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無聲的喧囂-東年的「啟示性作品」與《模範市民》詮釋

并列篇名

A Clamor of Silent - Dong Nian's Clairvoyant Writ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Model Citizens

作者

蕭義玲(Hsiao I-Ling)

关键词

東年 ; 模範市民 ; 啟示性作品 ; 現代主義小說 ; 寫實主義小說 ; Dong Nian ; Model Citizens ; Clairvoyant Writing ; Modernist Novel ; Realism Novel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8期(2017 / 09 / 01)

页次

159 - 19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文學評論中,東年及其小說向來未被論者投以關注的眼神。本文透過對東年創作理念的探討,將研究焦點鎖定於東年邁入後期創作前夕的關鍵作品《模範市民》,透過對小說寓意的解讀與詮釋,以「啟示性作品」的特殊視角來建置東年小說的詮釋架構。本文以為東年與其小說所以長期知音寥落,實在於作家以特立獨行之姿,堅持人文社科的文學理念,並以「啟示性作品」為其創作路線,如此的文學觀與創作實踐,遂成為當代文學主流論述下的「異鄉人」。透過對《模範市民》的解讀,我們也看到東年創作的焦點,在於凸顯從鄉土到城市的社會變遷中,現代人將遭遇種種價值觀幻化的「無聲的喧囂」,而對隱藏在「無聲的喧囂」中,不知何時將如壓力鍋引爆的社會衝突之揭示,正是東年「啟示性作品」的用心所在。

英文摘要

Since Dong Nian has long been neglected in the literary criticism academic of Taiwan. This paper aims to reconstruct interpretive frameworks of Dong Nian's novels. By in-depth studies into Dong's theory of creation, this essay uses writings which give warnings to delve into his key work Model Citizens on the eve of his tran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ritings in early years. 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Dong's novels finding no keenly appreciative readers lies in his maverick persistence of literary idea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path of creation for "Clairvoyant Writing" that make him become an "alien" in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In fact Dong's novels and modernist novels, realistic traditional novels seem to be superficially similar, the intention and lasting charm will lead to frequently-seen different tones. An interpretation of Model Citizens has led readers to find Dong's creation focusing on highlights of all types of magically changed values of "A Clamor of Silent" modern people will encounter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hanges from rural to urban aspects. Social conflicts are hidden in the "A Clamor of Silent" that no one knows when they will explode just like a pressure cooker exactly embody the intention Dong wants to express in his writings which give warning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丘彥明:〈用小說去思想─訪短篇小說第三獎得主東年〉,《聯合報》第8版,1979年9月22日。
  2. 東年:〈2007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評審感言:從寫實•現代到新寫實〉,《東年網誌》網站,2007年10月7日,網址:http://blog.udn.com/highsea/1284021(2015年11月28日上網)。
  3. (1999)。1999竹塹文學獎得獎作品輯。新竹:新竹市文化中心。
  4. 詹宏志紀錄:〈聯副第一次作家雅集:尋找中國小說自己的路─「小說的未來」座談會〉,《聯合報》第12版,1978年4月29日。
  5. 東年:〈鄉土文學,再出發〉,《聯合報》第42版,1994年5月19日。
  6. 朱炎:〈那團古怪的嚇人的火光─試釋「大火」〉,《聯合報》第8版,1979年9月22日。
  7. 葉石濤等:〈開拓長篇小說的廣闊世界─第三次百萬小說決審過程紀錄(6-7)(《模範市民》部分)〉,《自立晚報》第10版,1987年2月18-19日。
  8. 東年:〈我看百萬小說徵文〉,《自立晚報》第2版,1984年3月23日。
  9. 東年:〈知識分子的規格和特質〉,《聯合報》第41版,1997年5月7日。
  10. 張殿:〈東年的後海洋時期〉,《聯合報》第43版,1996年6月17日。
  11. 張大春:〈每周新書金榜:《地藏菩薩本願寺》〉,《聯合報》第42版,1994年12月8日。
  12. 東年:〈從小說獎談小說創作〉,《聯合報》第37版,1996年11月13日。
  13. 方梓(2013)。臺北寅時。聯合文學,346,86-89。
  14. 王定國(2013)。失蹤太平洋。聯合文學,346,74-76。
  15. 朱雙一(2002)。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16. 吳叡人(2013)。城邦啟示錄:東年《城市微光》的閱讀筆記。聯合文學,346,66-71。
  17. 宋澤萊(1998)。將「自然主義」和「虛無主義」推向頂峰的文學高手─論東年小說的深度。台灣新文學,10,238-261。
  18. 李瑞騰(2013)。歷史感與悲憫心:我看東年小說。聯合文學,346,80-81。
  19. 李嘉淋(2013)。見微知著:讀《愚人國》與《城市微光》。聯合文學,346,92-93。
  20. 東年(1985)。失蹤的太平洋三號。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1. 東年(1998)。再會福爾摩莎。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2. 東年(2013)。我在上個世紀的寫作。聯合文學,346,40-48。
  23. 東年(1998)。鄉土文學─意識型態的虛實。聯合文學,160,184-188。
  24. 東年(1996)。我是這樣說的─希達多的本事及原始教義。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5. 東年(2010)。現代小說如何反映時代。聯合文學,313,50-51。
  26. 東年、高天生編(1992)。東年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27. 東年(1977)。落雨的小鎮。臺北=Taipei:聯經出版公司=Linking Publishing Co.。
  28. 東年(2013)。愚人國。臺北=Taipei:聯合文學出版社=Linking Publishing Co.。
  29. 東年(1979)。大火。臺北=Taipei:聯經出版公司=Linking Publishing Co.。
  30. 東年(1994)。地藏菩薩本願寺。臺北=Taipei:聯合文學出版社=Linking Publishing Co.。
  31. 東年(1988)。模範市民。臺北=Taipei:聯經出版公司=Linking Publishing Co.。
  32. 東年(2013)。城市微光。臺北=Taipei:聯合文學出版社=Linking Publishing Co.。
  33. 東年(1994)。初旅。臺北=Taipei:麥田出版社=Rye Field Publishing Co。
  34. 東年(1983)。去年冬天。臺北=Taipei:聯經出版公司=Linking Publishing Co.。
  35. 林文義(2013)。深海藏鯨。聯合文學,346,72-73。
  36. 馬翊航(2013)。島嶼的風聲,城市的耳語:讀《愚人國》與《城市微光》。聯合文學,346,94-95。
  37. 馬森(1989)。77年度9本文學好書。聯合文學,57,14-25。
  38. 張誦聖(2001)。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39. 莊宜文(1999)。航向人性的黝深海域─試論東年的海洋小說。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高雄:
  40. 許琇禎(2001)。台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41. 郭正偉(2013)。彼此陌生,但相互牽引:讀《城市微光》。聯合文學,346,90-91。
  42. 陳允元紀錄(2013)。小說、生活:人生的事。聯合文學,36,51-53。
  43. 陳建忠(2013)。從恨世者到擺渡人─閱讀東年的新寫實主義小說。聯合文學,346,58-65。
  44. 陳義芝編(1998)。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45. 黃光國(1995)。現代人的價值衝突。聯合文學,131,86-87。
  46. 楊松年編、簡文志編(2004)。離心的辯證:世華小說評析。臺北:唐山出版社。
  47. 葉石濤(2008)。葉石濤全集。臺南=Tainan:臺灣文學館=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48. 葉石濤(2008)。葉石濤全集。臺南=Tainan:臺灣文學館=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49.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洪漢鼎譯(1986)。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50. 蔡孟娟(2004)。當代文學之佛學世應─論東年《地藏菩薩本願寺》。文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2004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臺南:
  51. 蔡源煌(1978)。符號與靈視─評東年《落雨的小鎮》。中外文學,6(9),72-85。
  52. 蕭義玲(2003)。在深海上航行的「鐵屋子」─東年《失蹤的太平洋三號》中的國族寓言與知識分子。國際漢學研究趨勢:鄭清茂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花蓮:
  53. 簡淑玲(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楊雅儒(2022)。「我是這樣說的」-東年長篇小說的佛理書寫與人文關懷。淡江中文學報,46,18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