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禪與本草的結合:〈禪本草〉、〈炮炙論〉以禪為藥之禪修譬喻
|
并列篇名
|
A Study on "Chan Ben Cao" and "Pao Zhi Lun" in Zen Short Sketches in the Song Dynasty
|
作者
|
黃敬家(Huang Jing-Jia)
|
关键词
|
〈禪本草〉 ; 〈炮炙論〉 ; 以禪為藥 ; 譬喻 ; 宋代 ; "Chan Ben Cao" ; "Pao Zhi Lun" ; Use of Chan as medicine ; Metaphor ; Song Dynasty
|
期刊名称
|
成大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65期(2019 / 06 / 01)
|
页次
|
119
-
15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宋代出現禪與本草結合的創作-慧日文雅仿《本草》體例作〈禪本草〉,以禪為藥,闡述禪的藥性功效;湛堂文準續作〈炮製論〉,仿炮製之法,說明以此一味禪藥實修的方法和次第。此二文乃宋代禪門筆記《羅湖野錄》所載逸文之一。本文先梳理宋代至清代〈禪本草〉、〈炮炙論〉諸版本流傳變化,重點放在考察以禪為藥的形成脈絡和譬喻意涵。宋代社會本草醫書普及傳布,加之前有本草衍生之遊戲創作,以及宋代文字禪風的推波。延續佛教經典內部以佛所說法為法藥的譬喻傳統,〈禪本草〉強調服禪藥以獲大解脫的必要性;〈炮炙論〉反映了炮製禪藥過程所隱含的漸修累積工夫。此二文相為表裡,應合而讀之,以見北宋末臨濟黃龍一脈重視由漸修次第以達頓悟自性的發展趨向。
|
英文摘要
|
This research focus on a theme which is to revise the content of anecdotes "Chan Ben Cao" and "Pao Zhi Lun" collected in Zen short sketches: Luo Hu Ye Lu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o conduct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ow the versions spread or hand down. This project will use text traceability to conduct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course of making copies. Moreover, it will investigate the external timing conditions for the appearance of "Chan Ben Cao" and "Pao Zhi Lun" from two aspects: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oks in the social culture at the time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game-based tendency in Chan. At last, it will probe into the origin of thoughts and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 with Chan thoughts based on the writing relationship of these two texts and the pedigree of Huang Long to which Wen Ya and Wen Zhun belonged.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2004)。叢書佛教文獻類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1977)。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
(2015)。文瀾閣欽定四庫全書。杭州:杭州出版社。
-
(1965)。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94)。中華大藏經。北京:中華書局。
-
元魏.菩提留支譯:《入楞伽經》,《大正藏》第16 冊。
-
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第12 冊。
-
北涼.曇無讖譯:《金光明經》,《大正藏》第16 冊。
-
宋.正受:《嘉泰普燈錄》,《卍續藏經》第79 冊。
-
宋李昉編(2011)。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
宋.施護譯:《醫喻經》,《大正藏》第4 冊。
-
宋.師明集:《續古尊宿語要》,《卍續藏經》第68 冊。
-
宋.祖琇:《僧寶正續傳》,《卍續藏經》第79 冊。
-
宋張世南、張茂鵬點校(1981)。游宦紀聞。北京:中華書局。
-
宋陳振孫(1968)。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宋.惠洪:《禪林僧寶傳》,《卍續藏經》第79 冊。
-
宋.惠洪:《林間錄》,《卍續藏經》第87 冊。
-
宋.普濟:《五燈會元》,《卍續藏經》第80 冊。
-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正藏》第51 冊。
-
宋歐陽修(1975)。歐陽修全集。臺北:河洛出版社。
-
宋.曉瑩:《羅湖野錄》,《卍續藏經》第83 冊。[Song] Xiao Ying, Luo Hu Ye Lu [Xiao Ying's Sketch Book] adopted in Wan Xu Cang Jing [Manji Tripitaka] Vol. 83.
-
宋.頤藏主集:《古尊宿語錄》,《卍續藏經》第68 冊。
-
宋釋惠洪、釋廓門貫徹注、張伯偉點校(2012)。注石門文字禪。北京:中華書局。
-
宋釋曉瑩、夏廣興整理(2012)。羅湖野錄。鄭州=Zhengzhou:大象出版社=Elephant Press。
-
明.朱時恩編:《佛祖綱目》,《卍續藏經》第85 冊。
-
明.佚名輯:《五朝小說》,明代心遠堂刊本。[Ming] Anonymous, Wu Chao Xiao Shuo [Five Dynasties Fictions] Ming Dai Xin Yuan Tang Kan Ben (Xin Yuan Tang Edition in Ming Dynasty).
-
明.居頂:《續傳燈錄》,《大正藏》第51 冊。
-
明袁中道(1976)。珂雪齋前集。臺北=Taipei:偉文圖書出版社=Weiwen Press。
-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9 冊。
-
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大正藏》第14 冊。
-
姚秦.鳩摩羅什譯,龍樹菩薩造:《大智度論》,《大正藏》第25 冊。
-
姚秦.僧肇:《注維摩詰經》,《大正藏》第38 冊。
-
唐.玄奘譯,彌勒菩薩說:《瑜伽師地論》,《大正藏》第30 冊。
-
唐.般剌蜜帝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正藏》第9 冊。
-
唐.義淨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大正藏》第16 冊。
-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10 冊。
-
唐韓愈、清馬其昶校注(1983)。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
梁劉勰、黃叔琳校勘(1983)。文心雕龍。臺北:維明書局。
-
清方東樹(1962)。昭昧詹言。臺北:廣文書局。
-
清王筠(1990)。說文釋例。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
清.佚名輯:《禪苑蒙求拾遺》,《卍續藏經》第87 冊。[Qing] Anonymous, Chan Yuan Meng Qiu Shi Yi [Four Line Rhymes Prose] adopted in Wan Xu Cang Jing [Manji Tripitaka] Vol. 87.
-
清紀昀編(2000)。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清.陶珽重編:《重校說郛》,順治丁亥4 年李際期刊本。[Qing] Tao Ting, Chong Jiao Shuo Fu [Readjustment of Miscellaneous Transcript Collection] Shun Zhi Ding Hai 4th Year Li Ji Qi Kan Ben (Li Ji Qi Edition in Qing Dynasty, 1647).
-
清董誥編、陸心源補輯拾遺(1987)。全唐文及拾遺。臺北:大化書局。
-
隋.智顗:《妙法蓮華經文句》,《大正藏》第34 冊。
-
漢司馬遷、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2002)。新校本史記三家注。臺北:鼎文書局。
-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1986)。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90)。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第2 冊。
-
劉宋.畺良耶舍譯:《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大正藏》第20 冊。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網站。《CBETA 中華電子佛典》網站,網址:http://www.cbeta.org/。http://www.cbeta.org/
-
TOLENO, Robban A. J.(2013)。『禪本草』と袁中道の『禪門本草補』―『禪本草』の原形と清代における両者の混同―。東洋學研究,50,149-161。
-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丁如明校點(2000)。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土屋太祐(2002)。真淨克文の無事禪批判。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1),206-208。
-
小曽戸洋、宮川浩也、真柳誠(1995)。月舟寿桂から曲直瀬道三へ―『禅本草』をめぐって。日本醫學史雜誌,41(2),260-261。
-
山田慶兒(1989)。中國古代科學史論。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
方介(2000)。談韓愈以文為戲的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6,65-93。
-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Tainan:莊嚴文化出版社=Zhuangyan Press。
-
吳承學、何詩海(2005)。賀復徵與《文章辨體彙選》。學術研究,5,123-128。
-
李銳清(1992)。《五朝小說》刊本問題初探。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25(2),115-131。
-
周裕鍇(1998)。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裕鍇(2002)。禪宗語言。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基金會。
-
尚志鈞輯校(2014)。神農本草經輯校。北京:學苑出版社。
-
岡西為人編(1977)。宋以前醫籍考。臺北:南天書局。
-
昌彼得(1979)。說郛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倉田淳之助(1954)。「說郛」版本諸說と私見。東方學報,25,287-304。
-
張蜀蕙(2000)。蘇軾諧謔書寫與唐宋戲題文學。第五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彰化:
-
許紅霞(2005)。曉瑩生平事迹初探。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北京:
-
陳士強(1989)。禪籍導讀之十―《禪苑蒙求瑤林》並《拾遺》舉隅。法音,11,37-39。
-
陳元朋(1997)。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
陳明(2013)。中古醫療與外來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曉蘭(2012)。試論宋元時期閩中坊刻醫書的編刻特點―以《新編類要圖注本草》及其傳刻本為中心。古典文獻研究,南京:
-
椎名宏雄(1982)。宋元版禪籍研究(六)羅湖野錄 感山雲臥紀談。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1),286-289。
-
楊明璋(2011)。敦煌文學與中國古代的諧隱傳統。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楊曾文(2006)。宋元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雷可夫、詹森、周世箴譯注(2012)。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聯經出版社。
-
廖肇亨(2008)。中邊.詩禪.夢戲: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臺北:允晨文化。
-
錢鍾書(1990)。管錐編。臺北:書林出版社。
-
謝文全(199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中,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
-
羅振玉(1970)。羅雪堂先生全集。臺北:文華出版社。
-
釋慈怡編(1988)。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被引用次数
|
-
(2023)。北宋末臨濟宗楊岐派佛眼清遠〈坐禪銘〉和黃龍派佛心本才〈坐禪儀〉的回歸坐禪。法鼓佛學學報,33,91-134。
-
(2024)。敦煌五辛禁忌文本探析。法鼓佛學學報,34,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