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彌補與脫節:臺、港《純文學》比較-以「近代中國作家與作品」專欄為主

并列篇名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aiwanese and Hong Kong Versions of Pure Literature: Reading the Special Colum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 and Works"

作者

蘇偉貞(Su Wei-Chen)

关键词

《純文學》 ; 林海音 ; 王敬羲 ; 「近代中國作家與作品」專欄 ; Literature ; Lin Hai Yin ; Wang Jing Xi ; Colum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 and Works"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0期(2018 / 03 / 01)

页次

31 - 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67年1月,林海音主編的《純文學》在臺創刊,第2期即推出「近代中國作家與作品」專欄,評介五四以降二、三○年代作家及作品,編案揭示:「重刊這些作品的目的,是為了彌補現代讀者對近代中國文學作品的脫節現象。」關鍵詞正是「彌補」與「脫節」。在檢查制度的六○年代,此舉無異「艱難而冒險」,然《純文學》從「彌補脫節」心念出發,自許地山至陳西瀅共評介了二十一位作家,構築了一條臺灣1949年後與五四文學關聯的新時間走廊,進而催生了香港版《純文學》的發行。港版《純文學》1967年4月創刊,由香港文化人王敬羲掌旗,初期內容大同小異,一時帶動香港文學風潮,形同再生產,在王敬羲主導下,港版《純文學》逐步有了「在地性」,可惜的是,港版《純文學》在臺灣少為人知,或者誤以為是同本刊物,甚而臺灣各圖書館皆未收藏,加重了研究困難度,至今無專文論述。臺版《純文學》於1972年2月停刊,共發行62期;港版《純文學》在臺版停刊後繼續出刊,終不敵現實,於1972年12月第66期宣布結束。異體同命的兩地《純文學》可說為臺港文化交流模式僅見。鑑於「近代中國作家與作品」專欄的貫穿性,本文因此聚焦於此,梳理異同之餘,進一步比較臺版怎樣應對檢查制度、港版如何開展港土意識,期重返「純文學」的年代,彌補既有研究之不足。

英文摘要

In January of 1967, the inaugural issue of the journal Pure Literature (Chun Wen Xue), edited by Lin Hai Yin, was published in Taiwan. In the second issue, Lin, by launching the special column "Modern Chinese Writers and Works," reviewed May Fourth writers and works in the 20s and 30s and, proclaimed that "these works are re-published to compensate for readers' disjointed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t was "difficult and risky" to do so because of the censorship in the 60s; however, Pure Literature succeeded in recalling our reading memories by having reviewed twenty-first writers in total-from Xu Di Shan to Chen Xi Ying-and building a temporal corridor which connects Taiwan in 1949 and the May Fourth Literature. The Hong Kong version of Pure Literature, echoing with the Taiwanese version, was inaugurated in April of 1967 by a cultural man Wang Jing Xi. Beginning with similar contents, it inspired the literary zeal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and triggered a process of literary reproduction. The Hong Kong version found its "local" expression in Wong's leading. It is a pity that the Hong Kong version is lesser-known in Taiwan: it might be mistaken as the same version or that it is not collected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It is a potential-but difficult-research subject for lack of special articles up to now. This study reviews that the Taiwanese version of Pure Literature had ceased publication in February of 1972, with a total of 62 issues. After that, the Hong Kong version strived to keep publishing, changed in the reduction to two-monthly, but ended up stopping publication in December of the same year, with a total of 66 issues. Sharing the same fate, both versions of Pure Literature are worth researching for their roles in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Hong Kong and Taiwan. This study, by comparing the special column of "Modern Special Writers and Works," explores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Taiwan and Hong Kong adopted at that time. Whilst the Taiwan version was required to deal with censorship then, the Hong Kong version developed local consciousness to be issue-oriented. By doing so, this study returns to the times of Pure Literature in hope of filling in the gaps in existing researc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67)。港版《純文學》,Vol. 1-66
  2. (1998)。港版《純文學》,復刊號,1-31。
  3. (1967)。《純文學》發行人劉國瑞提供林海音與《純文學》出資方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56 年4 月28 日簽訂〈純文學月刊印行合約〉。劉國瑞提供。
  4. (1967)。臺版《純文學》,Vol. 1-62
  5. 〈純文學月刊社與純文學出版社分營協議書〉。劉國瑞提供。
  6. 唐杜甫(1975)。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
  7. 王敬羲(2009)。校園與塵世:王敬羲自選集。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
  8. 王敬羲(1972)。王敬羲:〈1972 年2 月19 日致劉國瑞信〉。劉國瑞提供。
  9. 王敬羲(1971)。王敬羲:〈1971 年10 月致劉國瑞信〉。劉國瑞提供。
  10. 王敬羲(1998)。編者的話。港版《純文學》,復刊1,119。
  11. 王敬羲(1971)。王敬羲:〈1971 年8 月5 日致劉國瑞信〉。劉國瑞提供。
  12. 王德威(2010)。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3. 丘秀芷(1980)。新‧舊與永恆─讀《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有感。書評書目,87,85-89。
  14. 司敬雪(2009)。20 世紀晚期中國小說倫理。臺北:秀威科技資訊公司。
  15. 本社(1967)。做自己事 出一臂力(代發刊詞)。純文學,1,1-2。
  16. 本社(1967)。作品‧作家‧讀者‧時代(發刊詞)。港版《純文學》,1,Ⅰ-Ⅱ。
  17. 本社(1969)。冰心和她的小說〈寂寞〉。臺版《純文學》,32,88-98。
  18. 李京珮(2009)。曲折的縫綴─《純文學》對五四作家的接受。2007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臺灣現當代文學媒介研究,臺北:
  19. 李瑞騰編(2003)。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
  20. 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臺北:麥田出版。
  21. 李韡玲:〈憶港臺文化橋樑王敬羲〉,《Books 書海微瀾》網站,2011 年5 月20 日。網址:http://hcbooks.blogspot.tw/2011/05/blog-post_7269.html(2015 年10 月30 日上網)。
  22. 汪淑珍(2008)。文學引渡者:林海音及其出版事業。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23. 周玉寧(2006)。林海音評傳。北京:作家出版社。
  24. 林海音(1967)。關於許地山。純文學,2,20-26。
  25. 林海音(1993)。寫在風中。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26. 林海音(2000)。寫在風中。臺北:遊目族文化公司。
  27. 林海音(1994)。生活者林海音。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28. 林海音(1980)。綠藻與鹹蛋。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29. 林海音(2003)。英子的鄉戀。臺北:九歌出版社。
  30. 林海音(2000)。城南舊事。臺北:遊目族文化公司。
  31. 林海音口述、碩石紀錄(1990)。記《純文學》的誕生。幼獅文藝,71(5),36-37。
  32. 林海音編(1980)。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臺北=Taipei:純文學出版社=Belles-Lettres Publishing House。
  33. 林海音(2000)。作客美國。臺北=Taipei:遊目族文化公司=Youmuzu Culture Co., Ltd.。
  34. 林海音(1969)。城南舊事。臺北=Taipei:純文學出版社=Belles-Lettres Publishing House。
  35. 胡適演講、穆穆執筆整理(1958)。中國文藝復興‧人的文學‧自由的文學─胡適五月四日在中國文藝協會會員大會講演全文。文壇季刊,2,6-10。
  36. 夏志清(1970)。現代中國文學感時憂國的精神。臺版《純文學》,45,10-28。
  37. 夏祖麗(2000)。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臺北=Taipei:天下遠見出版公司=Commonwealth Publishing Group。
  38. 馬森:〈一個不應遺忘的小說家─懷念王敬羲〉,《聯合報‧副刊》E3 版,2008年10 月31 日。
  39. 陳子善:〈坐忘齋主姚克〉,香港《蘋果日報‧果籽副刊》網站,2011 年7 月31日。網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10731/15479137(2016 年7 月14 日上網)。
  40. 陳思和(2004)。文本細讀在當代的意義及其方法。河北學刊,24(2),109-116。
  41. 菱子(1967)。談老舍及其文體。純文學,9,107-142。
  42. 黃錦樹(2006)。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臺北:麥田出版。
  43. 黃錦樹(1998)。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文化出版社。
  44. 葉石濤:〈林海音的兩個故鄉〉,《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第39 版,2001 年12 月3日。Ye Shi Tao, “Lin Hai Yin De Liang Ge Gu Xiang” [The Two Homeland of Lin Hai Yin] in Zhong Guo Shi Bao [China Times], Ver. 39, (03 Dec 2001).
  45. 葉石濤(1968)。談林海音。臺灣文藝,18,25-36。
  46. 齊邦媛(1990)。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社。
  47. 齊邦媛:〈失散─送海音〉,《聯合報‧聯合副刊》第36 版,2001 年12 月3 日。
  48. 劉守宜:〈從「文學刊物」談起〉,《中央日報‧中央副刊》,1971 年7 月4-5 日。
  49. 劉國瑞(1988)。劉國瑞:〈1988 年3 月4 日致馬各信〉。劉國瑞提供。
  50. 簡明海(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51. 蘇雪林(1983)。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張俐璇(2018)。從問題到研究:中國「三十年代文藝」在臺灣(1966-1987)。成大中文學報,63,159-190。
  2. 張俐璇(2021)。抗戰的抗戰-「中國現代文學」在臺灣(1978-1992)。淡江中文學報,45,171-203。
  3. (2024)。純影劇-純文學:60年代《劇場》、《純文學》臺港藝文交流的兩個面向。成大中文學報,84,10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