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縱橫象數,儒門義理-荀爽易學核心價值的重建與再定位

并列篇名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作者

曾暐傑(Tseng Wei-Chieh)

关键词

荀爽 ; 乾升坤降 ; 周易 ; 象數易 ; 漢易 ; Xun Shuang ; Qian rise and Kung down ; Yi Jing study of Phenomenon and number ; ZhouYi ; Yi Jing studies in Han dynasty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2期(2016 / 03 / 01)

页次

1 - 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荀爽(128-190)易學歷來為人所關注的即其乾升坤降的學說,並將此視為其易學的核心觀念。順此,學者多將荀爽易學單純歸類為象數易學,並對其欲以一套不成熟的陽升陰降之象數系統解經,頗多穿鑿附會的情形多所批判。然而細究荀爽易學的內涵及其生命歷程,可以發現在乾升坤降之上,更有一套儒家經世道德思維在支撐其易學系統。身為積極入世的當代大儒,其注《易》已非僅僅為卜筮系統服務的象數易學,而是具有高度人文價值與政治意識,是一種即象數即義理的儒家道德義理系統。由此可知,其易學的核心價值應由當位居中與陽尊陰卑的道德內涵來探究,自能通透其易學的價值。也就是說,荀爽重視的是從實然到應然的道德意識轉化,我們應該更重視其得位、居中與承陽的儒家道德思維與內涵,並視為荀爽易學的第一義,而把陽升陰降視為第二義的象數方法,方可真正透顯荀爽易學的人文精神與價值。

英文摘要

Scholars usually think the core value in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荀爽) is only "Yang rise and Ying down." (or "Qian rise and Kun down") it means, they think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only about phenomenon and number, moreover, they criticize Xun Shuang's Yi studies are immature with their interpretation. In this article I will point out the view of scholars which is not really true and try to give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a new comment and set into the proper position. I will discuss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not just about phenomenon and number, but it contain with Confucius moral thinking systems. Xun Shuang is Confucian and morality administrator, but not just a scholar and fortune teller about the Book of Change (易經). It means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not just for fortune telling but also a theory for the political affairs.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full of the theory of Confucius moral and politic ethics, via the phenomenon and number speak, so his Yi studies have more humanistic spirit and less blind faith. In the conclusion, the Yi studies of Xun Shuang is not just about phenomenon and number but about Confucius thinking. The phenomenon and number are also the methods for Xun Shuang, and the Confucius thought is the core value in his Yi studi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勘(1981)。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 宋陸九淵(1981)。陸九淵集。臺北:里仁書局。
  3. 明王守仁(1955)。王陽明全書。臺北:正中書局。
  4. 明范欽訂(1965)。京氏易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1972)。新校後漢書注。臺北:世界書局。
  6. 唐尹知章注、清戴望校正(1958)。管子校正。臺北:世界書局。
  7. 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1981)。周易正義。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 Wen Publishing Company。
  8. 清王夫之(1990)。周易外傳。北京:中華書局。
  9. 清李道平(2012)。周易集解纂疏。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 Hua Book Company。
  10. 清紀昀編修(1981)。善本易緯。臺北:老古文化。
  11. 清張惠言輯(2010)。經學輯佚文獻彙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12. 清惠棟(2010)。周易述。北京:中華書局。
  13. 清顧炎武、黃汝成集釋(2006)。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丁四新(2011)。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王棋(2012)。荀爽與《九家易》。周易研究,115,56-63。
  16. 王棋(2012)。荀爽象數易學語境中的陰陽觀。理論月刊,10,63-66。
  17. 王棋(2012)。試論荀爽易學象數學說的建構及其哲學意義。蘭州學刊,10,25-30。
  18. 王新春(2003)。荀爽易學乾升坤降說的宇宙關懷與人文關切。中國哲學史,4,50-56。
  19. 本杰明‧史華慈、程鋼譯(2004)。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 朱伯崑(1991)。易學哲學史。臺北=Taipei: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Landeng Culture Ltd.。
  21. 牟宗三(1988)。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22. 余敦康(2005)。易學今昔。桂林=Guilin: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3. 帕瑪、嚴平譯(1995)。詮釋學。臺北:桂冠圖書。
  24. 林忠軍(2012)。易學源流與現代闡釋。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25. 林義正(2010)。《周易》《春秋》的詮釋原理與應用。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6. 哈伯瑪斯、洪漢鼎編譯(2005)。詮釋學經典文選(下)。臺北:桂冠圖書。
  27. 姚蒸民(1999)。韓非子通論。臺北:東大出版公司。
  28. 徐芹庭(2010)。漢易闡微。北京:中國書店。
  29. 高懷民(2007)。兩漢易學史。桂林=Guilin: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30. 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1. 張濤(2005)。秦漢易學思想研究。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 Hua Book Company。
  32. 張濤(1999)。略論荀爽易學。河南大學學報,39(3),71-75。
  33. 陳堅(2002)。「易注」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註釋。江南社會學院學報,4(S1),48-53。
  34. 勞思光(1987)。新編中國哲學史(二)。臺北:三民書局。
  35. 黃俊傑(2006)。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6. 黃俊傑編(2006)。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7. 劉玉建(2012)。漢代易學通論。濟南:齊魯書社。
  38. 劉愛敏(2006)。論「六經注我,我注六經」。濱州學院學報,22(1),33-37。
  39. 鄭吉雄編、林永勝編(2012)。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40. 賴貴三(2007)。易學思想與時代易學論文集,臺北:
  41. 戴璉璋(1989)。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
  42. 懷特海、李步樓譯(2011)。過程與實在:宇宙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