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宮廷場域中的漢魏六朝女性作者-以宮廷教育與文學侍從為中心

并列篇名

Female Authors in the Court Field during the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A Study on Court Education and Literary Attendants

作者

沈凡玉(Shen, Fan-Yu)

关键词

宮廷文學 ; 女性作者 ; 婦女文學 ; Court Literature ; Female Authors ; Women's Literature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6期(2019 / 09 / 01)

页次

43 - 7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聚焦作為文學場域的宮廷,考察活躍於此的漢魏六朝女性作者、受眾,及其作品與活動,分為「宮廷教育」和「文學侍從」兩方面論述。前者說明女性作者如何以其著作進行宮教,產生具有性別特色的教育內涵與傳播形式。漢晉女性作者將儒家經學教育轉化、應用於宮廷女教範疇,並以圖像呈現於生活空間中;南朝宮教則轉向女性個人情性表現,而較少標舉婦德。後者說明宮廷女性近似男性文學侍從的面向,寫作詠物賦頌歌頌皇權、主動獻賦宮廷、參與宮廷節慶活動等。然即使為公開、應命寫作,這些作品仍流露女性身處宮廷中的性別觀點與經驗。宮廷場域中的創作,常成為即席指向受眾的話語,有助於女性作者建立才名、傳播作品,其人其作方能流傳至今。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focused on royal court as a literary field and discuss on two aspects: royal court education and literary attendance. Regarding royal court education, it described about how female authors used their works for teachings in the royal court to produce educational and communication forms with gender characteristics. During Han and Jin Dynasties Female authors transforme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applied them to women's education at the court, presenting them in images of the living space; royal court education during the Southern Dynasties shifted its emphasis on women's morality to women's personal emotional expression. Literary attendance illustrates the aspects of women at the court that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ale literary attendance, such as writing poetry, chants, and prose in praise of the imperial power, presenting prose at court, and participating in festival activities at court. Regardless they wrote for fellow courtiers or in response to imperial orders, these works reveal the gender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 of women at court. Literary creation at court often became audience-oriented impromptu discourses, which helped establish the names of female authors and disseminate their works, enabling their works to be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李貞德(1993).The Life of Women in the Six Dynasties.婦女與兩性學刊,4,47-80.
    連結:
  2. 沈凡玉(2006)。從感時興懷到吟詠四季─魏晉至齊梁詩歌中「季節」書寫的嬗變。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8,1-30。
    連結:
  3. 沈凡玉(2017)。漢魏六朝才媛的文學作品與創作活動─以「群」為中心。臺大中文學報,58,51-104。
    連結:
  4. 西漢劉向、黃清泉注譯(1996)。新譯列女傳。臺北:三民書局。
  5. 東漢班固(2014)。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6. 東漢應劭、清孫星衍校集(1985)。漢官儀。北京:中華書局。
  7. 後晉劉昫(2012)。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8. 唐李延壽(2003)。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9. 唐房玄齡(2003)。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10. 唐徐堅(2004)。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
  11. 唐歐陽詢編、汪紹楹校(1982)。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梁沈約(2006)。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13. 梁宗懍、王毓榮注(1988)。荊楚歲時記校注。臺北:文津出版社。
  14. 梁徐陵編、吳兆宜注(1988)。玉臺新詠箋注。臺北:明文書局。
  15. 梁劉勰、范文瀾注(1991)。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16. 梁蕭子顯(2007)。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17.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1983)。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18. 梁鍾嶸、王叔岷箋證(2004)。鍾嶸詩品箋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 清阮元校勘(196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0. 清阮元校勘(196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1. 清阮元校勘(196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2. 清章學誠(2008)。文史通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清嚴可均輯(1972)。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京都=Kyoto:中文出版社=Chubun Subbunsha。
  24. 隋姚察(2002)。陳書。北京:中華書局。
  25. 隋姚察(200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6. 劉宋范曄(2006)。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7. 劉宋劉義慶、余嘉錫箋疏(200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28. 魏曹植、清丁晏纂、黃節詮評(1973)。中國學術名著第一輯。臺北:世界書局。
  29. 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0. 宇文所安、賈晉華譯(2005)。初唐詩。北京=Beijing:三聯書店=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31. 朱曉海(2007)。論劉向《列女傳》的婚姻觀。新史學,18(1),1-42。
  32. 艾略特、杜國清譯(1969)。詩的三種聲音。艾略特文學評論選集,臺北:
  33. 呂光華(199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34. 李貞德(2008)。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書局。
  35. 李貞德編(2009)。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Taipei:聯經出版公司=Linking Publishing。
  36. 李詠梅(2010)。《全唐詩》中女詩人詩歌視野分析。中華文化論壇,2,64-68。
  37. 沈凡玉(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38. 沈凡玉(2015)。六朝同題詩歌研究。臺北=Taipei:臺大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39. 岡村繁、陸曉光譯(2002)。漢魏六朝的思想和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0. 林文月(1966)。南朝宮體詩研究。臺大文史哲學報,15,407-458。
  41. 青木生(1978)。華麗なる宮廷才女。東京:集英社。
  42. 秋山虔(1972)。王朝女流文学の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43. 胡大雷(1996)。中古文學集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4. 孫康宜、馬耀民譯(1994)。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2),27-61。
  45. 孫康宜(1998)。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Taipei:聯合文學出版社= UNITAS Publishing Co.。
  46. 宮月(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重慶,西南大學。
  47. 徐傳武(1996)。左棻在古代婦女文學史上的地位。中國書目季刊,30(3),67-72。
  48. 張宏生編、張雁編(2002)。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Wuhan:湖北教育出版社=Hubei Education Press。
  49. 梅家玲(1994)。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臺北:里仁書局。
  50. 梅家玲(1997)。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Taipei:里仁書局= Li Jin Books Ltd.。
  51.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52. 陳長虹(2016)。漢魏六朝列女圖像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53. 曾美雲(2001)。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54. 森野繁夫(1977)。六朝詩の研究。東京:第一學習社。
  55. 閔孝騫(1993)。試論唐代女詩人的詩歌創作。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59-64。
  56. 黃嫣梨(1990)。漢代婦女文學五家研究。香港:API press。
  57. 逯欽立輯校(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58. 劉大杰(1995)。中國文學發達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59. 劉淑芬(1992)。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Student Book。
  60. 劉漢初(197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61. 劉增貴(2009)。畫像與性別─漢畫中的漢代婦女形象。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
  62. 劉繼才(2010)。中國題畫詩發展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63. 鄭堯臣輯(1991)。龍溪精舍叢書。北京:中國書店。
  64. 鄭雅如(2001)。情感與制度:魏晉時期的母子關係。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
  65. 鄧小南編、王政編、游鑑明編(2011)。中國婦女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6. 興膳宏(2011)。合璧詩品書品。東京:研文出版。
  67. 錢鍾書(2007)。管錐編。北京:三聯書店。
  68. 閻曉雪(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
  69. 聶永華(2002)。初唐宮廷詩風流變考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