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魏晉間《詩經》典雅觀之形成及其與西晉雅化詩風之交涉

并列篇名

The Formation of the view of Shijing-elegant Style in Wei-Jin Period and its Inter-influence with the Elegant Poetry Style in Western Jin Dynasty

DOI

10.29419/SICL.201707_(44).0002

作者

錢瑋東(Chin Wai-tong)

关键词

詩經 ; 典雅 ; 西晉詩歌 ; 雅化 ; 風格論 ; Shijing ; Elegant Style ; Western Jin Poetry

期刊名称

中國文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44期(2017 / 07 / 01)

页次

33 - 7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典雅」作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風格論之重要範疇,其觀念之建構與衍化,與漢魏六朝人的文學「宗經」觀,尤其是對《詩經》之接受和詮釋可謂關係匪淺。然學者對此論題之研議,多僅聚焦在《文心雕龍》的相關內容,而於魏晉間《詩經》典雅觀之摶成過程,及其與西晉雅化詩風之交涉關係,似仍未遑細覈。本文的立論即主要著眼於此:第一部分先就魏晉以前的典雅觀念稍作爬梳,確認「雅」範疇的建立,一方面源自音樂的雅、鄭分判,一方面起於辭賦的文體批評;第二部分則從建安以迄西晉之際的時人論文之語及「仿/補《詩經》詩」之創作等兩方面,證立文學批評意義上的《詩經》典雅觀於此時業已成形;最後一節即以此為基礎,重新檢視目前學界對西晉雅化詩風流行原因的探討,冀能從文學批評觀念與文學創作的交涉互進之視角,反思側重於時代風氣之既有論述。

英文摘要

"Elegance", a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its derivative is relating to the perspective of "Revering the Classics" in Six Dynasty, especially the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However, the scholars in this area, most of them only focused on Wen Xin Diao Long, and they underestim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view of Shijing-elegant style in Wei-Jin period,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etry style in Western Jin Dynasty. The argument of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firstly, 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legance" before Wei-Jin period, in order to confirm its establishment. It derived from the distinguishment between elegant music and folk music, and the criticism of the Fu genre.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view of Shijing- elegant style was formed between the period of Jian'an and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This evidence 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and the poetry with Shijing style in that perio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ent above, the author reviews the existing explanation of the reason why the elegant poetry style in Western Jin Dynasty became popular. The existing atmosphere-biased perspectives have been re-explored based on the viewpoints betwee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ritic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洪興祖(2011)。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2.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1981)。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3. 南朝宋劉義慶編、余嘉錫箋疏(1991)。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4. 南朝梁劉勰、范文瀾注(1991)。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5.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2012)。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6. 南朝梁蕭繹、許逸文校箋(2011)。金樓子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7. 南朝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2014)。玉臺新詠箋注。北京:中華書局。
  8. 唐岑參、廖立箋注(2004)。岑嘉州詩箋注。北京:中華書局。
  9. 唐歐陽詢(1965)。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晉葛洪、楊明照校箋(1997)。抱朴子外篇校箋(下)。北京:中華書局。
  11. 清劉熙載(1978)。藝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清嚴可均輯(1999)。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
  13.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2000)。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 漢王充、黃暉校釋(1990)。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5. 漢王符、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1985)。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
  16. 漢司馬遷、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1981)。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17. 漢桓譚、朱謙之校輯(2009)。新輯本桓譚新論。北京:中華書局。
  18.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1986)。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19. 漢班固、清陳立疏證(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20. 漢張衡、張震澤校注(2009)。張衡詩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漢揚雄、汪榮寶義疏(1987)。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
  22.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2000)。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漢蔡邕、鄧安生編(2002)。蔡邕集編年校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4.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2000)。儀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5. 漢應劭、王利器校注(2010)。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6.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2000)。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7. 魏曹丕、夏傳才校注(2013)。曹丕集校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8. 魏曹植、清丁晏纂(1957)。曹集銓評。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
  29. 于迎春(1997)。漢代文人與文學觀念的演進。北京:東方出版社。
  30. 王承斌(2009)。《文心雕龍》之「典雅」論。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5-8。
  31. 王國瓔(2014)。中國文學史新講(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
  32. 王運熙(2014)。樂府詩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王運熙、楊明(1989)。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4. 王瑤(2014)。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5. 王澧華(2005)。兩晉詩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何濤(2007)。雅、俗的原始區分。古代文學論叢,北京:
  37. 吳承學、陳贇(2006)。對「文本於經」說的文體學考察。學術研究,2006(1),119-124。
  38. 李天道(2004)。中國美學之雅俗精神。北京:中華書局。
  39. 李天道(2007)。中國傳統美學「典雅」說的規定性意義。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5),78-84。
  40. 李天道(2005)。劉勰雅俗論的美學意義。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4(2),110-115。
  41. 李時銘(2001)。「鄭聲淫」在經學上的糾葛及其音樂問題。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39-71。
  42. 村上哲見、顧歆藝譯(1997)。雅俗考。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北京:
  43. 沈凡玉(2015)。六朝同題詩歌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44. 汪祚民(2005)。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北京:人民出版社。
  45. 汪湧豪(2007)。中國文學批評範疇及體系。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6. 姜劍雲(2003)。太康文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47. 胡大雷(2014)。《文選》詩研究。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48. 徐公持(1999)。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9. 崔宇錫(2006)。魏晉四言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50. 張培艷(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
  51. 張愛波(2006)。西晉士風與詩歌─以「二十四友」研究為中心。濟南:齊魯書社。
  52. 張寶三(2009)。東亞《詩經》學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53. 張蘭花校注(2013)。三曹七子之外建安作家詩文合集校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54. 曹順慶、李天道(2005)。雅論與雅俗之辨。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55. 梅家玲(1997)。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書局。
  56. 陳恩維(2010)。模擬與漢魏六朝文學嬗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7. 湯炳正(1984)。屈賦新探。濟南:齊魯書社。
  58. 逯欽立輯(201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59. 葛曉音(2012)。八代詩史。北京:中華書局。
  60. 詹福瑞(2001)。漢魏六朝文學論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61. 廖棟樑(2010)。復古中的發展:談摯虞《文章流別論》。The Journal of Foreign Studies,14(1),453-490。
  62. 廖蔚卿(1997)。漢魏六朝文學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63. 趙敏俐(2009)。漢代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64. 鄭毓瑜(1992)。先秦「禮(樂)文」之觀念與文學典雅風格的關係。中國文學批評第一集,臺北:
  65. 穆克宏編、郭丹編(2012)。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66. 興膳宏、蕭燕婉譯注(2014)。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
  67. 錢志熙(2011)。漢魏樂府藝術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68. 錢志熙(1993)。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9. 檀晶(2009)。西晉太康詩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0. 謝建忠(2007)。《毛詩》及其經學闡釋對唐詩的影響研究。成都:巴蜀書社。