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近當代冥婚及其人鬼關係探論

并列篇名

Exploring Posthumous Marriage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iving and Dead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aiwan

DOI

10.6210/JNTNU.202003_65(1).0003

作者

林和君(Ho-Chun Lin)

关键词

孤娘 ; 姻親 ; 冥婚 ; 娶神主 ; 當代 ; Go-Nuy ; relative-in-law ; posthumous marriage ; marriage with a spirit tablet ; contemporary Taiwan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5卷1期(2020 / 03 / 01)

页次

51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國古代即有各種冥婚的相關紀錄,有生者與死者的人鬼聯姻,或是雙方皆為死者的婚締嫁娶。在臺灣的冥婚儀俗則稍有不同,從清領時期以來,冥婚的紀錄和討論不斷,至今仍然持續存在、也備受社會關注;進入當代二十一世紀後,冥婚在報章傳媒上的公開紀錄更是大為增加,也與以往冥婚的意涵和敘述脈絡產生了變化。本文首先回顧臺灣冥婚的淵源、以及清領時期以來至二十世紀止的近代相關紀錄,並引述當代二十一世紀以來冥婚的公開報載,藉其敘事紀錄析論冥婚涉及的人鬼關係,反映臺灣社會大眾當代對於冥婚的心理觀感和價值:彌補未婚早夭的女性在傳統宗族體系中的缺憾,或是延續男女雙方的情緣締結,讓原生家庭得以延續藉由姻親關係建立的社會網絡等;並提出冥婚在現代社會環境與觀感改變之下衍生的問題,以此呈現冥婚此一傳統民俗在臺灣當代社會中呈現的敘述脈絡轉變暨其涵義變遷。

英文摘要

Various records exist of posthumous marriages in ancient China; some are of marriages between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and others are of those between two deceased people. The practice of posthumous marriage has existed in Taiwan since the Qing period, and it continues to be practiced and documented by people today. However, the manner in which it is practiced and how it is perceived by peopl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have changed.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origin of posthumous marriage and records of it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history, from the Qian Dynasty to 20th century Taiwan. Then, documents of posthumous marriage in 21st century Taiwan are investigat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in these narratives and to discuss how the public perceives this social practice.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purpose of posthumous marriage is eith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untimely death of a woman i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ystem or to establish a larger social network by building a mari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families. Finally, this paper addresses how people have revalued the significance of posthumous marriag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and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s regarding posthumous marriage toda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謝明勳(2007)。六朝志怪冥婚故事研究—以《搜神記》為中心考察。東華漢學,5,39-62。
    連結:
  2. (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附校勘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3.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臺中訊,〈同命鴛鴦,生前好夢難圓,死後終結連理,陳振聲、何紅玉雙方家屬曾在日月潭邊主持冥婚〉,《中國時報》,1955年12月3日,第3版。
  5. (2006).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6. (宋)康與之(1966).昨夢錄.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7. (晉)陳壽(1967).三國志.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8. (清)趙翼,曹光甫(校點)(2009).趙翼全集.南京市:鳳凰出版社.
  9. 王宏文(1993)。家鬼的形成與華人文化的特性—從一個冥婚的例子論起。人類與文化,28,41-49。
  10. 王瑞德,〈玩筆仙結緣,夢中談冥婚〉,《自由時報》,2005年11月23日,第B01版。
  11. 吳禮強,〈46年前神岡空難被託夢,冥婚事件炒熱〉,《蘋果日報》,2010年1月23日,第C05版。
  12. 宋柏誼,〈骨灰甕穿婚紗,男冥婚迎娶女友〉,《聯合報》,2015年11月7日,臺中地方B02版。
  13. 宋鎮豪(2005).夏商社會生活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14. 李亦園(編),楊國樞(編)(1991).中國人的性格.臺北市:桂冠圖書.
  15. 李佩倫(2012)。蘭陽地區冥婚習俗之調查研究。臺灣文獻季刊,63(4),242-310。
  16. 李宗祐,〈三度冥婚,男擁四妻忙翻〉,《蘋果日報》,2008年8月11日,第A08版。
  17. 阮昌銳(1972)。臺灣的冥婚與過房之原始意義及其社會功能。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3,15-38。
  18. 金關丈夫(編)(2018).民俗臺灣.臺北市:南天書局.
  19. 阿盛,〈沽之齋誌異〉,《聯合報》,2013年5月31日,第D03版。
  20. 南樵,〈臺灣婚姻談〉,《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8月11日。
  21. 姚岳宏,〈為改善生活,林正義父娶4冥妻〉,《自由時報》,2008年7月28日,第B01版。
  22. 姚漢秋(1991).台灣婚俗古今談.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23. 施鴻基、林文義,〈夢中相戀9年,冥婚求婚成功〉,《聯合報》,2005年11月7日,第A09版。
  24. 胡健森,〈冥婚結親家,翁婿感覺更親近〉,《自由時報》,2013年2月12日,第A06版。
  25. 韋韋,〈失信的大堂哥〉,《聯合報》,2006年4月8日,第E05版。
  26. 凌珮君,〈父冥婚他傳宗,冥媽一路保佑〉,《聯合報》,2008年9月1日,高屏澎東地方C02版。
  27. 徐伯棻,〈留英準博士冥婚,迎娶女友姐妹〉,《聯合報》,2006年1月1日,第A06版。
  28. 徐彩媚,〈憂撿紅包被逼娶鬼新娘,阿伯報警〉,《蘋果日報》,2017年4月4日,https://tw.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20170404/1090812/%E6%86%82%E6%92%BF%E7%B4%85%E5%8C%85%E8%A2%AB%E9%80%BC%E5%A8%B6%E9%AC%BC%E6%96%B0%E5%A8%98,2019年10月1日瀏覽。
  29. 馬之驌(1976)。我國古今冥婚習俗。食貨月刊,6(6),241-247。
  30. 馬瑞君,〈靜宜女大學生遭撕票案偵結,表哥主嫌求處死刑〉,《中國時報》,2005年3月31日,第A10版。
  31. 高堂堯,〈洩露個資助友,警被調局約談〉,《聯合報》,2011年3月12日,臺中地方B02版。
  32. 張珣(2013)。人類學視野下的台灣宗教與性別研究。世界宗教文化,2,27-48。
  33. 張瑞楨,〈約殉情他沒死,求冥婚被斥搏同情〉,《自由時報》,2008年7月30日,第B02版。
  34. 許家峻,〈人間異語:冥婚已2次,現實因緣卻難尋〉,《蘋果日報》,2009年10月24日,第A28版。
  35.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編)(1997)。丘逢甲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補編,臺中市:
  36. 陳秀華(2018).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臺北市:臺灣東販.
  37. 陳俊雄,〈里長為女辦冥婚,男子拒絕竟病倒〉,《中國時報》,2003年12月5日,第A11版。
  38. 陳俊雄,〈咒前夫結冥婚,下堂妻吃官司〉,《中國時報》,2007年4月24日,第C04版。
  39. 陳鴻章(2010)。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40. 陳權欣,〈被指鬼上身,坎坷過一生;「癲癇仙」解怪病,三輪車凸全台〉,《中國時報》,2008年5月30日,第A14版。
  41. 游文寶,〈人鬼戀10年,冥婚3月「回家有人等門」〉,《聯合報》,2006年7月10日,桃竹苗地方C02版。
  42. 游振昇,〈不願「和女鬼共事一夫」,悔婚拒還百萬聘金 2審敗訴〉,《聯合報》,2013年9月6日,臺中地方B02版。
  43. 游淑珺(2008)。冥界的「無」歸女性發展—以台灣閩南俗話反映的民俗現象觀察。民間文學年刊,2,131-162。
  44. 焦大衛, David K.,丁仁傑(譯)(2013).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45. 焦大衛, David K.,丁仁傑(譯)(2012).神‧鬼‧祖先: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46. 黃明堂,〈爺爺冥婚,奶奶拜鬼小三數十年〉,《自由時報》,2015年6月19日,第A14版。
  47. 黃萍瑛(2008).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社會史的考察.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48. 楊淑敏(2005)。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系。
  49. 鈴木清一郎,高賢治(編譯),馮作民(編譯)(1978).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50. 劉志原,〈冥婚登記,全台僅一件〉,《自由時報》,2008年7月28日,第B01版。
  51. 劉志原、王述宏、王瑞德,〈「我想冥婚」,男上網找鬼妻〉,《自由時報》,2008年7月28日,第B01版。
  52. 劉惠萍(2005)。唐代冥婚習俗初探—從敦煌書儀談起。敦煌學,26,155-176。
  53. 劉曉君,〈吳父冥婚娶小姨子,信不信由你,吳宗憲鬼媽保佑星途發〉,《蘋果日報》,2005年10月18日,第C07版。
  54. 慧美,〈一個爸爸三個娘〉,《中國時報》,2003年2月27日,第38版。
  55. 蔡佩如(2001).穿梭天人之際的女人:女童乩的性別特質與身體意涵.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56. 蔡宗薰,〈冥媒正娶/1夫1 妻4鬼妾,陰陽6人行〉,《自由時報》,2012年9月16日,第B01版。
  57. 蔡智銘,〈女友車禍亡,男冥婚和解〉,《自由時報》,2004年8月25日,第22版。
  58. 蔡智銘,〈地下有知?冥婚玄奇!〉,《自由時報》,2004年8月25日,第22版。
  59. 鄭光隆、謝進盛,〈消防員搶網咖,傳遭夭折小姨子纏身〉,《聯合晚報》,2006年10月14日,第9版。
  60. 鄭淑婷,〈男模提冥婚,家屬轟二次傷害〉,《自由時報》,2016年10月2日,第B02版。
  61. 鄭喜夫(1981).民國丘倉海逢甲年譜.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62. 鄭惠仁,〈無財怪冥婚,陰陽姊妹休夫〉,《聯合報》,2006年11月16日,雲嘉南地方C04版。
  63. 盧金足,〈冥婚無效力,認祖歸宗有困難〉,《中國時報》,2005年9月11日,第A6版。
  64. 謝東明,〈娶個鬼新娘一生有保庇?〉,《自由時報》,2004年2月24日,第19版。
  65. 謝聰輝(1998)。女有所歸—台灣冥婚儀式的文化意義。台灣人文,2,131-150。
  66. 鮮明,〈陰陽分隔情意堅孕婦燒炭盼冥婚〉,《中國時報》,2010年9月18日,第A08版。
  67. 靈姬,〈冥婚〉,《中國時報》,1956年2月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