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為隱喻性的竹塹/新竹符碼—在「時間-空間」結構中的地方意識與地方書寫

并列篇名

Metaphorical Codes of Zhu-Qian/ Hsinchu: Local Consciousness and Local Writing in "Time-Space" Structure

作者

陳惠齡(Chen, Wei-Lin)

关键词

竹塹 ; 鄉土 ; 移動 ; 地方意識 ; 地方文學 ; Zhu-Qian/ Hsinchu ; Local ; Local Consciousness ; Mobility ; Local Writing

期刊名称

成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7期(2019 / 12 / 01)

页次

227 - 26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將具有新竹背景之作家的「地方經驗」視為一個問題意識,意在探討經由如何的歷史與知識背景,使「地方經驗」成為可能,進而造就「地方意識」的特質。爰此,「被描述的地方」,也將引向一種方法論的學術視域,亦即「竹塹」一詞作為歷史襲用性的地方符碼,其所具有從傳統到現代社會區域文化特質的隱喻性及其關鍵性為何?立基於「理解地方的關鍵成分是身體移動性(bodily mobility),而不是根著和真實性」的論點,本文因擬以具有「流動」性而非「釘根」於竹塹鄉土的作家群,作為觀察對象。並依歷史時序為軸線,概分為日治、戰後兩階段,如日治時期魏清德、吳濁流、龍瑛宗等鄉土書寫及地誌文史敘事;戰後迄今的新竹書寫,如李歐梵、張系國、愛亞等地方記憶感懷諸作,以及徐仁修和陳銘磻等地方日常與行遊踏查寫作等,作為參差對照之討論重點。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regards the "local experience" of writers with Hsinchu background as a problem awareness, and also to explore how does "local experience" makes possible through the historical and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then create the features of "local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the "described place" will also lead to a methodological academic perspective, the term "Zhu-Qian" as a historical and functional local code. What are the metaphorical and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ulture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society? Based on the argument "the key factor to comprehend local place is bodily mobility instead of root and authentici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focus on the writers who are "mobile" rather than "rooted" in Zhu-Qian and it takes the historical time sequence as the axi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Japanese period and the post-war period, local history and historic essays of Wei Ching De, Wu Zhuo Liu and Lung Ying Tsung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it focuses on Zhu-Qian/ Hsinchu writing after the war to the present, such as local writing of memory of Lee Ou Fan, Chang Shi Kuo and Ai Ya, and Hsu Ren Hsiu and Chen Ming Pan's daily and travel inspection writings are the focus of the discuss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惠齡(2014)。地景、歷史與敘事:竹塹文學的地方詮釋及其文化情境。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8,77-119。
    連結:
  2. 顏崑陽(2006)。「後山意識」的結構及其在花蓮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上的異向作用與調和。淡江中文學報,15,117-151。
    連結:
  3. 〈沒被她唸過 別說到過新竹!丸竹化妝品傳承百年的美麗秘密〉,《三立新聞網》網站,2017 年5 月16 日,網址: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53018(2019 年1 月30 日上網)。
  4. 〈眷村博物館〉,《新竹市文化局》網站,網址: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148&parentpath=0,145(2019 年6 月30 日上網)。
  5. Cresswell, Tim、徐苔玲譯(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Taipei:群學出版有限公司=Socio Publishing Ltd.。
  6. Tuan, Yi-Fu、潘桂成譯(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Taipei:國立編譯館=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7. 王惠珍(2014)。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8. 矢內原忠雄、林明德譯(2004)。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9. 吳濁流(1977)。南京雜感。臺北:遠行出版社。
  10. 吳濁流、張良澤編(1993)。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1. 吳濁流、彭瑞金編(1991)。吳濁流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12. 吳濁流、鍾肇政譯(1989)。臺灣連翹。臺北:前衛出版社。
  13. 吳濁流、鍾肇政譯(1988)。無花果。臺北=Taipei:前衛出版社=Avanguard Books。
  14. 吳濁流、呂興昌審訂、黃哲永編(2006)。濁流千草集。臺北=Taipei:龍文出版社=Lung Wen Press。
  15. 李歐梵(2002)。音樂的往事追憶。臺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16. 李歐梵(2009)。人文文本。香港=Hong Kong: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李歐梵(2015)。文學中的地方精靈。傳統與現代─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Taipei:
  18. 阿君‧阿帕度萊、鄭義愷譯(2009)。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19. 徐仁修(1993)。自然生態散記:太魯閣國家公園四時觀察記。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 徐仁修(1999)。守護家園:臺灣自然行腳30 年。臺北:大地地理旅遊雜誌社。
  21. 徐仁修(2000)。家在九芎林。臺北=Taipei:遠流出版有限公司=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22. 荊子馨、鄭力軒譯(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23. 張系國:〈俯首甘為孺子牛〉,《聯合報・聯合副刊》第D3 版,2019 年9 月5 日。
  24. 張系國(2013)。美哉吾校。竹嶺,17
  25. 張系國(2017)。竹塹堡、科技城與烏托邦:我的科幻小說創作專題演講。自然、人文與科技的共構交響─第二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26. 連橫(1979)。臺灣通史。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27. 陳銘磻(2004)。新竹風華。臺北:愛書人雜誌。
  28. 陳銘磻(2004)。風城遊。臺北:愛書人雜誌。
  29. 陳銘磻(2014)。安太郎の爺爺。臺北=Taipei:布克文化出版事業部=Sbooker Publishing。
  30. 費德廉、羅效德編譯(2006)。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臺北:如果出版社。
  31. 黃美娥(2004)。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
  32. 黃榮洛(2002)。臺灣客家傳統山歌詞。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33. 愛亞(2003)。湖口相片簿:新竹湖口的輕雅之旅。臺北:紅樹林文化出版事業部。
  34. 愛亞(1987)。曾經。臺北:爾雅出版社。
  35. 愛亞(2002)。暖調子。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36. 愛亞(1984)。喜歡。臺北=Taipei:爾雅出版社=Elite Books。
  37. 詹雅能編校(2016)。雪蕉山館詩文集。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38. 諾伯舒茲、施植明譯(1995)。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9. 龍瑛宗、葉迪譯、陳萬益編(2006)。龍瑛宗全集 中文卷。臺南=Tainan: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Preparatory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40. 魏清德、黃美娥編(2013)。魏清德全集。臺南=Tainan:國立臺灣文學館=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41. 恠我氏、林美容點校(1995)。百年見聞肚皮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