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盛唐五言古詩格律探論-兼評王力五古格律說
|
并列篇名
|
The Tone Scheme of the Five-character Poems of the Prime Tang
|
作者
|
蔡振念(Chai Jen-Nien)
|
关键词
|
新式五古 ; 仿古五古 ; 王力 ; 盛唐 ; 格律 ; New Five-Character Poem ; Old Five-Character Poem ; Wang Li ; Prime Tang ; Metrical Pattern
|
期刊名称
|
成大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51期(2015 / 12 / 01)
|
页次
|
41
-
75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首先回顧了明清以來的五言古詩的聲調說,並認為明清詩家的聲調大都以少數詩作為例作說明,難見唐人五古的全貌。本文嘗試以統計的方法,較全面的檢視唐人五古平仄格調的規範,並認為五古之作分為新式的五古和仿古的五古。仿古詩作故無格律可言,但新式五古最基本的規律則在第二字黏對的講求。但這一規律必不是如近體詩一般,牢不可破,反而詩中从許一、二失黏失對及偶用律句律聯才是常式。其次,本文在統計過程中也發現,王力以黏對為新式五古的要件,以此為準,他認為王維、李頎、孟浩然、劉長卿等人的五古為新式五古,李白、杜甫的五古為仿古之作,差不多完全不受格律的束縛,王力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最後,本文也指出,盛唐新式五古雖然有格律化的傾向,但古詩之格律化並非如律詩之平仄不可差以毫釐,因此,劉長卿〈宿懷仁縣南湖寄東海荀處士〉一首五古,其格律整齊如排律,只是唐人五古中的特例,不足為式。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one pattern theories of the five-character poem of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and then investigates the tone patterns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poems by prime Tang poets. It is the finding of this article that the tone pattern of five-character poems by prime Tang poe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e so-called new five-character poem and old five-character poem. The present paper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o-called new five-character poem must follow the regulation that the tone of the second character of each couplet must be opposite with each other and must keep same with the second character of the first line of the following couplet. Lastl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fore-mentioned regulation is not abided by the Tang poets strictly. There is some leeway in between. Poets sometimes use their freedom in writing poems in term of metrical pattern.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蔡振念(2008)。王力五言律詩兩種格式補證。成大中文學報,20,111-136。
連結:
-
元辛文房、傅璇琮編(1987)。唐才子傳校箋。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 Hua Book Company。
-
東晉謝靈運、顧紹柏校注(2004)。謝靈運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
唐王昌齡、胡問濤校注、羅琴校注(2000)。王昌齡集編年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
唐李白、瞿蜕園校注、朱金城校注(1980)。李白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唐李延壽(1974)。南史。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 Hua Book Company。
-
唐李益、王亦軍編註、裴豫編註(1989)。李益集注。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
唐李商隱、葉蔥奇疏注(1998)。李商隱詩集疏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唐李商隱、劉學鍇、余恕誠(1988)。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 Hua Book Company。
-
唐杜牧、清溤集梧注(1983)。樊川詩集注。臺北=Taipei:臺灣中華書局=Chung Hwa Book Company。
-
唐孟郊、韓泉欣校注(1995)。孟郊集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唐孟浩然(1982)。孟襄陽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
唐高適、阮廷瑜校注(1980)。高常侍詩校注。臺北:國立編譯館。
-
唐高適、劉開揚箋注(1983)。高適詩集編年箋注。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
唐賈島、齊文榜注(2001)。賈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唐劉長卿、楊世明校注(1999)。劉長卿集編年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清仇兆鱉(1980)。杜詩詳註。臺北:里仁出版社。
-
清吳紹澯(1987)。聲調譜說。臺北=Taipei:新文豐出版公司=Hsin Wen Feng Publishing。
-
清李汝襄(1987)。廣聲調譜。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清浦起龍(1999)。讀杜心解。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
清清聖祖編、彭定求輯(1986)。全唐詩。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 Ji Publishing House。
-
清董文渙(1974)。聲調四譜。臺北:廣文書局。
-
清趙殿成(1966)。王摩詰全集注。臺北:世界書局。
-
Wang, Meng-Ou(1997)。Chu Tang Shi Xue Zhu Shu Kao。Taipei: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
丁福保輯(1999)。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丁福保輯(1999)。清詩話。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 Ji Publishing House。
-
丁福保輯(1999)。清詩話。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 Ji Publishing House。
-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編、西北大學中文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編(1992)。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王力(2005)。漢語詩律學。上海=Shanghai:上海世紀集團=Shanghai Century Publishing Group。
-
王頌梅(2007)。杜甫折腰七律研究。堂堂乎張─紀念張子良教授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高雄:
-
任海天(1998)。晚唐詩風。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向麗頻(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李立信(1981)。古風之用韻與調律。東海中文學報,2,55-66。
-
杜松柏編(1987)。清詩話訪佚初編。臺北=Taipei:新文豐出版公司=Hsin Wen Feng Publishing。
-
杜曉勤(1996)。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嬗變。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
施逢雨(1999)。單句律化:永明聲律運動走向律化的一個關鍵過程。清華學報,29(3),301-320。
-
郭紹虞編(1999)。清詩話。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 Ji Publishing House。
-
傅璇琮編(1980)。唐代詩人叢考。北京:中華書局。
-
逯欽立輯校(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
葛曉音(2011)。陳子昂與初唐五言古律體調的界分─兼論明清詩論中的唐無五古說。文史哲,2011(3),97-110。
-
蔡振念(2008)。高適詩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
蔡振念(2009)。論唐代樂府詩之律化與入樂。文與哲,15,61-98。
-
鄺健行(1990)。初唐五言律體律調完成過程之觀察及其相關問題之討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1,247-259。
-
鄺健行(1994)。詩賦與律調。北京:中華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蔡振念(2018)。唐代七言古詩格律探論。政大中文學報,29,175-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