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陸游晚年人生志趣新探

并列篇名

A New Investigation of Lu You's Late Interest in Life:

DOI

10.29419/SICL.201307_(36).0003

作者

何映涵(Ho Ying-han)

关键词

陸游 ; 志趣 ; 恢復 ; 修身 ; Lu You ; interest ; restoration ; personal cultivation

期刊名称

中國文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13 / 07 / 01)

页次

75 - 11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陸游志趣從淳熙十六年(1189)開始轉移的過程與原因,以及新志趣對他的影響與意義。本文以陸游的經歷事蹟與詩文作品為據,討論上述問題。正文部分,首先結合陸游的政治經歷與對政局的理解,觀察其追求功名之志在淳熙十六年前後的強弱變化;其次討論陸氏自光宗朝(1190-1194)起修身之志趣的兩個關懷重心,及其對陸氏的作用與意義。經研究後發現,陸游強烈的功名之志,在光宗即位後因為對十餘年來世事的認識、體悟而逐漸消減,並在嘉泰三年(1203)返鄉後近乎沉潛。與之相應的則是其修身之志的逐漸明確、強化。陸游的修身之志包含「盡性」與「化俗」雙重關懷,這是他晚年平靜之感的重要來源,使他在修煉理想人格與確立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感到充實與坦然。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both the cause and process in which Lu You's interest in life began to change beginning in 1189, and the influence and meaning of his new interest. This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Lu You's personal history and writings. On the basis of Lu You's involvement in and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essay studies th his diminishing interest for political achievement and fame before and after 1189. The second part then explores two main concerns of Lu You's interest for personal cultivation under the government of Emperor Guangzong (1190-1194). The author attempts to show that, since the succession of Emperor Guangzong, Lu You's strong interest for achievement and fame gradually waned due to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insight into political affairs, and that this interest almost entirely disappeared after his retirement in 1203. In direct correspondence with his waning interest in fame is his gradual increase of interest in personal cultivation. This interest in personal cultivation consisted of two main concerns: the perfection of his nature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common people. It was a source of inner peace and contentment for him and the fountainhead of his self-estee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6)。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2. (1965)。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4.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5.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6. 宋朱熹集注(1996)。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7. 宋陸游、夏承燾箋注(2012)。放翁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宋陸游、錢仲聯校注(1985)。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宋陸游、錢仲聯編、馬亞中編(2011)。陸游全集校注。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
  10. 宋楊萬里、辛更儒箋校(2007)。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
  11. 宋葉紹翁、符均注(2004)。四朝聞見錄。西安:三秦出版社。
  12. 宋戴表元、李軍校點、辛夢霞校點(2008)。戴表元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3. 宋羅大經(1997)。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
  14.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5. 清趙翼(2005)。甌北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6. 于北山(2006)。陸游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付長珍(2008)。宋儒境界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8. 朱東潤(2009)。陸游傳。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 朱東潤(1962)。陸游研究。上海:中華書局。
  20. 何忠禮(2008)。南宋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1. 佐藤仁(1999)。朱熹和陸游。中國文學研究,1999(2)
  22. 余英時(2004)。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3. 吳中聖、鍾峰華(1999)。「放翁前身少陵老」嗎─論陸游學杜。杜甫研究學刊,1999(3)
  24. 李存山(2009)。氣論與仁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5. 李彥靈(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文學院。
  26. 李萍(2007)。終極價值關懷與信仰危機。甘肅社會科學,2007(4)
  27. 李煌明(2006)。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問題。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8. 李德順(2007)。價值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9. 尚永亮(1993)。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30. 邱鳴皋(2007)。關於陸游「除軍器少監」的考證。船山學刊,63(1)
  31. 邱鳴皋(2002)。陸游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32. 柳巨波(1988)。一幀真假兼容的自畫像──評〈陸游自贊〉。固原師專學報,1988(3)
  33. 唐君毅(1988)。人生之體驗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4. 唐君毅(1980)。道德自我之建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5. 夏春豪(1997)。陸游詩的自省意識。淮陰師專學報,1997(3)
  36. 徐復觀(2001)。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37. 徐貴權(2004)。論意義世界。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38. 高利華(2007)。亘古男兒:陸游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9. 高清海(2005)。價值選擇的實質是對人的本質之選擇。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
  40. 崔英超(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暨南大學歷史系。
  41. 張立偉(1995)。歸去來兮:隱逸的文化透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2. 張仲謀(1998)。兼濟與獨善:古代士大夫處世心理剖析。北京:東方出版社。
  43. 張乘健(1997)。論陸游的道學觀旁及其他。文學遺產,1997(4)
  44.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飲冰室合集‧文集》(上海:中華書局,1941 年6 月),第16 冊。
  45. 莫礪鋒(2003)。陸游詩中的生命意識。江海學刊,2003(5)
  46. 許文軍(1994)。論陸游英雄主義詩歌的幻想性質。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1)
  47. 陳來(2003)。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8. 黃俊傑編(1993)。理想與現實。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9. 黃俊傑編(1993)。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50. 黃雅琦(2008)。從《大學》八目論陸游的生命困結。中國韻文學刊,22(3)
  51. 楊國榮(2006)。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2. 劉揚忠(1997)。崇文盛世。北京:中華書局。
  53. 歐小牧(1994)。陸游傳。成都:成都出版社。
  54. 錢穆(1991)。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55. 錢鍾書(1999)。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
  56. 駱曉倩、楊理論(2008)。陸游養氣說的詩學闡釋。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3)
被引用次数
  1. 鍾曉峰(2018)。論陸游的處窮書寫與「詩窮」觀。國文學報,64,1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