001).Language Contact.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8. 上杭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上杭縣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9. 中國社會科學院編、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編(1988)。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出版有限公司。
  10. 永定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4)。永定縣志。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1. 江敏華(2004)。閩西客語音韻的保守與創新。聲韻論叢,13,251-270。
  12. 吳中杰(2001)。廣東及浙江畬話之比較研究。清華學報,31(4),441-458。
  13. 呂嵩雁(199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14. 李如龍(2001)。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5. 辛世彪(2001)。濁音清化的次序問題。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1),12-18。
  16. 侍建國(2011)。歷史語言學:方音比較與層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7. 明溪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7)。明溪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18. 林寶卿(1991)。閩西客語區語音的共同點和內部差異。語言研究,1991(2),55-70。
  19. 長汀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長汀縣志。鄭州:三聯書店。
  20.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書局。
  21. 張振興(1984)。福建省龍巖市境內閩南話與客家話的分界。方言,1984(3),165-178。
  22. 張琨(1992)。漢語方言的分類。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臺北:
  23. 張雙慶、萬波(2002)。客贛方言「辮」讀如「邊鞭」的性質。方言,2002(1),9-15。
  24. 郭啟熹(1996)。龍巖方言研究。香港:縱橫出版社。
  25. 陳立中(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26. 陳保亞(2006)。從語言接觸看歷史比較語言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30-34。
  27. 陳慶延(1989)。古全濁聲母今讀送氣清音的研究。語言研究,1989(4),25-27。
  28. 陳曉錦(2004)。廣西玉林市客家方言調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9. 陸志韋(1985)。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北京:中華書局。
  30. 游文良(2002)。畬族語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1. 黃雪貞(1987)。客家話的分佈與內部異同。方言,1987(2),81-96。
  32. 楊秀芳(1989)。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漢學研究,7(2),41-74。
  33. 寧化縣志編纂委員會編(1992)。寧化縣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4. 劉綸鑫(2001)。江西客家方言概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5. 鄧曉華(1988)。閩西客話韻母的音韻特點及其演變。語言研究,1988(1),75-97。
  36. 錢曾怡編(2010)。漢語官話方言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37. 龍巖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2)。龍巖地區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8.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9.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40. 羅伯特‧迪克森、朱曉農譯、嚴至誠譯、焦磊譯、張偲偲譯、洪英譯(2010)。語言興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1. 羅美珍(1980)。畬族所說的客家話。中央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1),76-88。
  42. 羅美珍(2000)。論族群互動中的語言接觸。語言研究,2000(3),1-20。
  43. 郄遠春(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