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召喚與凝聚-越南潘佩珠建構的英雄系譜與國族論述

并列篇名

Interpolation and Solidarity: Phan Boi Chau's Construction of the Vietnamese "National Heroes" Genealogy and Expounding of Nationality

DOI

10.29907/JRTR.201206.0006

作者

羅景文(Luo Ching-Wen)

关键词

潘佩珠 ; 英雄系譜 ; 國族想像 ; 自我與他者 ; Phan Boi Chau ; genealogies of national heroes ; imagination of nationhood ; the self and the other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7期(2012 / 06 / 01)

页次

159 - 18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不同於傳統士人,近代越南知識人潘佩珠(Phan Bội Châu,1867-1940)關心的不再是個人或是領導者在道德上的修為鍛鍊,而是從致良知、尊德性擴大到愛國與合群,從朝廷君王而轉向國家與民族。他試圖透過英雄系譜與國族神話的想像與建構,來召喚英雄與振興國魂。而他是如何尋找英雄,以建立國族的英雄系譜?這些來自四面八方,跨越不同時空的英雄,又是如何被他高度地混凝濃縮在愛國救國的論述框架之中,而成為國族敘述的主旋律?而他藉英雄建立的國族論述又有什麼特色,著重在那些層面?上述這些問題,是歷來研究者在探討潘佩珠之英雄觀較少處理的面向,因此,本文試圖先思考潘佩珠如何為越南民族運動,建構一套完整且可供運用國族英雄系譜。其次,進一步討論潘佩珠之國族論述的面貌與特色,即他如何透過英雄來鞏固國族、凝聚認同,寄寓整個國族的想像。

英文摘要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s in Vietnam, Phan Boi Chau (1867-1940) was no longer viewed as a independent leader of moral training, but he became the Vietnamese symbol of "Illuminated Consciousness." Through honor and virtue, patriotism, and unity, Phan turned his attention from maintaining a monarchy to establishing a nation. He made attempts to revive the essence of national heroes and develop national spirit by imagining and constructing genealogies of Vietnam national heroes and myth. Phan Boi Chau's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alogy of Vietnamese national heroes involves complex topics such as the self and the other, as well as the discourse of national imagination and enlightenment, which all possess multi-faceted meanings and elucidation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how Phan Boi Chau constructs and emphasizes the genealogies of Vietnamese national heroes. It will then illustrate the key features of his expounding of Vietnamese National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沈松僑(2000)。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33,77-158。
    連結:
  2. ﹝越﹞潘佩珠:《越南亡國史》,收入梁啟超著、林志鈞編:《飲冰室全集•專集》之19,上海:中華書局,1936。
  3. ﹝越﹞潘佩珠:《潘佩珠年表》,越南河內社會科學院漢喃研究所圖書館藏稿本,編號:Vhc.2138。
  4. Marr, David G.(1971).Vietnamese Anticolonialism 1885-1925.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編(1958)。雲南雜誌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
  6.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7. 白石昌也(1993)。べトナム民族運動と日本・アジア―ファン・ボイ・チャウの革命思想と對外認識。東京:巖南堂書店。
  8. 余英時(2007)。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9. 吳雪蘭(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0. 沈松僑(1997)。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8,1-77。
  11. 阮廷註(1967)。研究潘佩珠的英雄觀。文學雜誌,12,1-14。
  12. 阮董之(1968)。潘佩珠英雄觀再深。歷史研究,111,15-23。
  13. 姜萬吉、賀劍城譯(1993)。韓國近代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14. 胡萬川(2010)。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里仁書局。
  15. 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臺北:時報文化。
  16. 梁志明(2003)。東南亞歷史文化與現代化。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17. 陳立(2011)。越南高等教育發展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18. 陳益源、羅景文(2010)。越南潘佩珠與日本、中國之深厚關係─以潘佩珠對於西方建國英雄事蹟的吸收與轉化為例。漢學研究學刊,1,119-141。
  19. 陳慶浩編、孫遜編(2010)。越南漢文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陳鴻瑜(2009)。越南近現代史。臺北:國立編譯館。
  21. 章太炎(1986)。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章收(2004)。潘佩珠研究。河內:國家政治出版社。
  23. 章收編(2000)。潘佩珠全集。順化:順化出版社。
  24. 章收編(2000)。潘佩珠全集。順化:順化出版社。
  25. 章收編(2000)。潘佩珠全集。順化:順化出版社。
  26. 賀佛爾、梁永安譯(2004)。狂熱份子:群眾運動聖經。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7. 楊瑞松(2010)。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臺北:政大出版社。
  28. 葉乾坤(1983)。梁啟超與韓國的英雄主義。中韓關係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960-1949,臺北:
  29. 鄒振環(2000)。梁啟超、潘佩珠的《越南亡國史》及其在中國和朝鮮的傳播與影響。韓國學研究論叢,1,308-318。
  30. 鄧搏鵬、後藤均平譯(1993)。越南義烈史─抗佛獨立運動の死の記錄。東京:刀水書房。
被引用次数
  1. 何純慎(2020)。潘佩珠國族角度下的女性觀。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5,2-26。
  2. 黃瓊萩(2020)。從周邊反彈中國:越南的反中情緒、論述與宣傳。中國大陸研究,63(2),1-27。
  3. 蔣淑如、王雅玄(2017)。書寫歷史─教科書中性別化國族主義的批判分析。教科書研究,10(1),101-136。
  4. 張哲挺(2020)。越南愛國志士潘佩珠之雙元性中華觀。漢學研究,38(3),297-338。
  5. 鍾雲鶯(2015)。越南寶山奇香教派及其傳衍—以「四恩孝義」為探討核心。民俗曲藝,190,67-127。
  6. 鍾雲鶯(2021)。越南民間教派「四恩孝義」經典的產生。民俗曲藝,211,167-224。
  7. 鍾雲鶯(2022)。先天道在越南的傳承與發展:以明師道南雅堂的文獻為考察核心。民俗曲藝,217,201-249。
  8. (2018)。愛深責切的民族情感─論二十世紀初期越南知識人黎懙在《南風雜誌》上的文史書寫。文與哲,32,35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