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憨山德清「解脫」書寫中的禪觀與意境-以《夢遊集》為中心

并列篇名

On Zen Perspectiv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Writings of Liberation by Hanshan Teching - Mengyouji as Example

作者

曾瓊瑤(Tseng Chiung-Yao)

关键词

憨山德清 ; 禪觀 ; 意境 ; 夢遊集 ; 解脫 ; Hanshan Teching ; Zen Meditation ; Artistic Conception ; Mengyouji ; Liberation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3期(2013 / 12 / 01)

页次

127 - 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晚明佛教叢林論詩、作詩的風氣盛行,四大高僧中,以憨山德清的文學創作最著名,亦最為人稱頌為文字般若;但學界對憨山的認識,多從思想層面探討,甚少從其文學作品了解其精神底蘊。本文探討憨山作品《夢遊集》中的自由創作,特別聚焦於「解脫」、「自由」主題的書寫;「解脫」、「自由」乃是佛教的根本關懷,透過了悟的禪僧、禪者對於「解脫」、「自由」的工夫與意境描述,應最能呈現佛教創作在文學主題上的獨殊之處,也更能掌握高僧心靈境界中的工夫精髓與悟境美感。本文首先說明憨山之創作精神與特質,其次說明憨山多重身分之「解脫」書寫元素,最後分析憨山解脫書寫的五大面向與內容,以能記下中國文學史中詩僧創作的精神、內涵與歷史之重要的一章。

英文摘要

Among the most recognizable Zen masters, Hanshan Deching's work of literature is most well-known. Yet, scholars who study Hanshan' tend to focus on his ideology instead of his literary work, which reveals his salient thoughts and idea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different unrestrained compositions in Hanshan Deching's compilation, Mengyouji, and focuses especially on themes of freedom and liberation. Thes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Buddhism, and from the realized Zen master's expression concerning liberation through meditation and the state of ideas that provide a unique literary style of Buddhism, readers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 aesthetic state of realization in the mind of eminent monk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劉婉俐(2004)。神聖與瘋狂:藏傳佛教的「瘋行者」傳統VS.傅柯瘋狂病史的權力論述。中外文學,32(10),145-171。
    連結:
  2. 明‧憨山德清:《肇論略注》,收入《卍續藏》54 冊。
  3. 明‧憨山德清:《圓覺經直解》,收入《卍續藏》10 冊。
  4. 唐‧釋道世撰:《法苑珠林》,收入《大正藏》53 冊。
  5. 明‧憨山德清:《首楞嚴經懸鏡序》,收入《卍續藏》12 冊。
  6. 明‧憨山德清:《金剛經決疑》,收入《卍續藏》25 冊。
  7. 唐‧般剌蜜帝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收入《大正藏》19 冊。
  8. 明‧憨山德清:《觀楞伽經記》,收入《卍續藏》17 冊。
  9. 明‧憨山德清:《憨山老人夢遊集》,收入《卍續藏》73 冊。
  10. 龍樹著,宋‧施護譯:《讚法界頌》,收入《大正藏》32 冊。
  11.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收入《大正新脩大藏經》9 冊,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1924-1935(以下簡稱《大正藏》)。
  12. 明‧憨山德清:《楞嚴經通議》,收入《卍續藏》12 冊。
  13. 明‧憨山德清:《楞嚴經懸鏡》,收入《卍續藏》12 冊。
  14. 明‧憨山德清:《起信論直解》,收入《卍續藏》45 冊。
  15. 宋‧求那跋陀羅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收入《大正藏》16 冊。
  16. 東晉‧僧肇:《物不遷論》,收入《大正藏》45 冊。
  17. 姚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收入《大正藏》8 冊。
  18. ﹝印度﹞馬鳴造,南朝梁‧真諦譯:《大乘起信論》,收入《大正藏》32 冊。
  19. 清錢謙益(1985)。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
  20. 王紅蕾(2010)。憨山德清與晚明士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1. 皮朝綱(2001)。憨山德清對禪宗美學的貢獻及其學術意義。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0(1),69-76。
  22. 江燦騰(2005)。曹溪之願。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23. 江燦騰(1990)。晚明佛教叢林改革與佛學諍辯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為中心。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24. 吳汝鈞(1993)。遊戲三昧: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臺北:學生書局。
  25. 吳言生(199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陜西師範大學。
  26. 吳言生(2002)。經典頌古。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7. 李小平(1993)。憨山夢遊集中觀音贊之研究。華梵學報,1(1),1-17。
  28. 李杏邨(1994)。禪境與詩情。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9. 荒木見悟、廖肇亨譯(2006)。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臺北:聯經出版社。
  30. 張伯偉(1995)。禪與詩學。臺北:揚智文化。
  31. 第十二世泰錫杜仁波切、貝瑪秋頓譯(1996)。相對世界,究竟的心。臺北:噶舉佛學會。
  32. 陳松柏(2001)。憨山禪學之研究。佛光:佛光文教基金會。
  33. 陳國球編(1987)。鏡花水月─文學批評論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4. 彭雅玲(2002)。詩語與修悟─以皎然、貫休、齊己三位詩僧的詩歌為討論中心。宗教藝術、傳播與媒介,嘉義:
  35. 彭雅玲(2001)。唐宋人對於「詩僧」一詞的指涉及相關問題之反省。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二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36. 曾瓊瑤(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37. 黃敬家(2009)。禪觀與詩境─禪修體驗對唐代詩人創作方法的啟發。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2(1),153-178。
  38. 黃敬家(2011)。詩禪‧狂禪‧女禪:中國禪宗文學與文化探論。臺北:學生書局。
  39. 廖肇亨(2008)。中邊‧詩禪‧夢戲: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臺北:允晨文化。
  40. 趙春蘭(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41. 蕭麗華(1997)。唐代詩歌與禪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42. 釋聖嚴(1987)。明末佛教研究。臺北:東初出版社。
  43. 釋曉雲編(1996)。禪詩禪師。臺北:原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