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蘇頌「水運儀象台」秤漏裝置3D模型重建之研究 |
作者 |
許瑋倫;黃明媛 |
关键词 |
蘇頌 ; 水運儀象台 ; 秤漏裝置 |
期刊名称 |
數位媒體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卷期/出版年月 |
第十二屆(2019 / 06 / 14) |
页次 |
496 - 50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探討北宋元祐元年至元祐七年(1086~1092年)間,由蘇頌發明的「水運儀象台」背後之運作方式與相關功能,並以Maya軟體製作儀象台內的自動化系統3D模型,期使能再現此一重要的天文演示裝置核心,亦將建模技術提升,用以作為推廣科普知識的延伸應用。由於目前在台灣、大陸與日本各界都有復原「水運儀象台」的研究,畢竟它是一個綜合了天體測量、天體運行與報時功能的劃時代創造,從中西方天文學發展史來比較,會發現蘇頌的成就在當時是超越西方的。在蘇撰《新儀象法要》一書中,對「水運儀象台」的整體功能、構造與零件尺寸皆作了詳盡說明,還有圖稿,是本研究的主要參考資料,而自1956年英國科技史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在當年3月《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發現,對本研究在執行「水運儀象台」秤漏裝置3D建模時,亦提供了與近年文獻能互相對照的細節。不過這個被李約瑟等推測為「可能是」歐洲中世纪天文鐘的始祖,卻在金朝時期(1214年)被棄置而損毀,雖有《新儀象法要》,但目前所存之設計圖仍有些機密無人能解,才導致台、陸、日的復原模型有些微不同的內部構造。本研究將統整此裝置關鍵的「定時秤漏裝置」(Time steelyard-clepsydra device)相關資訊與起源,讓後人於研究此項目時能有更完整的憑據與參考。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